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96篇
  免费   7039篇
  国内免费   8399篇
测绘学   4369篇
大气科学   5010篇
地球物理   6879篇
地质学   22095篇
海洋学   5709篇
天文学   3415篇
综合类   3153篇
自然地理   9004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538篇
  2022年   1470篇
  2021年   1683篇
  2020年   1560篇
  2019年   1982篇
  2018年   1382篇
  2017年   1775篇
  2016年   1732篇
  2015年   1903篇
  2014年   2529篇
  2013年   2508篇
  2012年   2636篇
  2011年   2769篇
  2010年   2395篇
  2009年   2941篇
  2008年   2838篇
  2007年   2907篇
  2006年   2885篇
  2005年   2717篇
  2004年   2428篇
  2003年   2277篇
  2002年   2038篇
  2001年   1801篇
  2000年   1814篇
  1999年   1579篇
  1998年   1349篇
  1997年   971篇
  1996年   787篇
  1995年   634篇
  1994年   591篇
  1993年   518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331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由于缺乏早期资料,设计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制作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和ER-ctR图版过程提出根据探明储量No、经济极限产量Qc、假定达到峰值产量的时间tm、最终采收率ER,由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求取增长指数b,由翁氏模型ER-ctR图版求取ctR,再求出其他参数及所有的油气田(藏)开发指标,完成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32.
张箭 《矿物岩石》2002,22(4):83-86
气藏评价尚未结束之前,开发的早期部署工作非常困难。针对洛带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开发部署工作,利用目前许多新方法对开发层系划分、采气规模、开发规划、合理配产和井网部署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对气藏开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且对类似气藏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33.
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不仅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西部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探讨了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34.
高温高压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不仅对探讨地球内部流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很多实际工业过程中也都有广泛应用。本综述了近10年来高温高压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参数的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进展,实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获得更高温度和压力下的数据,理论计算不仅有待于实验的发展,也与溶液的结构理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5.
层柱粘土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层柱粘土矿物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进展。利用粘土矿物蒙脱石作母体,通过大体积的铝、锆、硅等交联剂插层可制成层柱多孔材料,在酸催化、氧化还原催化中均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改进制备工艺后可提高层柱蒙脱石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通过酸或表面活性剂等预处理,再进行粘土的支撑,可以调节和控制层柱粘土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有机改性和模板导向等技术,可获得孔径介于大微孔和中孔之间的新型层柱粘土矿物材料,并应用于大分子催化反应与吸附,为粘土矿物材料合成和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36.
通过对拉拉矿床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REE-P矿化,晚期为Cu-Mo-Au-Co-(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相似文献   
937.
大别山东部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大别山东部主要花岗岩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的基础上 ,探讨了花岗岩体的物质来源、成岩模式及其构造意义。研究表明 :(1)大别山东部出露的主要花岗岩类岩体的物质来源基本相同 ,且源区具有古岛弧的特征 ;(2 )各岩体的成岩模式呈现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的特征 ;(3)花岗质岩浆上侵的构造环境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转折的大背景有关。伸展拉张过程造成的地幔上涌不但是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条件 ,也对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3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剥蚀系统(LA-ICP-MS),对北羌塘新第三纪粗面玄武岩中的橄榄石主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橄榄石Fo平均为88,属贵橄榄石种属。相对富集Ni、Co和重稀土,而强烈亏损轻稀土及Rb、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其稀土元素配分型配分型式与粗面玄武岩全岩稀土配分型式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939.
中国煤系高岭岩(土)资源成矿机理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含煤地层中高岭岩(土)分布广泛,成矿时代多,成因复杂,储量丰富,质地优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非金属矿产,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全世界独具特色。本文研究了中国煤系高岭岩(土)资源概况、研究简史;根据成分、结构、地质产状等特征,提出了中国煤系高岭岩(土)的成因类型;对生物和有机质在其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有机酸溶解矿物模拟实验对其成矿作用做了初步探索;最后对煤系高岭岩的某些关键性加工技术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940.
Vaunat  Jean  Leroueil  Serge 《Natural Hazards》2002,26(1):81-107
The paper first recalls briefly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assess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 in terms of predisposition, triggering andrevealing factors. This framework, that reflects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landslide, is based on th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slope movements proposed by Vaunat et al. (1994) and Leroueil et al. (1996). Th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ation can be schematized by a 3-D matrix having the following axes: types of movement; types ofmaterial; and the four stages of movement: pre-failure, failure, post-failure andreactivation. For each relevant element of this 3-D matrix, there is a characterisationsheet including: the controlling laws and parameters, the predisposition factors, thetriggering or aggravating factors, the revealing factor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movement. The paper focuses afterwards on the post-failure stage, which generallyis the most destructive, and on the mobility index. It is shown that this laterindex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product of sub-indices associated with failure, brittlenessof the material, ability of the soil to develop pore pressures, geometry of the moving soil ma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rain. It is also shown how these aspects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slope movements. This seems to provide a rational basis for examining slope movements at the post-failure stage and assessing associated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