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61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is paper cover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water properties in the cage culture area of Sepanggar Bay, Sabah, Malaysia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 conducted during July 2005 to January 2006 to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water properties of the bay. Phytoplankton samples and water parameter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stations located inside the bay during Southwest, Interseasonal and Northeast monsoons. Forty phytoplankton genera, representatives of 23 families, were found in the study area with a mean abundance of 1.55 ± 1.19 × 106 cells L−1. Most of these genera belong to diatoms (82.17%), Dinoflagellates (17.55%) and cyanobacteria (0.29%). Three genera were found to be dominant (>10%) in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these were Coscinodiscus spp. (36.38%), Chaetoceros spp (17.65%) and Bacteriastrum spp. (10.98%). The most dominant genus was Coscinodiscus spp. which showed high abundance during all monsoons and stations (except Station 3). Among the seve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tested in this study, water temperature, pH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onsoons. On the other h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stations for the studie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 clear differences in phytoplankton densiti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monsoons and stations with higher mean abundances during interseasonal monsoon (2.40 ± 1.37 × 106 cells L−1) and at station five (2.05 ± 0.74 × 106 cells L−1), respectively. Conversely, the diversity indices, both Shannon–Wiener (H)(H) and Pielou (J)(J),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roughout stations and monsoons (except (H)(H) for monsoons). Analysis of similarity (ANOSIM) results demonstrate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with highly divers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five groups of phytoplankton were attained (at 40% similarity level) though no marked separation of the taxonomic classes pointed towards the constant pattern of th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in the studied area.  相似文献   
82.
四年来,在研究了大口黑鲈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的养殖经验,结合实际确立了在水泥池和池塘中繁殖鱼苗、培育鱼种和池塘主养、配养食用鱼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3.
波吉卵囊藻的固定化培养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褐藻酸钙为固定化载体,探讨了胶球直径、不同接种量、CaCl2溶液浓度、褐藻酸钠浓度等条件对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gei)固定化培养及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吉卵囊藻固定化培养的最好条件是微藻接种量为1×106 mL-1,CaCl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g/L,褐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g/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藻珠,波吉卵囊藻的生物量从1 83×10-2 mg/粒增加到17. 46×10-2 mg/粒,增加了近10倍,生长率相对较高,证明了它的生理活性不会因固定化而受干扰。引入固定化的波吉卵囊藻不但可以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等有害因子的浓度,还能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使水体环境长时间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强化实验教学”模式在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课顺序及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等途径改革教学方法。通过问卷对此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物饵料培养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86.
张博 《地质论评》2023,69(4):1415-1422
地质文化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衍生出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广设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和规划设计方面,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路径参考。本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地质文化村归类于人居环境“景区化治理”的一种形式;其次,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将筛选的39篇“人居环境治理”主题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利用NVivo11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构建了“人居环境治理”主题分析框架;最后,在归纳和借鉴人居环境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响应国家战略”、“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7.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03-2023040003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②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③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④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8.
焦奇 《地质论评》2022,68(5):1997-2002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部分地质青年的史料,介绍地质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作为,展现地质青年爱国报国的风貌,提出新时代地质青年应不忘历史,学习习总书记有关青年的讲话精神,在新时代的地质工作中弘扬五四精神和地质先辈精神,融入地质工作实践,推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9.
世界文化遗产地承德避暑山庄内有大量的砂岩文物。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很多砂岩文物发生了严重的风化病害,亟须保护。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避暑山庄砂岩文物的风化病害主要为开裂、剥落、粉化、生物寄生等。通过室内测试,得出了该砂岩的矿物学、岩石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砂岩的风化机理,认为钙质胶结物的溶解、干湿交替和盐分结晶膨胀是造成该砂岩粉化、剥落风化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为该砂岩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0.
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新文化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激进反思甚至颠覆。首先,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其反对伯克利学派"超有机体"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并非具象的"物体",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或社会关系之下由社会群体自下而上地建构或生产的。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也并非"文化"被动的表达或容器,而是建构意义与价值系统的关键维度。其次,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研究话题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研究视角的分散性或破碎性,而是新文化地理学的文化观带来的必然结果。新文化地理学关注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不同群体与不同尺度的文化事项、以及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这极大地拓展了其研究话题的广度。目前,中国地理学中有关文化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迁迫切地要求文化地理学者从文化的社会性与空间性出发,探讨社会成员赋予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这一维度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