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500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现阶段我国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揭示了文化旅游的内涵及特点,对杭州湾湿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研究了杭州湾湿地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及互动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杭州湾湿地文化旅游营销提出了独特的思考。  相似文献   
92.
甲藻孢囊可以为赤潮提供种源, 还可用于指示海区富营养化状态。以往对甲藻孢囊分布的研究多集中于开放性水域和自然形成的海湾中, 在半封闭性人工海湾中的研究较少。梅山湾原属南北开放水域, 但于2012~2017年在向陆侧建设了北坝和南坝, 使其成为半封闭式人工海湾。通过对梅山湾内外海域采集到的6份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 共鉴定出37种甲藻孢囊, 其丰度介于237~1 054 cysts/g。甲藻孢囊平均丰度湾内高于湾外, 推测是筑堤后湾内水动力减弱, 悬浮物质浓度降低, 水体透明度升高, 水中颗粒物质沉积速率降低和水体富营养化所导致。调查海域甲藻孢囊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63~2.47, 均匀度指数介于0.58~0.82, 两者湾外均显著高于湾内, 反映出湾内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弱, 发生赤潮的可能性更高。研究共检出16种赤潮种和9种有毒甲藻孢囊, 产毒种及赤潮种丰度和种类占比湾内都高于湾外, 优势种有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美利坚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americanum)、透镜翼甲藻(Diplopsalis lenticula)、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筑堤效应”加剧了湾内外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的差异性, 也加重了湾内有毒有害赤潮发生的风险, 故应重视对湾内有毒有害甲藻的监测。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胶州湾沉积物和海洋生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用地球化学法对海洋生物重金属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用Spearman’s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海洋生物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鱼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最差,而贝类和藻类较强;沉积物重金属均能促进或抑制海洋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而对贝类的抑制作用最强。此结果可以为海洋生物的选择性养殖和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4个钻透上更新统钻孔为例,以岩性和沉积构造为基础,采用“C、微体和孢粉等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渤海湾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岩相古地理和新构造特征.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9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海洋氧同位素5e(MIS5e)、MIS5d、MIS5c、MIS5b、MIS5a、M...  相似文献   
95.
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胶州湾营养盐调查与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40余年来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2000年以后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胶州湾各项营养盐浓度都呈现增加趋势,但不同种类营养盐浓度变化的时期并不相同。氨氮浓度到2001年达到顶峰,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而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96.
Ría de Vigo is a river valley flooded by the sea, with a bay (San Simón Bay) at its innermost part. The accumulation of Holocene sediment in San Simón Bay has been studi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1) large scale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data, and 2) detailed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a gravity core. In San Simón Bay the majority of the seismic records are obscured by acoustic turbidity which represents gassy sediments, but on records from Rande Strait it is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two Quaternary seismic sequences; an Upper Pleistocene sequence (SQ1) and a Holocene sequence (SQ2). Only SQ2 is recognized in San Simón Bay where it is comprised of two seismic units; the upper unit represents the HST sediment, i.e. the period of highest sea level. A gravity core taken within the gassy zone at 10 m water depth provided 3.55 m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muds) from the youngest seismic unit (4 m thick). Geochemical analysis show high values (4 to 10%) of TOC. Sediment and porewater analyses indicate a distinct sulphate–methane transition zone (SMTZ) between 60 and 80 cm where sulphate is depleted (to <1.7 mM) and methane increases (to >0.4 mM). The top of the acoustic turbidity (the gas front) at 80 cm corresponds to the lower limit of the SMTZ. The methane cannot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underlying metamorphic and granitic rocks, but was probably derived by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Holocene sediments. We estimate that the sediments of the Bay contain approximately 1.8 × 106 m3 of organic carbon and 275 ton of methane.  相似文献   
97.
在对青岛浮山湾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二维平流.扩散模型,选取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作为水质指标因子,按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前、改造扩建后正常运行及改造扩建后事故运行3种情况,对污水排海给帆船基地海域水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3种情况预测结果可...  相似文献   
98.
基于采用无结构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陆架模式,考虑8个主要的天文分潮,建立胶州湾三维高分辨率数值模型来重现和研究其潮汐潮流变化状况。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较以往更为精细的同潮图和潮汐、潮流、余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最大可能潮流和最大余流都发生在团岛附近,流速分别可达2.14和0.43 m/s;除了湾口附近前人报道过的4个余流系统外,还在中部首次揭示了2个相对较弱的余流系统;潮流能通量在内外湾口呈"左进右出"的结构;胶州湾的平均纳潮量为8.31亿m3;染色试验表明,胶州湾30 d的水交换率为36.8%。  相似文献   
99.
面向开发利用的广东省海湾分类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是镶嵌在海岸线上的明珠,是人类开发海洋和进入内陆的桥头堡,其分类方法多样,大体是从自然属性或地貌的角度出发的.随着人类经济开发强度的加大,针对海湾开发利用的分类方法成为开发规划或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为此,就海湾滩涂开发利用与管理考虑,提出了确定海湾范围的标准及海湾分类的定量指标,完成了对广东海湾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时期的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各种类型海湾20年来的开发利用变化,得到的结果与海湾实际情况相符,即广东海湾的岸线曲折度整体增加,说明海湾岸线在后退情况下,并没有趋于平直化.而是由于有些岸段的侵蚀加剧而使得海湾岸线的曲率变大.而广东海湾受围海造田、淤积等因素影响大多海湾在岸线后退的情况下海湾水域面积却在减少.因此,在以后的海湾开发利用中,应合理规划,保护海湾的生态平衡,促进海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桂兰  左玉辉 《地理学报》2007,62(2):137-146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 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 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框架, 通过 “六位一体”指标的评估和调控, 确保海湾地区PRED 遵循“五律协同” 原理有序协调地演 进; 最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厦门城市已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已基本为第二、第 三产业所替代, 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密集, 湾内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物种, 还有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湿地; 经分析评估, 其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六位一体” 的灰度值为75.725; 保持PRED 协调演进应加强调控的主要方面是: 保护重要的生态源和海陆之间的生态廊道、防止深水港口岸段和航道的淤积、“控源导流”缩减陆源污染、塑造海湾特色景观和岛链景观、保持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并选择性地发展临海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