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0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4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岗仁地体位于额尔古纳超地体北部边缘,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南部,该区分布着大量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这些矿床在成因上与中酸性侵入岩和浅成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合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或基本无Eu异常,无Ce异常,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反映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且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火山弧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含矿闪长玢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3.8±2.0Ma,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赋矿二长闪长斑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2.7±2.8Ma,与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和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成矿有关的奥列佳花岗闪长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17.2±1.3Ma和117.0±3.6Ma。由此可知,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和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形成于燕山早期,与中国黑龙江地区三道湾子金矿、东安金矿等金矿床形成时代一致。  相似文献   
112.
华北克拉通五台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4个典型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对五台群的形成时代及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期间的地壳演化进行了探讨。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侵入金刚库组中的片麻状花岗岩锆石的U-Pb年龄为2548Ma,因此五台群的上限年龄约为2.5Ga;金刚库组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原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63Ma和2636Ma,因此五台群的下限年龄约为2.7Ga。五台群的地质年龄为2.5~2.7Ga,属于新太古代。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均为2.8Ga左右,指示2.8Ga左右是五台山区乃至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片麻状花岗岩tDM2平均为2.57Ga,与锆石结晶年龄非常接近,表明2.5Ga左右也是华北克拉通地壳的主要增生期。地壳的增长是幕式的,2.8Ga和2.5Ga都是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时期。  相似文献   
113.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部卡巴纽尔多湖西牙扎康塞一带巴颜喀拉山群碎屑岩系英安质沉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除1个继承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19±3Ma外,其余20个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42~254Ma之间,其中7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4±2Ma(MSWD=1.3),代表了火山岩的喷发年龄,说明该地区巴颜喀拉山群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而非传统认为的晚三叠世。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巴颜喀拉山群的物质组成与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4.
西藏恰功铁矿岩浆演化序列及斑岩出溶流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 Ma,明显早于冈底斯东部与后碰撞伸展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和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其应代表了冈底斯一次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成矿事件.通过对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出溶流体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LRM、LA-ICP-MS和PIXE分析,本文探讨了与该矽卡岩矿床有关的斑岩的岩浆起源、斑岩侵位机制及出溶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成矿斑岩为矿区最早的侵入岩单元,具有壳幔源混源特征,其常量元素组成与冈底斯东部斑岩铜矿带的埃达克质岩相近,但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与东部斑岩明显不同,为地幔物质上涌并诱发角闪岩相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体侵位深度大(>7 km)、剥蚀程度高.早期岩浆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压、高盐度流体,其中富含Fe、Pb、Zn、Cu等成矿金属,与世界其他斑岩铜矿床相比,相对富铁、铅而贫铜.流体的沸腾作用发生于钾硅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富气、高盐、高固相和气液包裹体组合,不同于早期出溶流体的包裹体组合.从岩浆起源和出溶流体性质可以看出,该斑岩具有形成与斑岩有关的铁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但从该矿区地表出露的蚀变和包裹体测压结果可以看出,该斑岩体目前剥蚀深度较大,对斑岩型矿床保存不利,对该斑岩体及与成矿关系的认识对理解该区内的矿床成因和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浙东南石平川花岗岩体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平川钾长花岗岩体位于浙江沿海火山岩带的中南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2.5±1.2 Ma(MSDW=2.1),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岩相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钾和铝低铁、镁、磷和钛特征,SiO2含量为74.79%~77.79%,K2O为4.26%~7.97%,铝指数A/CNK=0.98~1.10,属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富集Rb、Th、U和K,亏损Sr、Ba、Nb、P和Ti,REE具有中等负Eu异常(Eu/Eu*=0.33~0.50),总体呈现LREE富集的右倾“V”型配分模式。岩石\[n(87Sr)/n(86Sr)\]i值为0.70801~0.71012(t=102.5Ma),εNd(t)值为-8.63~-8.76,显示壳—幔混合成因特征。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平川岩体为高演化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显示石平川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侵位于早白垩世末期的张性构造环境,其形成可能与印度板块北向漂移所导致的古太平洋板块碰撞弧后引张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16.
The knowledge of connectivity among breeding and overwintering populations of migratory bird species is critical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ir habitats. Conventional field work for the tracking of migratory birds involving bird banding often yields poor results due to low recovery rates, or is expensive when satellite tracking methods are used. Intrinsic tools such as genetic markers, stable isotopes, strontium isotopes and trace elemen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racing origins and/or migratory pathways of bird populations. We studied elemental signatures in the tail feathers to group breeding populations and an overwintering population of Mallards (Anas platyrhynchos). Tail feathers from five locations in Canada and the U.S. were analyzed using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We used 18 element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Mallard population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on a selected set of elements demonstrated that 93% of the Mallards could be accurately located back to their predicted locations. Mallard feathers from Arkansas (an important overwintering area), grouped together with any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as predictors. We predicted the breeding locations of overwintering Mallards from Arkansa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LA-ICP-MS technique shows high potential to estimate the origin of migratory animals.  相似文献   
117.
土地庙沟铅锌矿床是豫西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与土地庙沟铅锌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栗扎树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方法,探讨岩体成岩时代及其与矿床成矿时空相关性。岩体测得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41.6±1.3Ma(样品YZY-G07)、135.5±1.6Ma(样品YZY-G08)、116.2±1.2Ma(样品YZY-G01),Hf同位素分析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724Ma~2244 M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结合矿床特征,与栾川-维摩寺断裂北侧的合峪、伏牛山、太山庙相比,从早到晚,140Ma、135Ma、117Ma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形成于140Ma左右的花岗岩浆活动,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特征等资料,并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南泥湖矿田的成矿构造热事件对比,可推断出矿床为早白垩世早期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事件的产物,为矿山企业勘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活动带的中南部,矿区内广泛发育林子宗群火山岩,岩性为英安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罗布真矿区内林子宗群英安岩的成岩年龄为(49.14±0.86) Ma,应属于帕那组火山岩地层,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典中组。岩石具有高K、低Ti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系列;相对富集Rb、Th、U、K、Zr、Hf等元素,亏损Nb、Ta、P、Ti、Sr等元素,且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负铕(δEu=0.50~0.65)异常。在印度-亚洲大陆汇聚的过程中,新特提斯洋向欧亚大陆俯冲,约50 Ma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岩浆作用,同时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也进入高峰期,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该时代一致,形成于陆陆碰撞形成的板内环境。罗布真矿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年龄的厘定,揭示了冈底斯带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具有赋矿潜力,对认识该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与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化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部卡巴纽尔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碎屑岩系中酸性火山岩夹层岩样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安山质凝灰熔岩(样品B4989-6)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8.1±0.8)Ma,英安岩(样品B4989-3、B4983-1)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06.1±1.2)Ma、(208.2±1.3)Ma,石英粗安岩(样品B4978-1)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7.5±1.1)Ma,流纹岩(样品B4965-1)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3.8±1.9)Ma,英安岩(样品B4959-2)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5.1±1.8)Ma,说明该地区巴颜喀拉山群形成于晚三叠世晚期(瑞替期),而非前人认为的早-中三叠世。该套火山(碎屑)岩的测年结果为巴颜喀拉山群三叠纪复理石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0.
粤北大宝山Cu-Mo-W-Pb-Zn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矽卡岩型Cu-Mo成矿带南部。对于该矿床成因目前存在志留纪海底喷流沉积成因和燕山期斑岩矽卡岩成因2种争议。文章以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区填图和钻孔编录,查明次英安斑岩与矿体矿化的空间关系;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提示成岩成矿时代与背景;结合区域资料探讨次英安斑岩与金属成矿关系。野外地质填图提示,层状铜矿体赋存在志留系东岗岭下亚组碳酸盐岩中,但存在透闪石化、绿泥石化等与斑岩型矽卡岩型岩体有关蚀变,而且周围发育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精确定年方法,获得次英安斑岩年龄为(434.3±1.0)Ma(DB009)、(431.50±0.12)Ma(DB022)和(417.00±0.87)Ma(DB031)。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次英安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Hf同位素特征和古老模式年龄,指示岩石成因主要源于古老地壳重熔,这种重熔有可能伴生有钨、锡、铌、铊等矿化,但不会产生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结合辉钼矿Re-Os等时线成矿年龄(166.0±3.0)Ma,笔者认为大宝山矿床成矿主要与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侵位密切相关,与志留纪次火山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