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109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通过深地震反射剖面,宽频天然深地震探测,广角折射、反射剖面,结合地表地质观察、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弹性模拟计算等,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所谓高原北缘向南呈A型俯冲,南缘向北俯冲构成的青藏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的“双俯冲”(two-sided subduction)模式提出质疑,认为高原北缘至少在西昆仑与塔里木(欧亚板块)之间不存在长距离的俯冲,在新生代以来的强劲挤压下,塔里木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在这里呈现南北向挤压应力场,因而青藏高原西北缘陆-陆碰撞造山、盆山的形成受到“南北双向挤压模式”所控制,也是造成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生代后期地壳加厚、隆升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52.
于帅 《山东气象》2001,21(3):42-42,45
主要介绍新建济南至泰山无线扩频通信系统中的直序列扩频基本原理,电台基本性能和功能开关等技术。  相似文献   
53.
腰盘黄间隙的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盘黄间隙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腰椎间盘CT扫描资料,记录L3-S1间盘形态及双侧黄韧带厚度、盘黄间隙的宽度,分析这些结构与盘黄间隙狭窄及其对腰神经根压迫的关系。结果196个间盘突出或膨出,78处黄韧带厚度>5mm,腰盘黄间隙(DFLS)为腰间盘平面位于椎管外侧份间盘与黄韧带间的间隙。172侧显示腰神经根鞘受压,相应盘黄间隙平均宽度为(3.6± 0.8)mm。结论 DFLS£5mm为狭窄,主要原因包括;间盘突出或膨出、黄韧带肥厚等。它可以作为腰间盘突出伴神经根压迫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4.
利用中国陆地 10条GGT地球物理资料编制中国岩石圈篱笆图 ,并加以说明。通过对地球物理特征和地质学分析 ,认为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级带和青藏高原周边重力梯级带为界 ,可把中国陆地划分 3个岩石圈构造单元。中国陆壳既有三分结构也存在二分结构 ;对地壳中存在的低速带、高导带和天然地震带进行了划分。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级带为界 ,两侧盆地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 ,这些特征与构造运动、均衡调整过程有关。莫霍面几乎遍布全国 ,它具有内部结构。下部地壳底部存在的地球物理异常与莫霍面有关 ,也可能与岩石圈地幔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5.
对极坐标法进行浮标有效行程观测和计算进行研究,根据基点所处位置是否在浮标中断面上和水面比降的大小,分4种情况讨论了浮标有效行程的确定方法,并给出相关算例.  相似文献   
56.
采空区测量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本文叙述了用动态GPS法进行精密的道路断面测量的实践和体验。在5km路段上的测试显示了此法较之经典测量方法所具有的灵活、精确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8.
长期以来,各地勘单位的小断面设备,因受计划内任务少的影响,利用率低,严重地威胁着坑探队伍的生存问题。而社会上大断面隧道工程又较多,由于各地勘单位缺乏施工大断面隧道设备,难于承包,欲购置大断面设备,则需近百万元的费用,一时也难于承担。鉴于此,作者通过理论分析、公式推导计算和生产实践的验证,认为用目前各地勘单位的小型坑探设备,只要稍作改装,加工一台汽车平台,完全能够施工大断面隧道工程,是使坑探队伍开拓地质市场,走向社会的一种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