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四妙散对多发性肌炎急性期患者肌力、肌电图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的影响。方法:将90 例多发性肌炎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合四妙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肌力、肌电图及血清CPK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肌力、肌电图、血清CPK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抗JO-1抗体水平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四君子汤合四妙散对多发性肌炎急性期患者血清抗JO-1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但能改善肌电图、血清CPK水平,对肌无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启膈化瘀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6 例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纳入本研究,给予启膈化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30%(42/46);主要临床证候(吞咽困难、呕吐痰涎、消瘦乏力、胸背疼痛、声音嘶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膈化瘀汤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SD大鼠灌胃四磨汤口服液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磨汤口服液高、中、低3 个剂量组和辅料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3周,恢复期4周,观察各组大鼠实验过程中症状发生情况、体质量、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液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直接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的变化,并观察停药后各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四磨汤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实验期间均未出现异常症状。与同期同性别辅料对照组相比,末次给药后次日高剂量组雌性大鼠RBC和HGB指标降低(P<0.05),其他指标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RBC和HGB变化幅度较小,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波动,其他红细胞相关指标也未见异常改变,故认为该变化无重要的毒理学意义。各剂量组雄性大鼠血细胞计数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期同性别辅料对照组相比,末次给药后次日,高剂量组雄性大鼠BUN、雌性大鼠Cre降低,雄性大鼠CHO升高;与同期同性别辅料对照组相比,末次给药后次日,中剂量组雄性大鼠CHO升高;恢复期结束后,雄性大鼠TBil升高;与辅料对照组相比,恢复期结束后,雌性动物TG降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中,CHO、TBil的升高未见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波动,认为无重要的毒理学意义。BUN、Cre、TG的降低无重要的毒理学意义。结论:本实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剂量为45 g/kg,表明四磨汤口服液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防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骨髓抑制情况、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及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骨髓抑制发生率治疗组为57.14%(16/28),低于对照组的85.71%(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可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骨髓抑制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石韦大枣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石韦大枣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构建石韦大枣汤与白细胞减少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石韦大枣汤中有效成分28种,93个靶点作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关键靶点有靶向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可调控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3)、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等,涉及KEGG富集分析确定信号通路包括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 Akt)信号通路、晚期搪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 RAGE)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 STAT) 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大分子蛋白,β-谷甾醇与CASP3有良好的结合性。结论:石韦大枣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王清坚教授基于“十二纲-病理-方证”辨证体系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汤合四逆散治疗难治性面部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获取薏苡附子败酱汤合四逆散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得到难治性面部痤疮的作用靶点;通过R语言将药物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薏苡附子败酱汤合四逆散治疗难治性面部痤疮的“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169种药物活性成分,对应2781个作用靶点,其中与难治性面部痤疮的共同靶点有77个。PPI网络筛选得到AP-1转录因子亚基、转录因子p65、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等9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共1878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涉及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和核转录因子-κB等信号通路。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汤合四逆散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地治疗难治性面部痤疮,为进一步发掘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汤对卒中后偏瘫肢体血栓性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血栓性肿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脉汤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侧肢体上、下肢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汤可以改善卒中后偏瘫肢体血栓性肿胀,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养血固肾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肾虚精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PMOP肾虚精亏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 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固肾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中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D及骨代谢指标(BGP、ALP、β-CTX)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固肾汤能改善PMOP肾虚精亏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BMD,降低骨代谢指标,且临床使用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探寻清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平台挑选出清痹汤主要活性化合物及靶点;利用五大疾病数据库查找GA的对应靶点;借助韦恩图工具构建“药物-疾病靶点”交集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Cytoscape 3.7.2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核心靶点-KEGG 通路”网络图。结果:清痹汤有效活性化合物共133个,潜在对应作用靶点125个;GA疾病相关靶点823个;疾病-药物共同靶点41个。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图提示IL-6、VEGFA、CASP3、RELA、MYC、PPARG等可能是清痹汤治疗GA的核心靶基因。GO富集分析共237个,其中生物过程(BP)174条、细胞组成(CC)20条、分子功能(MF)73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73条。结论:清痹汤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控制炎症、抑制血管生成等多途径发挥治疗GA的作用,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疾病的特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通窍健步汤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V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通窍健步汤组,每组各12只。采用改良2-VO法制备VD模型,治疗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并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次数及血清SOD、MDA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尼莫地平组、通窍健步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窍健步汤能改善VD模型大鼠的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