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108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相似文献   
152.
九龙江口鳗苗溯河生态与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少华  吕小梅 《台湾海峡》1998,17(2):143-148
九龙江口Li苗1994 ̄1996年溯河期为1994年11月20至1995年4月底。1995年12月20日至1996年5月底。鳗苗溯河期水温范围11.5 ̄22.5℃,盐度1.98 ̄25.00,透明度0.2 ̄1.1m,九龙江口打石坑-嵩屿断面溯河鳗苗资源量1995年193kg,1996年208kg;海澄断面1995年35kg,1996年55kg。  相似文献   
153.
1994年5月—1995年6月,利用黄河口悬浮颗粒物,在实验室内于不同温度、盐度、磷酸盐浓度、pH值及悬浮物粒度条件下进行了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模拟实验,通过水体中几种磷—钙矿物的离子平衡计算,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现场条件下水体中钙与磷之间存在某些离子平衡,黄河口水体中磷—钙矿物的离子积受温度、悬浮物种类及粒度影响较小,而与水体盐度、磷酸盐及钙含量有关,但不足以形成磷—钙矿物沉淀;磷—钙矿物的沉淀和溶解在黄河口磷酸盐浓度的控制机制上所起的作用较小,而悬浮颗粒物表面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Macrofauna, nutrient fluxes, porewater chemistry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at six intertidal mudflat sites in the Humber Estuary, U.K., during the different seasons. Nereis diversicolor , Macoma balthica and Corophium volutator were found to be the dominant macrofauna. Salinity was the baseline control on macrofauna distribution but this was overprinted by periodic impoverishment due to sediment mobilization. High resolution gel probe porewater samplers provided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impact of burrows on porewater chemistry. The macrofauna modified nutrient fluxes during periods of mud flat stability. Nereis caused a decrease in silicate and phosphate effluxes but enhanced ammonia release and nitrate uptake. Macoma enhanced ammonia and nitrite release. The impact of Corophium was not possible to discern. The Humber is a large, highly dynamic macrotidal estuary in which sediment resuspension has a large impact on porewater profiles, nutrient fluxes and macrofaunal communities. Simple pattern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which are seen in small sheltered estuaries are not observed in the Humber.  相似文献   
155.
长江口沉积物对铅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模拟研究长江口悬浮沉积物对Pb的吸附作用,发现沉积物的吸附性能与其氧化铁和有机物等活性组份的含量密切相关,获得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测定饱和吸附容量和分配系数,结果表明,pH和盐度对吸附产生明显影响,吸附率与pH和盐度之间分别呈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初步探讨吸附动力学特征,沉积物对Pb吸附化化学作用为主,与厦门港沉积物相似。  相似文献   
156.
用磁力浮沉子密度测量装置,在15 ~25 ℃之间的三个温度下测定了珠江口20 个水样的密度。结果表明,测定值皆高于相应条件下国际标准海水状态方程的计算值,在海水盐度范围0.08~33 .446 ,密度平均偏差范围为2 .4 ~54.0 ×10 - 3kg/m3 。测定密度和计算密度的偏差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大,与盐度的变化成直线相关:与(Ca2 + )/S、SO42 - /S比和比碱度之间皆呈指数曲线相关。珠江口水样(Ca2 + )/C1 、SO42 - /C1 和比碱度平均值分别超出大洋水平均值17 .8 % 、8 .21 % 和152 % ,其余的Na + /C1、K+ /C1 和Sr2 + /C1 比值与大洋水无明显差别,基本类同。珠江口海水的高碱度、高(Ca2 + )/C1 和高SO42 - /C1 是造成其海水密度正偏差的主要因素。经计算机拟合,首次导出了珠江口海水密度的状态方程,该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2.5×10- 3kg/m3 。  相似文献   
157.
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第二大洪水,大通站洪峰流量达到84 500 m3/s。本文基于2020年7月长江口特大洪水期间最大浑浊带多站位的水沙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悬沙粒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常态水文条件下的粒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最大浑浊带悬沙垂向平均中值粒径为10.4μm,变化范围为6~27μm,以黏性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核心区南槽、北槽及北港的中值粒径分别为8.4μm、7.6μm和8.5μm,过渡区分别为7.2μm、16.4μm和14.5μm。(2)悬沙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受不同组分影响,核心区底层中值粒径为8.8~9.6μm;底层黏土含量在28%~31%之间,粉砂含量在61%~64%之间,中值粒径主要受黏土及粉砂组分影响;过渡区北港和北槽垂向平均砂组分高达19%,南槽砂组分平均仅占5%,中值粒径主要受砂组分影响。(3)对比2013年洪季浑浊带数据,2020年粒径整体增大5.4μm,核心区黏土含量相较2013年减少12.7%,砂增加6.3%;过渡区北槽与北港平均粒径增大10μm。  相似文献   
158.
长江口海域赤潮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长江口海域的赤潮发生形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探讨了长江口海域赤潮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我国赤朝高发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赤潮生物种类增加,2002年首次发生了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赤潮,赤潮危害程度在增大,这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和生物条件、河口最大军浊带、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口海域赤潮高发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同时河口海域甲藻孢囊也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建议建立赤潮立体监测体系、赤潮信息管理系统、海产品赤潮毒素卫生检疫制度和赤潮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长江口海域的赤潮监控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9.
长江口滨岸潮滩柱样沉积物与孔隙水中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柱样沉积物及孔隙水中NH4^ -N、NO3^--N和NO2^--N的剖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H4^ -N,NO3^--N和NO2^--N剖面分布基本一致,其中NH4^ -N含量最高,这说明有机质的降解反应主要是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进行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NH4^ -N含量线性相关;NO3^--N和NO2^--N在剖面中以0~20cm变化剧烈,说明表层和深层有机质的降解程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0.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要素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东海长江口、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是我国近海赤潮爆发严重的区域之一。在影响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的水团中 ,长江冲淡水向表层输入了大量的氮、磷、硅营养盐 ,台湾暖流主要对底层和长江口外上升流区有贡献 ,苏北沿岸水、闽浙沿岸水主要影响近岸区域。同时 ,营养盐在海水 -沉积物界面的交换作用 ,大气湿沉降作用等也影响着该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结合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29°00′~32°00′N、122°00′~124°00′E海域四季航次调查的营养盐分布规律 ,该海域可分为三片区域 ,由岸边向外海分别为高营养盐、低浮游植物区 ,较高营养盐、高浮游植物区和较低营养盐、低浮游植物区。随着近年来营养盐输入通量的增加 ,富营养化程度加大 ,受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综合作用 ,高浮游植物区赤潮爆发频率和规模逐年增加 ,已为中国近海典型的赤潮高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