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372篇
地质学   938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对Mango的轻烃稳态成因理论进行了综述:基于大量实际分析资料,Mango发现轻烃的形成受一种化学过程控制,且有4个C,异构化合物的相对组成有显著的不变性,即轻烃稳态成因模式;基于该模式,Mango建立了轻烃参数与生油层最大埋深温度的关系,同时发现参数K1、1(2的不同来源于有机质类型不同。在该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苏北盆地湖相油和海相油气轻烃的分析,探讨了轻烃参数K1、K2在确定油气母质类型方面的应用,同时依据轻烃参数2,4./2,3-DMP与最大埋深温度关系式计算了苏北湖相油与海相油气的生成温度,结果显示湖相油生成温度与甾烷C2920S/(S+R)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处于成熟阶段;海相油气生成温度显著高于湖相油,处于成熟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992.
杨宇  夏四友  钱肖颖 《地理学报》2022,77(8):2050-2066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问题日益成为世界能源地理及政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不同阶段的能源内涵、属性及地缘政治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可再生能源时代,能源地缘政治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综合化。本文对比了不同阶段能源的地缘政治特征,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历程。研究认为:全球能源转型将加剧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改变传统能源安全主导的地缘安全与冲突关系,改变不同国家在全球能源地缘政治中的角色,重塑传统油气时代所形成的国家能源关系,同时也将凸显新能源技术和关键稀缺材料对能源转型地缘政治的影响,并引发新的能源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发现虽然各学科的学者对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进行了广泛关注,但是当前关于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影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理论框架、技术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仍存在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展望未来,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研究亟待加强学科理论研究,推动能源转型地缘政治的科学计量研究转向,加强服务学科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重大决策的应用研究,探究能源转型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重构的地理效应、能源转型地缘政治的作用机理和能源转型地缘政治对能源安全的影响。同时要紧密结合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全球能源治理等国际学术前沿来开展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研究,以丰富世界能源地理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93.
根据海岸河口地区潮流、波浪、泥沙的运动特点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考虑了波浪场产生的"波浪辐射应力"和"波流挟沙力"动力要素对潮流场和泥沙运动的影响,在泥沙扩散方程中考虑了紊动水流作用,采用有限元加权集中质量法,建立了考虑波浪作用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利用锦州港港区的潮流及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潮位吻合良好,流速、流向、含沙量分布基本相似。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工程建设前后,港区附近潮流场和泥沙淤积的变化,分析了泥沙骤淤现象。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适用于海岸河口地区潮流、泥沙的模拟,为波浪作用下潮流场和泥沙淤积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模拟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动态数据处理领域观测方程中存在乘性噪声的情况,提出在乘性噪声系统中状态附等式约束的一套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把观测向量进行扩维,然后基于投影定理进行滤波求解得到基于线性最小方差的最优滤波算法。通过与基于最优化理论的方法求解得到的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及仿真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针对一类具有配外部扰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离散时间系统(DTS),提出了改进的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案,使得该观测器不受外部扰动的影响。对外部扰动满足匹配条件的MIMO-DTS,提出了基于状态观测器和扰动估计器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不要求知道系统的状态和外部扰动的上界。提出的仿真例子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因为状态空间模型既包含了未知状态,又包含了未知参数,且二者是非线性乘积关系,使得辨识问题变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详细研究了规范状态空间系统的状态与参数联合估计方法.采用交互估计理论,即采用递推方法或迭代方法实现系统状态与参数的交互估计.基本思路是在计算参数估计时,辨识算法信息向量中的未知状态用其估计值代替,然后利用获得的参数估计,设计基于参数估计的状态观测器或基于参数估计的Kalman滤波算法估计系统的状态,二者形成一个交互计算过程(递阶计算过程).沿着这条思路,分别从递推方案和迭代方案,研究和提出了基于状态观测器和基于Kalman滤波状态估计的随机梯度辨识算法、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算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算法,以及模型分解的辨识算法,并给出了几个典型算法的计算步骤、流程图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历次报告中"表层—深层"海水间碳通量的差异,利用改进的"上升—扩散"(upwelling-diffusion,UD)模式模拟海洋碳循环状态。除了改进模式结构外,还建立了直接计算海洋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δ13C分布的控制方程。区别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深度参数的方法,直接利用沉积物捕获器的观测计算分解流量,减少了参数的引用。为更加符合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采用地球化学海洋断面研究计划GEOSECS(Geochemical Ocean Sections Study)的海洋磷酸盐分布来标定两个深海动力参数:垂直扩散系数3 000 m2/a和上涌速率3.5 m/a,从而得到温跃层平均深度为860 m,这些参数都在直接观测和其他模式标定的结果之间。通过复原稳定状态下DIC分布并与GEOSECS的观测进行对比,得出自产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海洋吸收大气CO2约为78 Gt C(Gigatonnes Carbon,1 Gt=1×1015g),与其他的模式估计及观测计算结果相吻合。模式模拟的"混合层—深层"海水间的碳通量为46 Gt C/a,远小于IPCC第四次报告(101 Gt C/a)而与第三次报告(42 Gt C/a)的估算相一致,但仍小于δ13C质量守恒法确定的范围(60~80 Gt C/a)。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研究了由2020年12月29日至31日强冷锋引起的影响洋山港海域的温带风暴潮过程。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其天气过程, 并利用FVCOM-SWAVE波浪-风暴潮耦合模式对该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 同时结合潮位站及浮标站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分析模拟了波浪、潮流、风暴增减水特征。结果发现, 该次冷锋型温带风暴潮过程主要表现为先短时风暴增水后出现长时间风暴减水的特征, 最大风暴减水可达65~70cm, 其主要诱因包括研究海域气压的快速升高并维持、长时间持续的偏北大风及波流相互作用。相关敏感试验研究了3种因子对风暴增减水位的贡献大小, 发现风暴增水峰值期间风场贡献占比约为90%, 海平面气压场约为5%; 风暴减水峰值期间, 海平面气压场的贡献度约占55%, 风场约占40%, 而波浪的贡献均不足10%。洋山港航道内风暴期间潮流流速最大可达到2.6~2.8m•s-1, 落潮时为东南向离岸潮流, 涨潮时为西至西北方向的外海潮波传入潮流; 洋山港航道潮流始终是东南或西北向, 此处流速辐合, 是洋山海域流速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9.
利用1976—2021年共6期遥感影像获取了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不同年代的湿地数据,基于转移矩阵、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剖析了45年来保护区红树林的变化及其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由1976年的1 395.84 hm2增至2021年的1 589.28 hm2,期间呈“骤减缓升”之势。除1976—1985年红树林面积有减少外(减少了250 hm2,减少幅度为18%),其余时段红树林面积均为增长态势。2) 1976—2021年保护区红树林转出对象分别是淤泥质海滩(34.32 hm2)、河流(25.81 hm2)、海水养殖场(21.06 hm2)、其他用地(10.58 hm2)和洪泛湿地/内陆滩涂(8.26 hm2);转入为红树林的对象主要是淤泥质海滩(177.41 hm2)、河流(38.18 hm2)、其他用地(28.21 hm  相似文献   
1000.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亟待研究和突破的“靶点”。论文通过测算2011—2020年海南自贸港18市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并借助随机森林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创新性地从时空视角挖掘海南自贸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分异机制。研究发现:(1)海南自贸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时空非平衡性明显,时序上阶段性显著,空间上呈西高东低、高值聚集、中部“洼地”的分布特征,西北部市县与中部市县各自逐步形成高值、低值聚集区;(2)总体及沿海市县梯度分化特征逐步加强,而非沿海市县内部差距则逐步缩小,沿海区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是总体分异的主要来源;(3)政府干预是效率分化的主导因素,含金融集聚度在内的影响因素对效率均呈非线性影响且作用趋势与阈值各异,各因素的边际产出能力及各市县对要素的吸收与应用能力的动态差异是时空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研究结论可为优化海南自贸港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