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Although seawater concentration of tributyltin (TBT) should decrease when the direct inputs from ship hulls will cease after the incoming world ban of organotin-based antifouling paints in 2003 or later, the TBT environmental issue will still be present for decades as contaminated sediments in shallow waters will be acting as a long-lasting reservoir for TBT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 lost of TBT to the atmosphere by volatilization has already been proposed as a part of its molecular motion through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but most recent calculated values of water-to-air rate of exchange of TBT (from 20 to 510 nmol m−2 year−1)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aerosols ejection to the atmosphere upon bubbles bursting,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pollutants transport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n this work,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seawater-to-air flux of TBT mediated by bubbles bursting is described, and the influence of phytoplankton cells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 exudates and culture weathering on flux rates was assess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BT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water to air via the ejection of droplets from bubbles bursting and that cell density strongly affected the transfer. Under a bubbling regime, the water-to-air flux (pmol TBT cm−2 min−1 level) is estimated up to 1000-fold the flux measured for the molecular diffusion and volatilization under static quiescent conditions. The surface microlayer acted as a transient boundary between the water column and the atmosphere where the dynamic of TBT accumulation has the same trend as the dynamic of TBT ejection. This physical transfer mechanism might be of high significance in nearshore environments, harbors, and shallow channels where clouds of bubbles generated in the wake of large shi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atmosphere/seawater chemical exchanges.  相似文献   
122.
以马粪海胆胚胎为材料,提出染色体制备方法。并指出马粪海胆染色体数目为2n=46  相似文献   
123.
鱼类孵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上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均开展了鱼类孵化酶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鱼类孵化过程中孵化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孵化酶的生化特性、孵化酶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孵化酶合成与分泌的影响因素等,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本文谨以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对鱼类孵化酶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4.
本文首次报道今年浙江省对虾大范围流行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及患病对虾肝胰腺组织中类支原体与病毒的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25.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探讨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7 d.在人工感染的初期,各实验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数量开始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7 d以后各类血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其中哈氏弧菌感染组在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等多个指标上的变化最为明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脾组织,鱼体受感染后两者溶菌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研究认为反映鱼体受感染后从应激反应发生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发生在病原菌感染前期,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  相似文献   
126.
在地震早期预警系统中具破坏性地震震中的确定速度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地震发生后根据1个、2个、3个台站P波到时记录进行动态、近实时确定地震发生区域、线区间和震中位置的方法.方法充分考虑了地震触发台站和非触发台站分布与地震波传播规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特征,提高了震中定位结果的精度.对由79个台站组成的山东虚拟测震台网2009-2010年期间记录的425次网内地震进行了快速定位,结果表明对发生在网内的地震可在要求时间内给出比较准确的震中位置,可满足预警地震速报时效性和精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南太湖入湖口产毒微囊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太湖入湖口产毒微囊藻的丰度对于周边县市取水口的水质安全和太湖水质有着重要影响.以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E/ndaF为靶基因,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方法,并对南太湖入湖口7个监测点水样中产毒微囊藻的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强及准确性、重复性较好.建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454x+49.88,斜率为-3.454,R~2=0.991,扩增效率E为94.6%,定量检测区间为1.689×10~4~1.689×10~8拷贝数/μl.对南太湖入湖口7个监测点检测表明,夹浦和合溪2个监测点的产毒微囊藻数量最高,预测产毒微囊藻浓度分别为(1.99±0.35)×10~5和(1.47±0.23)×10~5cells/ml.7个监测点的产毒微囊藻的种类较为一致,均为铜绿微囊藻.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产毒藻种种类和数量,为蓝藻水华监测、预警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8.
129.
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斌伦  朱明  张学成 《海洋科学》2005,29(12):43-46
为了探讨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浓缩细胞的保存条件,通过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期保存效果来确定最佳的保存温度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0~10℃的低温下长期(2个月以上)保存后,球等鞭金藻3011获得较高的存活率(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因此0~10℃是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