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723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地下巷道弹性位移反分析各种优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吕爱钟 《岩土力学》1996,17(2):29-34
探讨了6种最优化方法(鲍威尔法、单纯形加速法、阻尼最小二乘法、变尺度法、模式搜索法和变量轮换法)在巷道弹性位移反分析中的应用情况。从参数初始点的选择、收敛速度、收敛精度和可靠性方面评价了这6种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计算机内存的基本结构及其类型内存配置对计算机工作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如何合理计算机内存,以便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相似文献   
43.
基于复模态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无限地基辐射阻尼问题,引入复模态情况下的具有非简化的堆积阻尼矩阵的阻尼模型,并针对具有集中质量阵的阻尼模型提出了合并与质量有关的阻尼和堆积阻尼的思想,并据此提出了一种修正此类有限元模型的两步法,首先从复模态参数中提取实模态参数,采用基于模态残余力的识别算法修正刚度矩阵,然后根据复模态参数和已得的刚度矩阵来识别阻尼模型中的刚度参与系数和质量阻尼堆积阻尼联合矩阵。  相似文献   
44.
利用Cole-Cole模型组合和稀释系数理论,可以描述测量得到的视复电阻率频谱与地下多个电性体SIP真参数之间的正演关系。本利用此正演关系进行反演试算,并比较了几种Cole-Cole模型反演方案的效果;提出固定极化目标体和围岩体的极化率同时反演其它各SIP真参数的反演方案。结果表明在固定极化率为真值时,利用此反演方案可以稳定、准确、快速地得出地下电性体SIP真参数。  相似文献   
45.
3010皮带上 山 建成 后将 担 负着 范各 庄 矿三 水平 、四 水平 的 煤炭 运输 任 务,服务 年 限要 求 至 少 30a。 此 皮 带上山 位于 岩 溶陷 落柱 较 发育 的井 口 区域 ,范 各庄 矿 发现 的 12个 陷落 柱 全部 位于 此 区域 。由 于 陷落 柱直 接 导通 下部 奥 灰水 ,一 旦揭 露 将有 淹没 整 个矿 井的 危 险。为 保 证矿 井安 全 ,在 工程 施工 前 ,利用 地 质手 段对 设 计区 域进 行 了探 查,发现皮 带上 山 的中 上部 发 育有 岩溶 陷 落柱 ,两 次对 设 计进 行了 修 改,为 施 工提 供了 安 全保 障。  相似文献   
46.
基于遗传算法的巷道位移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赵同彬  谭云亮  刘传孝 《岩土力学》2004,25(Z1):107-109
将遗传算法应用到位移反分析研究中,采用遗传算法与FLAC数值软件相结合的手段,研制了弹塑性巷道位移反分析程序。对该程序测试的结果表明,用遗传算法这一模拟生物进化的方法,进行巷道位移反分析,可以同时反演E,μ,C,ф,σx,σy,τxy7个参数,反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7.
In this study, a capillary barrier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for an arid land environment. To simulate arid land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sub-irrigation systems, the barrier was subjected to thermal and hydraulic gradient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o test the barrier system under these severe conditions, an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The multilayer capillary barrier consisted of three layers made of silica sand, a mixture of sand and bentonite in equal portions, and a mixture of clay (25%) and aggregate (75%). Several one dimensional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ests were performe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long the thickness of the barrier were record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and at the end of each test, the barrier was sliced into small sec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the heat sour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 barrier's intended purpose of its ability to store moisture for long time durations.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flow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and solved numerically via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Diffusivity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 numerical model, and Powell's conjugate directions method of nonlinear optimization.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Good agreement between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as obtain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8.
周策  陈文俊 《探矿工程》2004,31(8):36-38
为解决以往定向仪不抗振、岩样采取率不高等问题,利用时间与钻孔空间位置对应的关系,研制成功了KD型定向仪。详细介绍了该定向仪的基本构成、技术参数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9.
一种组合优化的多边形化简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边形轮廓为目标 ,依据曲线特征点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弯曲特征 ,并对此弯曲特征集实施组合优化 ,将入围弯曲首尾相连 ,即可得到最终的化简结果  相似文献   
50.
Branching river channels and the coexistence of valleys, ridges, hiils, and slopes'a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weathering and erosion form the unique loess topography. The Changqing Geophysical Company, working in these complex conditions, has established a suite of technologies for high-fidelity processing and fin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