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s(Digital Elevation Models)是研究极区大气环流模式,南极冰盖动态变化和南极科学考察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目前,科学家已经发布了五种不同的南极数字表面高程模型。这些数据都是由卫星雷达高度计,激光雷达和部分地面实测数据等制作而成。尽管如此,由于海洋与冰盖交接的南极冰盖边缘区随时间的快速变化,有必要根据新的卫星数据及时更新南极冰盖表面高程数据。因此,我们利用雷达高度计数据(Envisat RA-2)和激光雷达数据(ICESat/GLAS)制作了最新的南极冰盖高程数据。为提高ICESat/GLAS数据的精度,本文采用了五种不同的质量控制指标对GLAS数据进行处理,滤除了8.36%的不合格数据。这五种质量控制指标分别针对卫星定位误差、大气前向散射、饱和度及云的影响。同时,对Envisat RA-2数据进行干湿对流层纠正、电离层纠正、固体潮汐纠正和极潮纠正。针对两种不同的测高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Envisat RA-2和GLAS数据光斑脚印几何相交的高程相对纠正方法,即通过分析GLAS脚印点与Envisat RA-2数据中心点重叠的点对,建立这些相交点对的高度差(GLAS-RA-2)与表征地形起伏的粗糙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具有稳定相关关系的点对进行Envisat RA-2数据的相对纠正。通过分析南极冰盖不同区域的测高点密度,确定最终DEM的分辨率为1000 m。考虑到南极普里兹湾和内陆地区的差异性,将南极冰盖分为16个区,利用半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插值模型和参数,采用克吕金插值方法生成了1000 m分辨率的南极冰盖高程数据。利用两种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我国多次南极科考实测的GPS数据对新的南极DEM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新的DEM与实测数据的差值范围为3.21—27.84 m,其误差分布与坡度密切关系。与国际上发布的南极DEM数据相比,新的DEM在坡度较大地区和快速变化的冰盖边缘地区精度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82.
The Chang'E-1 and Chang'E-2 missions hav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 huge amount of ltmar scientific data, through the seven onboard instruments including a CCD stereo camera, a laser altimeter, an interference imag- ing spectrometer, an X-ray spectrometer, a microwave radiometer, a high-energy particle detector and a solar-wind ion detector. Most of the Chang'E data are now publicly available to the science community, and this article serves as an official guide on how these data are classified and organized, and how they can be retrieved from http://159.226.88.59:7779/CE1OutENGWeb/. This article also presents the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of various instru- ments and gives examples of research progress made based on these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83.
潮汐变化研究对于沿海地区海洋工程、洪涝灾害预防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之前的潮汐变化研究主要基于多年逐时验潮站观测,而验潮站数据无论是站点的个数还是站点的位置,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对我们研究海盆尺度的潮汐变化规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前人基于25年的T/P-Jason卫星高度计数据发现南海中央深海海盆主要分潮振幅存在异常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中尺度海洋运动对潮汐调和分析干扰导致的虚假结果。本文首次使用了X-TRACK软件处理过的长达27年的T/P-Jason卫星高度计观测来研究整个南海的主要分潮振幅的长期趋势。经过X-TRACK处理后的卫星观测数据在整个南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我们使用了权重最小二乘法来消除长周期采样导致的潮汐混淆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南海大部分海域,4大主要分潮的振幅都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振幅和迟角变化的极值主要分布在吕宋海峡西部、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等水深和岸线变化剧烈的近海海域,振幅最大的上升趋势可达2.75 mm/a,振幅最大的下降趋势可达–2.16 mm/a。南海主要分潮振幅的长期趋势与河流径流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利用卫星高度计风速资料研究海面粗糙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和海洋军事都非常重要,但对海面粗糙度的现场观测资料非常少,这大大制约了我们对海面粗糙度的认识。本文利用TOPEX高度计风速资料,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利用1993年和1998年两年的资料,文中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面粗糙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5.
利用2000—2008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风场资料,反演了全球的海表的地转流和Ekman流,将两者合成后生成了0.5°×0.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在计算Ekman流的时候,引入了权重函数,改进了Lagerloef方法中Ekman流在25°S和25°N上的不连续问题。分析表明:卫星资料反演的流产品能够反映出海表流场的特征,将其分别与TAO观测和SCUD流产品进行定量化的比较显示,所得流产品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可信度,说明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6.
激光高度计卫星ICESAT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世界首颗激光高度计卫星ICESat及其惟一有效的载荷——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以及它的科学研究目的和工作原理,论述了ICESat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The global distributions of the air-sea CO2 transfer velocity and flux are retrieved from TOPEX/Poseidon and Jason altimeter data from October 1992 to December 2009 using a combined algorithm. The 17 a average global, area-weighted, Schmidt number-corrected mean gas transfer velocity is 21.26 cm/h, and the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is estimate awaits further data. The average total CO2 flux (calculated by carbon) from atmosphere to ocean during the 17 a was 2.58 Pg/a. The highest transfer velocity is in the circumpolar current area, because of constant high wind speeds and currents there. This results in strong CO2 fluxes. CO2 fluxes are strong but opposite direction in the equatorial east Pacific Ocean, because the air-sea CO2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is the largest in the global cceans. The results differ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calculated using the wind spe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ir-sea transfer veloc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estimating air-sea CO2 flux. It is critical to have an accurate estimation for improving calculation of CO2 flux within climate change studies.  相似文献   
88.
HY-2 has been launched by China on August 16, 2011 which assembles multi-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payloads in a body and has the ability of monitoring ocean dynamic environments. The HY-2 satellite data need to be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before being put into use. Based on the in-situ buoys from the Nation- al Data Buoy Center (NDBC), Ku-band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SWH, hs) of HY-2 altimeter are validated. Eleven months of HY-2 altimeter Level 2 products data are chose from October 1, 2011 to August 29, 2012. Using NDBC 60 buoys yield 902 collocations for HY-2 by adopting collocation criteria of 30 min for tempo- ral window and 50 km for a spatial window. An overall RMS difference of the SWH between HY-2 and buoy data is 0.297 m.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se is 0.964. An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regression is performed with the buoy data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altimeter data as a dependent vari- able.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hs is hs (HY-2)=0.891 × hs (NDBC)+0.022. In addition, 2016 collocations are matched with temporal window of 30 rain at the crossing points of HY-2 and Jason-2 orbits. RMS difference of Ku-band SWH between the two data sets is 0.452 m.  相似文献   
89.
齐鹏  范秀梅 《海洋科学》2013,37(10):111-119
将基于最优插值 (OI) 的同化并行模块植入全谱空间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 III version3.14,建立数据同化的海浪模式预报系统, 并通过实际的预报个例对同化系统进行检验。个例实验是以5°S 以北的印度洋海域为目标计算区域, 海面风场强迫采用业务单位的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提供的逐时海面风场预报产品。模式积分过程中连续同化2010 年12 月15 日、16 日和17 日过境北印度洋的Jason-2 卫星高度计沿轨有效波高 (SWH) 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 每次同化得到新的SWH 分析场后需重构相应的二维海浪谱用于谱模式)。SWH 同化分析值和无同化的对照组分别与高度计沿轨观测数据比较发现, 就日平均统计来看, 同化较无同化使SWH分析值的均方根误差减小约25%~50%。以SWH 同化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的预报表明, 同化对预报影响的时效性可延长至48~60 h。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将高度计测量的SWH 数据同化到海浪模式进一步提升海浪数值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0.
齐鹏  王爱梅  曹蕾 《海洋科学》2013,37(12):99-111
将基于最优插值(OI)的同化并行模块植入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 III version3.14, 建立数据同化的台风海浪模式预报系统。该系统的强迫风场采用模型台风风场与台风来前海区背景风场混成的风场。以模式后报2010 年7 月严重影响南海北部的“康森”和“灿都”台风引起的海浪场为例, 首先对所构造的混合风场的台风海面风场结构进行定性检验, 并用高度计沿轨风速对混合风场精度进行定量验证。在此基础上, 海浪模式在混合风场强迫下边积分边同化。同化数据采用上述台风过境南海期间Jason-2 卫星高度计沿轨有效波高 (SWH)。值得指出的是, 同化时只取SWH 沿轨数据的一部分用于同化计算, 而另一部分沿轨数据则用于对同化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先后同化了4 条轨道上的SWH数据。将SWH 的同化分析与无同化的对照组结果分别与高度计测量SWH 比较, 发现同化较无同化可使均方根误差获得50%以上的明显改进。以同化分析场作为初始场, 同化影响预报(这里是后报)的时效性约在48 h 以内。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同化高度计SWH 数据进一步提升台风海浪模式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