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崇明试验基地池塘养殖中发现 ,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性早熟个体最初捕捉日期为 8月 15日 ,而长江种群为 8月 2 0日 ,二者相差 5d .此后性早熟个体的捕捉数量逐渐上升 ,10月份达高峰期 ,11月份显著下降 .在性早熟蟹群体中 ,辽河种群的性腺发育略领先于长江种群 ,而体重显著低于长江种群 (P <0 .0 1) ;雌、雄性早熟蟹不存在显著的体重差异 ,但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数量 .  相似文献   
102.
金刚  李钟杰 《湖泊科学》1999,11(2):172-176
本文对池塘育成的一秋龄成熟中华绒螯蟹生殖行为的观察表明,其具有生殖洄游习性,当年10月是其活动高峰期,而湖泊放流育成的早熟河蟹其活动高峰在当年10月及翌年3月,在湖泊淡水水体中少数个体有交配的行为,翌年3月份发现部分雌蟹的纳精囊内有精液。  相似文献   
103.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以来古气候演化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起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A-1至HQ010516A-6)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检验.同时择代表菌株(HQ010516A-1)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另外,以代表菌株(HQ010516A-1)对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了该菌株在所检病例的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均表现对头孢噻肟等29种药物呈现敏感或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0 mm)、对头孢唑啉等3种药物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0-12 mm)、对青霉素G等5种药物耐药(无抑菌圈形成).  相似文献   
104.
以采自厦门沿岸的中华盒形藻(BidduphiasinensisGreville)为实验材料 ,通过培养研究了光对该藻有性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诱导该藻有性生殖发生的临界日长为16h,且其性分化反应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增强 ;该藻性分化反应的有效光照强度范围为40~80μmol/(m2·s) ,高峰出现在70μmol/(m2·s) ;光照强度低于光合补偿点的延长光 (8h光期 )无论置于主光期(8h)之前或之后均能引起精原孢囊的形成 ,白光作为延长光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 ,蓝光其次 ,红光有效但不明显 ,远红光无效。由上得知 ,中华盒形藻有性生殖过程存在光周期现象 ,属长日植物 ,具有“光控”反应特征 ,但不典型 ,该藻可能同时存在蓝光和红光2种光信号受体  相似文献   
105.
文蛤、青蛤和四角蛤蜊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吕四海区的三种重要的水产贝类:文蛤、青蛤和四角蛤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用60个随机引物对三种贝类共24个样品进行随机扩增,从中选取了45个扩增效果比较稳定的引物用于群体分析,共得到了250个位点。根据Nei氏公式计算出3种贝类种间和种内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相对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分析,3种贝类之间的遗传距离差异不大。相对与青蛤和四角蛤蜊,文蛤种内的遗传距离要小。  相似文献   
106.
中华绒螯蟹幼蟹维生素C营养需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每100g等氮、等能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800,1 000mg维生素C(Vc)多聚磷酸酯(LAPP),用这样配制成的试验饲料饲喂已淡化5d的河蟹大眼幼体及后续幼蟹25d,探讨Vc对大眼幼体和幼蟹生长、存活、蜕壳频率及抗逆性的影响,同时探明幼蟹对Vc的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Vc添加量为100~400mg/100g时,可以保证幼蟹正常生长、存活和蜕皮,尤其以投喂添加Vc200mg/100g(C2组)和400mg/100g(C3组)饲料的Ⅲ期幼蟹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较高,其中C2组(上述各指标值)分别为516.18%,62.83%,2.58,C3组分别为458.89%,66.17%,2.61;饲料中缺少Vc时(如C0组),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最低,分别为265.31%,26.67%和2.26.饲料中Vc的添加量达到800mg/100g(C4)和1 000mg/100g(C5)时,幼蟹的蜕皮反而受到抑制,平均蜕皮频率降低,蜕皮周期延长,且存活率降低,到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在C4组分别为355.7%,31.33%,2.39,在C5组分别为307.53%,28.56%,2.19.此外,各处理组幼蟹对抗逆性影响的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饲料中添加Vc能提高幼蟹的耐低氧能力和耐pH突变能力,而对耐盐度突变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为保持幼蟹良好生产性能,饲料中添加的Vc?  相似文献   
107.
INTRODUCTIONEriochoirsinensisinChinaiscommonlycalledmittencrab .Itisanadromous,withindividualsmovingfromfreshtomarinewatertospawn .Therearetwocommercialpopulations:ChangjiangRiv er (CR)andLiaoheRiver (LR) .Thesetwopopulationsareverydifficulttoidentifyfromth…  相似文献   
108.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lipid content on the growth and lipase activity of Eriocheir sinensis larvae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metamorphic rate and weight gain of E. sinensis larva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growth all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lipid content (P<0.05). Further, the survival and metamorphosis rates were the highest during the larval phases Z3 to Z4, and the weight gain was the highest during the larval phases Z5 to M. During the first 20 h after metamorphosis of every larval stage, the lipase activity increased over time at Z1, Z2, Z3 and M and declined at Z4 and Z5, and wa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lipid content (P<0.05). In addition, lipase activity at each larval stage began to respond to dietary lipid contents 4 h after the larvae were fed, and tended to be stable after 12 h. The diets with higher lipase activity and lower lipid content were selected to give the suitable recipe of lipid requirements at each larval stag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uitable lipid requirements at Z1, Z2, Z3, Z4, Z5 and M were 6%, 4%, 6%, 8%, 8% and 1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9.
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鳃丝SOD,CAT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研究了 3种重金属离子 (Cu2 ,Zn2 ,Cd2 )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鳃丝 SOD,CAT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肝胰脏和鳃丝 SOD,CAT活力在 3种重金属离子作用下分别随取样时间变化显著 (P<0 .0 5 ) ,对 2种抗氧化酶活力的抑制均为肝胰脏 <鳃丝。 3种重金属离子在实验时间内对肝胰脏 2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呈峰值变化 ,低浓度组表现为促进作用 ,高浓度组在 96 h时为抑制作用 ;低浓度组在 72 h内能提高鳃丝 2种抗氧化酶活力 ,随后下降 ,至 96 h时表现为抑制作用 ,而高浓度组一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2种抗氧化酶活力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因此 ,肝胰脏和鳃丝SOD,CAT2种抗氧化酶可作为中华绒螯蟹毒理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0.
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腹肢粘液腺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及抱卵蟹)腹肢粘液腺的乳酸脱氢酶(LDH)、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淀粉酶(AMY)等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腹肢粘液腺中,LDH同工酶的表达较稳定,均只有一条酶带,酶活性呈逐步减弱趋势,至抱卵蟹时活性又增强;ADH同工酶在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也呈减少趋势,至抱卵蟹时又重新增加;MDH同工酶有m-MDH和s-MDH两种类型,其比值随发育阶段不同有一定变化;不同发育阶段POD同工酶活性均较弱;EST同工酶至抱卵蟹时酶带数最多,活性相对最强;AMY同工酶随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呈逐步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