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58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1591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报告,对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Ms≥5.0)的序列类型进行分析判断,对研究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地区分布作了总结,并对不同类型序列与地质构造环境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结果对本区今后的中强地震趋势判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2.
A New Titanosaurian Sauropod from Late Cretaceous of Nei Mongol,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specimen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Erlian Formation of Nei Mongol (Inner Mongolia), China, represent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itanosaurian sauropod. The new taxon is named and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the holotype and the only known specimen, which comprises several dorsal, sacral, and caudal vertebrae, several dorsal ribs, one anterior chevron, and much of the pelvis. Diagnostic features of the new species include a thick ridge extending down from the postzygapophysis on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neural arch of the posterior dorsal vertebrae, a transversely oriented accessory lamina present between the anterior centroparapophyseal limina and the lateral centraprezygapophyseal lamina of the posterior dorsal vertebrae, long, anteroventrally directed caudal rib that bears two distinctive fossae on its posterior margin on the anterior caudal vertebrae and a prominent vertical ridge above the pubic peduncle on the medial surface of the ilium, among others. The ilium is pneumatic, a feature not common among non-avian dinosaurs. The new taxon has an unusual combination of primitive and derived character states. Preliminary character analysis shows a complex character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Titanosauriformes. Recent titanosauriform discoveries suggest that a significant radiation occurred in Asia early in the titanosauriform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33.
阿尔哈达铅锌矿主要产于泥盆系的NW向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具雁行排列、局部交叉产出的特征,以盲矿体为主;成矿早期可能以岩浆热液(399-407℃)为主,而中、晚期的热液以大气降水或混合水(194-287℃)为主;硫分别来源于岩浆热液、沉积地层和大气降水;铅同位素测试结果则显示了成矿(岩)物质的混源特点。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受断裂控制的中温热液铅锌(银)矿。  相似文献   
134.
夏广清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144-148
哈巴特盖测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4个异常区,多元素组合异常多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示本区成矿是多期次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在露头矿和盲矿上方均有出现,且异常连续、浓集中心明显,异常的强度和规模大,呈带状、宽带状或面状产出。  相似文献   
135.
对珠江口伶仃洋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西岸附近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大于伶仃洋东岸附近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Zn、Cu、Cr、Cd、As和Hg的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除4个站位为生态危害中等外,其余47个站位为生态危害轻微,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Cu〉As〉Pb〉Cr〉Zn.  相似文献   
136.
内蒙古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层状夕卡岩的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黄岗梁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的一个大型Sn-Fe多金属矿床,燕山期火山侵入岩广泛出露,通过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为:①与含微细浸染胶状锡的磁铁矿层共生的层状夕卡岩与海底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是一种很具特色的喷流岩;②REE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层状夕卡岩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流体和喷流型矿床及其共生的热水沉积岩有较大的相似性,应属热水喷流成因;③层状夕卡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关系可与许多沉积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石及其共生的喷流岩相对比,暗示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7.
尹煜春 《矿产与地质》2007,21(3):298-303
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属于受火山机构控制的陆相次火山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以次斜长花岗斑岩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分布的内外接触蚀变带中.研究认为,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特别是次火山活动最强烈时期形成的多期次浅成-超浅成相中酸性次火山侵入体与铜-钼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石英-钾长石化及石英-绢云母化等交代型分带明显的面状蚀变晕等均是区域内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8.
内蒙古西部北山地区甜水井-青山一带双堡塘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神螺滩双堡塘组生物地层的研究、对比,神螺滩双堡塘组中所产菊石Uraloceras是北山地区双堡塘组的特征分子,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上石炭统—下、中二叠统;腕足Neospirifer ravana,Schizodus subquadratus,S.cf.elongatas,Parallelodon olseni,Pseudomonotis mongoliensis,Streblochondria?sp.,Palaeolima sp.,Myalinella cf.falcata等均见于内蒙古中部的早、中二叠世哲斯组。神螺滩双堡塘组的化石中没有发现典型的晚二叠世的特征分子。这一化石组合面貌显示神螺滩双堡塘组的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而不是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39.
内蒙古大青山北石兰哈达石英闪长岩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青山北石兰哈达地区的晚古生代黑云石英闪长岩,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置于华力西中期第二次侵入体(δο42(2)),现经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认为该石英闪长岩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高铝、高钾、高钙的特点,A/CNK<1.1,σ在2.05~2.83之间,为高钾钙碱性岩,属I型花岗岩类,产于碰撞后的抬升构造环境。岩石稀土总量偏低,LREE富集,δEu=0.8~1.0,稀土曲线呈右倾平滑型,其物质来源很可能是源于软流圈的玄武质岩浆与元古宙地壳物质混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0.
内蒙古商都大石沟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内蒙古商都县大石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40~60%)、更长石(10~15%)、石英(25~32%)及黑云母(5~7%)组成。主元素SiO_2含量68.25%~69.64%,K_2O含量5.03%~8.03%,K_2O>Na_2O;A/CNK为0.77~1.1,稀土元素分馏较强,REE配分型式具中等铕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碰撞花岗岩类似;本文对大石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进行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其形成时间为342±5Ma,可能代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阶段的岩浆热事件。区域最新研究资料表明,侵入图林凯蛇绿岩带的埃达克岩的年龄为467~429Ma,代表洋壳俯冲的消减时间;390~310Ma花岗岩侵位的SHRIMP U-Pb锆石年龄以及383Ma蓝片岩Ar-Ar年龄代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事件;390~342Ma和324~310Ma花岗岩可能代表碰撞阶段两期岩浆热事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