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236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要用臭氧处理的海洋小球藻,分析了不同生长期小球藻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臭氧处理海水不可提高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提高氨基酸的绝对含量,鱼类必需氨基酸占所氨基酸总量例变化不大。说明该处理有利于小球藻营养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83.
血卵涡鞭虫在养殖锯缘青蟹中的寄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2005年9月浙江三门湾地区某养殖场发生的养殖锯缘青蟹规模性死亡病蟹进行观察,并对病原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病蟹蟹体消瘦,肌肉白浊,头胸甲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血淋巴细胞的量急剧减少,代之以大量寄生原虫,该原虫在病蟹的肝胰腺、鳃、心脏、肌肉等部位大量寄生,引起这些组织发生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乳白色液体及病变组织内可见大量寄生虫体,其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及宿主表现的症状,与血卵涡鞭虫相类似。采用Small等^[5]的血卵涡鞭虫ITS特异引物,扩增出分子量为300bp左右的条带,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序列相似性比较,确定该寄生原虫为一种血卵涡鞭虫Hemntodinium sp。血卵涡鞭虫是海水甲壳类的重要病原寄生虫,我国尚未有该寄生虫病的研究报道,文中首次发现其在养殖锯缘青蟹中的寄生,为靳一步研究该寄生虫病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84.
Pseudoalteromonas sp.SM9913 is a phychrotrophic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deep-sea sediment.The genes encoding chaperones DnaJ and DnaK of P.sp.SM9913 were cloned by normal PCR and TAIL-PCR(GenBank accession Nos DQ640312,DQ504163).The chaperones DnaJ and DnaK from the strain SM9913 contain such conserved domains as those of many other bacteria,and show some cold-adapted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structure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psychro-,meso-and themophilic bacteria.It is indicated that chaperones DnaJ and DnaK of P.sp.SM9913 may be adapted to low temperature in deep-sea and function well in assisting folding,assembling and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s at low temperature.This resear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cold-adapted mechanism of chaperones DnaJ and DnaK of cold-adapted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85.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86.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VI)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VI)浓度大于16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ppb和230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VI)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cell.  相似文献   
87.
邹朝中 《台湾海峡》2001,20(1):48-53
本文地发现于厦门大学海滩潮间带泥基质区两种联体线虫科(Comesomatidae Filipjev,1918)的虫种进行了描述,异毛联体线虫新种(Paracomesoma xiamenense sp.nov.)由于其第二圈感觉毛的长度相同,并且比第三圈头感觉毛短;交合刺两根不等长并有两列、每列28-30个肛前乳突以及肛后的柄状乳突等特征使得该种成为一个新种。变异毛咽线虫(Dorylaimopsis variabilis Vincx,1997)的侧边分化的纵列刻痕;弓形的交合剂、突出的背尾侧骨突和14个肛前乳突等特征同Vincx(1997)的描述相近,但某些测量的数值有差别。本文并给出了异毛联体线虫属新的双歧式检索表。  相似文献   
88.
产淀粉酶的海洋曲霉菌的分离及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乐清湾红树林中分离获得2株产淀粉酶的真菌,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菌株,暂命名为曲霉5#和曲霉34#。对它们的生长温度、固体发酵时的产酶条件以及淀粉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曲霉5#和曲霉34#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0~35℃和25~30℃,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40℃和35℃,在10℃下均能生长。对两株菌进行固体发酵时其最佳培养时间为96 h。两株菌所产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0℃;淀粉酶在50℃下仍能保持活力,60℃下酶活力开始下降,80℃时酶几乎失活;离子对淀粉酶的激活或抑制作用也相似。  相似文献   
89.
亚心形扁藻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500mL三角瓶中对亚心形扁藻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原“海洋三号”培养基中需添加0.8 g/L的NaHCO_3,且 K_2HPO_4的浓度需由原来的 0.01g/L调整为 0.06 g/L。10 L全自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海洋三号”培养基不仅可加快亚心形扁藻的生长速率而且可延长生长时间,培养 4 d时最高藻细胞密度可达 426×10~4细胞/mL,比原“海洋三号”培养基的最高培养密度提高42%。优化后的“海洋三号”培养基为亚心形扁藻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90.
李连祥 《海洋与湖沼》1993,24(3):234-241
于1979年7月在武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汊采集水草,经研究发现须根上栖息的轮虫体内有一种专门攻击萼花臂尾轮虫和双棘臂尾轮虫的凹口虫,经鉴定系一新种,其主要特征为,传布子长椭圆形,两端较尖小,中间稍微凹;体前方有锥形的钻孔器,后端有3—5根长尾毛;大核香肠状,小核一个,椭圆形,伸缩泡一个,居中偏后。营养子圆球形,直径78—141μm,大核肾形,小核和伸缩泡各一个,亦具尾毛;裂子数为2—32个。寄生。致死轮虫,并在轮虫躯壳内完成其生活史。能形成次级包囊和抵抗性包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