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采用点种法并以副溶血弧菌(Vp1.2164)和溶藻弧菌(Va-Y)为弧菌指示菌,对从健康的大黄鱼肠道内分离的115株细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并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抗菌谱测定,最后利用VITEK-32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中筛选到3株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编号分别为X1402-1、X1108和X3914,且菌株X1402-1的抗菌作用最强,抗菌谱最广,21株病原指示菌中,对16株均能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Vp-1.2164的抑菌直径最大,达到28.5mm,对Va-Y的抑菌直径为8.7mm;其次为菌株X1108和X3914,对两种指示弧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2.0mm、9.0mm和0mm、7.2mm。经VITEK-32细菌快速鉴定系统鉴定,3株拮抗菌分别与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的相似性均为99%。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3株拮抗菌分别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EU419918)、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 asputida(FJ440105)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Q988136)的16SrRNA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100.0%、97.5%、99.0%。综合分析试验结果,X1402-1、X1108和X3914分别被确定为类产碱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02.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浮游动物对细菌的摄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6~ 9月在山东省海阳市黄海水产集团养虾场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生态系浮游动物对细菌的摄食作用。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对细菌摄食量为 98~643μg C· dm- 3· d- 1,平均为 ( 2 62± 1 67)μg C· dm- 3· d- 1。浮游动物对细菌摄食量为细菌生产量的 73%~ 1 75% ,平均为 ( 1 1 3± 31 ) %。小于 3μm的浮游动物对细菌摄食量占浮游动物对细菌总摄食量的 1 7% ,其它规格浮游动物 ( >3μm)摄食量占 83%。  相似文献   
603.
基于SL-ICA算法的SAR图像混合像元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存在大量混合像元的问题,针对传统ICA不能有效解决混合像元分解这一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独立成分分析算法--有监督学习ICA算法(SL-ICA).其目标函数是在原ICA负熵目标函数基础上增加监督学习的约束条件项,进而在同一目标函数内实现负熵和约束条件的统一,在最大化负熵的同时也最小化了约束条件的误差,此外,采用一种新的双梯度下降法优化迭代,提高计算速度.并以人工模拟SAR图像和北京地区ENVISAT-ASAR作为数据源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明显优于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的分解结果.  相似文献   
604.
论文分析了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短期变化的特点及其时空异常特征, 认为和环境、物候等因素造成的影像变化相比, 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具有典型的时间和空间异常特征, 并提出了基于密度异常的土地利用短期变化检测方法。研究工作选取珠江口地区1—5月作物生长期间的3个时间序列Radarsat雷达影像进行试验, 在影像分割的基础上, 构建了基于对象的特征变化矢量, 并将密度异常检测算法(DBAD)扩展到变化矢量的N维特征空间上, 运用随机搜索策略确定检测参数, 对Radarsat时间序列变化矢量中的“小模式”事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认为, 密度异常检测算法检测的是变化矢量在特征空间的密度分布, 与变化矢量的强度和方向无关, 因此能在时间序列影像中分离出由典型的、正常的作物生长或农事活动引起的影像光谱或回波变化, 进而识别出由人为活动或突发事件导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这是通常的图像差值等方法难以做到的。进一步的抽样检测说明, 密度异常检测方法对新增建设用地的检测准确率最高(>88%);林地地表覆盖相对稳定, 检测误差也很低(8%);农用地和养殖水面的异常变化检测误差在11%—22%之间;较大的检测误差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换(16%—25%);此外, 养殖水面的检测误差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及水面变化较大的养殖区域。影像分割结果特别是一些线状分割图斑以及混合地类图斑对误差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