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numerical case studies of medium and strong motion events, namely Loma-Prieta 1989 and Hyogoken-Nambu (Kobe) 1995. These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CyberQuake model. The cyclic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is fully detailed in the companion paper. Through these case studies, we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appropriate constitutive modelling when the part played by nonlinear phenomena is preponderant. The need to account for 3D kinematics (i.e.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input motion), is also demonstrated, even though a 1D geometry is considered, as the plastic coupling existing between components of motion during the earthquake, strongly affects the seismic soil response.  相似文献   
92.
A time-domai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arch dam-foundation rock dynamic interaction during earthquake was proposed, and the dynamic relaxation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static response for dynamic analysis by [Du et al. (2005). The paper has been contributed to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explicit method in time domain consider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effect of contact joints on arch dam during earthquake is further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the dynamic contact force model into the method.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of dynamic contact force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its calculation result and test result of scale model on shaking table.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joint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Xiaowan arch dam is studi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some conclus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93.
复杂系统模糊模式识别动态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模糊识别集合算子和非结构决策分析方法引入模糊动态规划中,推导出了两种求解复杂系统多目标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方法:级别特征值最小法和阶段模糊识别递推法。这两种方法具有不同的递推方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从而形成了模糊模式识别动态规划模型。此模型可以有效地获取和集成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偏好。此模型已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4.
NCAR绘图软件在Windows下的编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NCAR绘图软件在Windows下的编程方法和具体实现,解决了在科研绘图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在Windows下编程的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Fortran编程员提供了在Windows下编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近期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中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导因子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干旱地区水资源表现出的稀缺性,已严重影响到人们将来的生存和经济发展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模型,以期对水资源进行精确的定量化研究,达到对水资源优化利用和管理的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寻优的优化模型”和“离散方案的多目标密切值模型”,分析其各自的原理和规化思想,对其各自的预测功能进行了讨论,进而说明了两类模型的应用范围。提出将两类模型加以综合,然后应用于同一研究地区、以期得到更为优良的结果,为研究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前,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处理与正、反演软件都是FORTRAN语言编写的,由于FORTRAN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这个软件存在很多的缺陷,但是因为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算法已经比较成熟,将它全部用其他语言移植也比较费时费力,为了避免资料的浪费,提高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处理与交互式系统的开发效率,并且更加完善其功能,在开发大地电磁测深二维交互式正反演系统时,对大地电磁测深中的计算部分仍用现有的FORTRAN程序,对有关的界面与图形诉开发部分用VC++语言来编写,以增强和体现其交互式的功能。  相似文献   
97.
建立了哈尔滨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 ,将求解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法和线性加权法相结合 ,给出了一种综合解法 ,并将此法应用于所建立的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的求解。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岷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库;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及对各土地适宜性监介指标确定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进行了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及今后改造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
MAPGIS下重磁数据直接成图的实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在文中介绍了通过编制QBASIC小程序实现两种常见格式重磁数据直接生成MAPGIS图形文件的方法,为其它类似格式数据在MAPGIS下成图及建库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0.
滑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与突变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基于对任-连续函数, 至少在较小的邻域内可以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数学理论, 运用改进的Backus广义线性反演理论, 以斜坡位移时间序列为基础, 反演建立了斜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自治梯度系统与突变模型的等价性, 通过变量代换得到标准的尖点突变模型。以黄茨及卧龙寺滑坡为例对滑坡的发展孕育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不仅预测效果十分理想, 而且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整适应能力; 斜坡临滑前都以突变特征值D的突降至零为前兆特征, 可作为-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