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多功能智能流速仪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最新研制成功的LGY-Ⅱ型智能流速仪和LGY-Ⅲ型多功能智能流速仪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其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92.
针对目前台站测氡仪校准困难的问题,提出标准仪器校准法,并将其与RN-FD循环式氡气固体源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台站应用最为广泛的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及AlphaGUARD P2000F标准仪器分别对FD-125测氡仪3个闪烁室进行校准后得到的校准系数相对误差分别为0.2%、3.4%、2.8%,均达到目前地震监测中氡观测的技术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测氡仪标准仪器校准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竖向传递的方法,介绍了数字正垂在测定超高层建筑倾斜偏差的具体应用,实现了用全站仪法和GPS法来检核控制网竖向传递的精度。  相似文献   
94.
在众多变形监测的方法中,GPS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像海湾大桥这样需要连续监测的建筑中。但是由于GPS成本过高,而限制其发展,本文中通过分析几种监测的方法,选择GPS多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系统拥有与常规GPS监测方法相当的精度,但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可以应用于青岛海湾大桥的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95.
邱永平 《中国地震》2018,34(4):828-836
利用宁波地震台水温10年来的单测项、6年来的同层比测资料,对高精度温度计的仪器短期和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发现仪器长期存在漂移现象,漂移量的大小与每套仪器的系统特性有关,但随着观测时间的延续,漂移量逐渐减少,认为该现象对地震前兆观测影响不大;短期稳定性存在不明原因的阶跃和脉冲现象,但次数不多,幅度不大,如果不是并行观测,较难判别。因此,在资料分析时要考虑仪器的这些问题。有时仪器短期非常稳定,数天至20天整点值为同一测值。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了地震氡观测仪计量检定系统(氡室)的建设背景及结构组成。氡室具有氡体积活度(氡浓度)实时监测、动态补氡、氡期望值可调、稳定性好等特点。在氡室调试实验中进行了氡室的漏气率实验及4次补氡实验,计算出氡室的氡漏气率为0.0001393Bq/min,氡发生率为23.35Bq/min。根据《测氡仪检定规程》(JJG 825—2013)的技术要求进行计量效能验证,表明氡室的氡体积活度(氡浓度)为800Bq/m3、1500Bq/m3、3000Bq/m3、6000Bq/m3和15000Bq/m3时,连续8h稳定性均优于5%;为6000Bq/m3时,72h稳定性优于5%,符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对氡室计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结合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台站监测工作实际,研制一款地震观测仪器自动监控软件。该软件适用于不同网络环境下IP类仪器设备的网络实时或定时自动监控,地球物理观测类仪器时钟、状态和观测数据的定时自动监控,能自动识别当日观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变幅异常、干扰、地震和限幅等信息,无需借助其他硬件和软件即可将告警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值班人员和管理人员,可实现对仪器原始观测数据的自动备份和手动恢复,及对仪器的一键重启和校正时钟等控制类操作,无需跨平台操作即可查看当日观测数据曲线及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对仪器的统一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98.
Spatial variation of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is examined using strong motion records for a large number of events from dense accelerometer arrays at Chiba in Japan and SMART-1 in Lotung, Taiwan. The effects of earthquake component, structural damping, earthquake magnitude, focal depth, epicentral distance, structural time period, and station separation on the intra-event variation of response spectra are examined first through 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n through a least-square regression fit for parametric study. A very large scatter of the response spectra ratio is observed for both arrays, especially for SMART-1 array. The mean values of the ratio vary from 10 to 20 per cent for Chiba array while they vary from 25 to 50 per cent for SMART-1 array.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 ratio range from 5 to 25 per cent for Chiba array and 30 to 50 per cent for SMART-1 array. The correlation among response spectra is found to b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station separation and shows frequency dependence. For larger time periods, the correlation is lower and not higher. The correlation is also lower for UD earthquake component as compared to the two horizontal components. For higher damping ratio, the correlation among spectra is higher. The effect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focal depth and epicentral distance on the spatial variation is complex. The three parameters having implicit interdependence, considering their combined effect,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value of ratio of response spectra i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larger earthquake events. Furthermore, as mentioned above, the spatial variation for SMART-1 array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for Chiba array. This difference can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difference in distance between the instruments in the two arrays. However, some of the difference is considered to be due to sit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
选取我国沿岸18个海洋观测站,对SBF3-1、SBF3-2、LPB1-2、SZF型自动测波仪器与目测、岸用测波仪两种非自动测波方式的海浪观测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非自动测波方式相比,SBF3-1型浮标观测波高无明显变化,观测周期具有显著变大的特点;SBF3-2型浮标观测波高多数情况下具有变小的特点,观测周期保持不变或趋于变大;LPB1-2型声学测波仪观测波高有微弱变大的特点,观测周期无明显变化或微弱变大;SZF型浮标观测波高和观测周期既存在明显变大的情况,也存在明显变小或变化不明显的情况,无明显共性观测特点。  相似文献   
100.
邱永平 《中国地震》2015,31(1):152-157
利用宁波地震台ZK03井的原气氡观测系统,将P2000型测氡仪应用于气氡连续观测试验,记录到较明显的潮汐现象且其波动幅度较大。功率谱估计结果显示,观测数据存在显著的固体潮效应。同时,与同井观测的动水位、同台观测的VS垂直摆NS向记录的潮汐波形进行对比,发现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每天都有两峰两谷,但存在约2h的时间差。P2000型测氡仪具有自动扣除本底污染的功能,其记录到的波形能更真实地反应地下流体中气氡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应用于地震流体气氡的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