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2篇
  1900年   1篇
  18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51.
Arsenic derived from mining activity may contaminate water, soil and plant ecosystems resulting in human health and ecotoxicological risks. In this study, exposure assessment of arsenic (As) in soil, spoil, pondwater and plants collected from the areas contaminated by mine tailings and spoils in and around the La Parrilla mine, Caceres province, Spai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AS method. Water solubility, bioavailability and soil–plan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As and phyt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plants were determined. Arsenic concentrations varied from 148 to 2,540 mg/kg in soils of site 1 and from 610 to 1,285 mg/kg in site 2 exceeding the guideline limit for agricultural soil (50 mg/kg).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pond waters varied from 8.8 to 101.4 μg/l. High concentrations of water-soluble As in the soils that ranged from 0.10 to 4.71 mg/kg in site 1 and from 0.46 to 4.75 mg/kg in site 2 exceeded the maximum permitted level of water-soluble As (0.04 mg/kg) in agricultural soils. Arsenic concentrations varied from 0.8 to 149.5 mg/kg dry wt in the plants of site 1 and from 2.0 to 10.0 mg/kg in the plants of site 2.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plants increased in the approximate order: Retama sphaerocarpa < Pteridium aquilinum < Erica australis < Juncus effusus < Phalaris caerulescens < Spergula arvensis in site 1. The soil–plant transfer coefficients for As ranged from 0.001 to 0.21 in site 1 and from 0.004 to 0.016 in site 2. 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ased on water-soluble As of soil varied from 3.2 to 593.9 in the plants of site 1 whereas it varied from 2.1 to 20.7 in the plants of site 2.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in Europe to report that the fern species P. aquilinum accumulates extremely low contents of As in its fronds despite high As levels in the soils. Therefore, the S. arvensis, P. caerulescens and J. effusus plant species grown in this area might be used to partly remove the bioavailable toxic As for the purpose of minimization of mining impacts until hypothetical hyperaccumulating and/or transgenic plants could be transplanted for the phytoremediation of As 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452.
李长青  闫之辉  王瀛  郜凌云 《气象》2007,33(1):62-69
分析了2005年5月11日至6月10日的NCEP—FNL与T213L31分析资料在位势高度、温度和风场上的整体差异,揭示了低层差异最小,差异极值主要分布在3个关键区的特征。进一步通过地形高度差异与位势高度差异的相关性分析,认为青藏高原附近的地形高度差异的极值是引起两种资料位势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并计算分析了这种差异对高原周围中低层大气环流的动力和热力影响。结果显示,在NCEP—FNL中的西南涡强度和热源作用较强,中层风速切变较弱。  相似文献   
453.
张玉 《矿产与地质》2013,(6):495-498
文章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桂岭岩体的构造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桂岭岩体岩石平均LREE/HREE=7.68,(La/Yb)N-6.77,(La/Sm)N-4.65,(Gd/Yb)N-1.04,平均δEu=0.45〈1,表明轻重稀土轻度分异,轻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内部分馏明显,存在负铕异常;岩体明显亏损Nb、Sr、Ti,显示桂岭岩体的源区可能主要来自地壳,是地壳环境下壳源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表明,桂岭岩体形成于挤压一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54.
太行山南段自立庄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祥信 《地质与勘探》2021,57(1):166-174
太行山南段临城自立庄地区古元古界甘陶河群中低级变质岩中发育一条左行逆冲型韧性剪切带。自立庄韧性剪切带出露长约10 km,宽约1 km,走向NNE,往西缓倾,在EW方向上由若干条强变形带与其间的弱变形域或岩块组成,平面上呈现平行式的组合特征。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拉伸线理和皱纹线理、不对称褶皱、石香肠构造和构造透镜体、S-C面理和旋转碎斑等宏观和微观构造。S-C面理、旋转碎斑、不对称褶皱等宏微观变形特征一致表明自立庄韧性剪切带上盘由西往东逆冲的运动学性质。在对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料,认为自立庄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期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的EW向碰撞拼合有关,是18.5 Ga吕梁运动的产物。自立庄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太行山南段古元古代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55.
乔永亮  徐少春  周毅  贾小平 《海洋科学》2022,46(12):103-114
为全面了解我国黄渤海鳗草(Zostera marina L.)床重金属污染水平, 本研究以大连林阳北海、葫芦岛兴城、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四处鳗草床为研究对象。于夏季采集鳗草、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并分析其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以此分析海草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并对比评估不同鳗草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夏季四处鳗草床海水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Cu > Pb > Cd, 均低于国家一级水质标准; 对沉积物来说, 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Pb > Cu > Cd, 均低于国家一级沉积物质量标准。鳗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因重金属种类和海草积累部位而异, 其地上组织对Cu、Zn、Cd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组织。研究区域海水中Cu、Zn、Pb和Cd潜在风险等级均处于低风险水平。而对沉积物而言, 葫芦岛兴城鳗草床Cd的潜在风险等级处于较高风险水平(Ei值为156.9)。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鳗草床的地质累积指数(Igeo)由大到小依次为: Cd > Pb > Zn > Cu。综合所有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 葫芦岛兴城鳗草床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  相似文献   
456.
L波段与59 701探空系统观测资料差异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苑跃  陈中钰  赵晓莉  王凌  主召华  吴昭  白端琴 《气象》2014,40(2):238-246
利用四川在59-701探空系统向L波段雷达GTS1型电子探空仪系统转变时,就4个高空台站开展了两套系统对比观测的资料进行了差异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厂59型探空仪所测的温度、位势高度比上海厂59型探空仪所测偏高。100 hPa高度以下温度、位势高度观测数据没有明显的跳变,但以上高度换型带来的变化较明显;两套系统所测湿度差异较大,近地面差值最小,差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大;L波段系统所测湿度基本是低于59-701系统所测湿度。两套系统所测平均风向、平均风速差异较小。直接差异各要素差异的峰值均较大。各要素差值的离散情况随高度的变化各异,总体离散程度最大的是位势高度,其次依次是风向、湿度、露点、风速、温度。两套系统所测要素的差值变化趋势虽然普遍没有太大差异,但湿度、风向和风速的差值变化还是表现出与地理位置、季节和施放时间有关。两套系统在观测所使用设备、原理、精度、订正、观测方法、对比时的放球时间等的不同,都会引起测量值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457.
???????????????????????????GNSS?????λ???????????????????????????????????????????????????????????????????????????????1 cm?????????  相似文献   
458.
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胁迫下组织蛋白酶L基因(CsCPL)在各组织的表达差别及其在血淋巴中的时序表达关系。结果表明,CsCPL基因在青蛤血淋巴、肝脏、外套膜、鳃和闭壳肌等组织中普遍表达,其中以血淋巴表达水平最高。在鳗弧菌刺激后3—96h青蛤的血淋巴中CsCPL的表达量均出现明显上调,其中6h达到最大值并且与对照组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该基因在青蛤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还对CsCPL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其产物蛋白分子量约35kDa,经纯化及复性后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59.
BJ-RUC系统对北京夏季边界层的预报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观象台2010年8月、2011年8月每日3次 (08:00, 14:00, 20:00,北京时,下同) L波段探空秒间隔数据为实况,对BJ-RUC系统 (rapid updated cycle system for the Beijing area) 分析和预报边界层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BJ-RUC系统对北京地区夏季白天边界层的细致特征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也存在明显的系统性误差。08:00边界层偏冷; 14:00和20:00 1 km以下的边界层则显著偏暖, 边界层内明显偏湿。整体上模式对边界层内温度、湿度的预报误差均高于自由大气。该系统对北京地区边界层内早晨 (08:00) 从夜间山风向白天谷风环流过渡、午后 (14:00) 到日落后 (20:00)1500 m以下盛行西南偏南气流的日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系统预报的14:00边界层顶高度与评估时段内实际对流边界层高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预报的对流边界层顶偏高,这与BJ-RUC系统采用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垂直混合更强有关。  相似文献   
460.
为了研究全浸15天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情况,首先采用SEM及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显示全浸15天不锈钢表面已有大量微生物及其腐蚀产物附着,表明其表面生物膜已经形成;进一步通过EDS对不锈钢表面进行元素分析,发现实海全浸15天的316L不锈钢表面出现了大量组成生物体的C、P等基本元素,并且还出现了不锈钢基体中所不存在而存在于生物膜及其代谢产物中O等元素,进一步证明了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的形成。采用16S rRNA基因结合PCR-RFLP技术分析手段对实海全浸15天的316L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细菌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316L不锈钢表面附着细菌的OTU数为24,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α-变形菌的OTU数是18,占总克隆数的72.3%,为绝对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