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INTRODUCTIONMicrocystisaeruginosawasthemainbloom formingspeciesinDonghuLake;occurredonlysporadicallyinthe 1 950s,increasedrapidlyinnumberinthe 1 960s.Fromthemiddleofthe 1 970stothemiddleofthe 1 980s,thicklayerofitsbloomcoveredthelakesurfaceeverysummer,attract ingfo…  相似文献   
72.
以 10 - 6 M和 10 - 5 M的视黄酸体外处理草鱼 (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早期胚胎 ,结果发现其影响了胚胎的形态发育 ,影响其中轴器官的形成和神经系统的分化 ,使胚胎前部结构全部或部分缺失 ,由此诱导的神经器官 ,如眼、听囊、嗅囊等缺失或不分化 ,胚胎的尾部缩短 ;同时也减少了色素细胞的形成。并且这种畸形程度随着处理浓度加大 ,时间加长而加剧。但在原肠中期以后处理的胚胎 ,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正常 ,因此说明视黄酸并不抑制原肠作用和随后的神经诱导。它可能是通过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外胚层的区域性分化。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不同饲料配方投喂,研究了普通豆粕(对照组)、发酵豆粕和活性菌肽豆蛋白配合饲料对鲫(Carassius auratus)生长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菌肽豆蛋白组的相对体重生长率高于对照组41.87%(P<0.01)和发酵豆粕组19.11%;血清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生长激素(GH)含量活性菌肽豆蛋白组最高,其次是发酵豆粕组,而对照组最低;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IGFs(IGF-I和IGF-II)基因的表达量在活性菌肽豆蛋白组中最高,其次是发酵豆粕组,对照组的表达量最低。GHR基因的表达量在活性菌肽豆蛋白组和发酵豆粕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活性菌肽豆蛋白可能通过调控鲫血清GH、IGF-I、T3和T4等激素水平,及肝脏GHR和IGFs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鲫的生长。  相似文献   
74.
龙爱民  陶澍 《地理科学》2002,22(4):458-462
对鲤鱼鳃部微环境进行了定量测量,建立了鲤鱼鳃部微环境的定量模型,对鱼鳃微环境进行了定量描述,通过暴露实验验证了EDTA络合态铜与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对鱼鳃的生物有效性,并从形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存在有效性的原因,即络合态与颗粒吸附态金属随水流经过鱼鳃时,将会部分地发生离解,转变成为可以直接被鱼鳃吸收的形态。  相似文献   
75.
作为生命矿物文石和球文石的载体,鱼耳石(fish otoliths)记载了鱼体生长过程中大量的环境信息。近30年来,其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利用医学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文中尝试应用医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对取自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鲤鱼的星耳石和微耳石CT值均大于密云水库鲤鱼耳石相应的CT值,与白洋淀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密云水库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同一水域星耳石与微耳石的CT值也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能与元素的亲和性及占位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6.
于1990年7月-1991年10月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鲢、鳙的摄食能力。结果表明,鲢对水中浮游植物的摄食能力较鳙的大,但对浮游动物的摄食能力较鳙的小,对于直径约70μm的食物颗粒两者的摄食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77.
PHA体外诱导草鱼白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1997年10月-1999年3月,采用半数细胞病变抑制等方法,进行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PHA)体外诱导草鱼白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HA诱导的草鱼白细胞培养液中出现了一种抗病毒因子,经理化和生物学性质鉴定证明,该因子是一种干扰素活性物质。但它不同于病毒诱导的α/β-干扰素,主要表现为:对56℃、pH=2和0.1%SDS敏感;其活性不能被病毒诱导的干扰素抗体所中和;其诱生剂为PHA,来源于白细胞;在诱导条件下,佛波酯(PMA)和白细胞介素-2(IL-2)能显著地促进其诱生,这些特性与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中报道的γ-干扰素相符,表明是一种γ性质的干扰素。  相似文献   
78.
千岛湖水华发生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或表征。然而这种对水华发生机制的经典理解却不能很好地解释千岛湖在营养盐较高时没有发生水华而在较低时却发生了水华的现实。通过对千岛湖发生水华前后与其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所做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发生大面积水华时的水体营养盐(TN和TP)含量、水位和银鱼生物量等指标均没有与水体历年(1993~1997年)未发生水华时的相应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也有证据表明,水体浮游动物密度在水华发生前后出现显著差异的可能性很小,且水体也仍处于中营养程度。只有鲢鳙生物量在发生水华时显著小于没有发生水华时的历年生物量平均值。此外,温度也常被认为是诱发水华暴发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但分析认为,水温是周期性变动因子,千岛湖历年的水温并没有显示1998和1999年有任何异常。综合上述分析后认为,千岛湖1998、1999年大面积水华的发生,可能与水体中鲢鳙生物量的显著减少有密切关系。但银鱼的大量存在,遏制了浮游动物的数量,使低鲢鳙生物量和低浮游生物量同时出现成为可能,从而也可能成为导致水华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Crucian carp were exposed to three combinations of pH and inorganic aluminium concentrations for 25 days. Mortality, plasma chloride and haematocrit, and gill aluminium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No mortality was observed in any of the three exposures. Crucian carp survived acidic Al-rich water (pH 5.17)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low-molecular weight inorganic Al species (242 µgl–1) for 25 days. These fish had lowered plasma chloride levels and high amounts of aluminium on their gills compared to fish exposed to acidic Al-poor water (pH 5.16 and 12 µgl–1 Ali) and control water (pH 6.29 and 4 µgl–1 Ali). Haematocrit was the same in all three exposures. Because aluminium was not acutely toxic to the anoxia tolerant crucian carp, the present results give support to the hypothesis that Al polymerization with subsequent hypoxia is of high importance for the mechanism of acute Al toxicity to fish.  相似文献   
80.
本实验研究了高温(28℃,33℃,35℃,37℃)胁迫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的表达模式以分析高温影响草鱼存活的生理机制。在不同温度下,实时记录草鱼存活状态和呼吸频率,并利用蛋白杂交方法测定热休克蛋白(Hsp70,Hsp7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水温超过28℃,草鱼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35℃和37℃时全部死亡;呼吸频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各温度间差异显著(P<0.05);温度升高会诱导草鱼肝脏和肌肉中Hsp73表达量升高,表明热休克蛋白的上调表达是草鱼抵御温度应激的重要生理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