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277篇
地球物理   300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南昌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昌市省外办环境空气监测点2003—2006年臭氧监测资料,使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省外办监测点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已经达到一定程度,2006年臭氧年日均值达0.203 mg/m3,年日均值超标率为12.63%;臭氧污染指数为2.03,污染负荷高达53.88%,比目前最为关注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高39.07%。臭氧已成为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尤其是每年的9月和10月,其污染更为严重。建议全省各城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环境空气臭氧监测,并纳入必测项目参加评价;环保部门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科学分析江西环境空气臭氧污染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2.
清咸丰六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旱灾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旱的发生情况,认为此次大旱持续时间长,属夏秋连旱;旱情严重,波及面广,几乎影响到了长江三角洲的所有地区,太湖流域北部、南部,江北淮南地区最严重,太湖东部的苏州、松江二府、太仓直隶州的灾情略轻,江北东部的通州直隶州灾情也较轻,最东边的海门直隶厅甚至没有找到大灾的明确记载。大旱之后继发了大蝗灾。在此基础上,对引发此次严重干旱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但脊线位置偏北,造成了季风雨带偏北,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时间处在副高控制下,从5月底至8月底没有出现连续性降水,造成了罕见的大旱;而春季降水不足,又加剧了灾情。  相似文献   
93.
冷空气侵入的暴雨过程物理量场变化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的几次有低层冷空气侵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发现很多暴雨天气过程都与冷空气侵入有密切关系,连续暴雨过程是在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发生的,K指数、Q矢量辐合、螺旋度、水汽通量辐合、涡度和上升速度等物理量大值区的范围和演变趋势,同暴雨范围及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暴雨区上空有高位涡柱存在,并有自低层到高层的高位涡上传。  相似文献   
94.
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天气图资料,对2006年7月6日出现在浙江中西部的1次大面积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大面积降水过程中的图像特征。发现在不同的降水时段,垂直风廓线(VWP)产品和径向速度PPI图像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利用EVAD技术和变分法计算的散度和垂直速度产品,能比较直观地反映这次过程中大气各层辐合、辐散和垂直运动情况,并以此对浙江大面积降水过程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在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景区、鸳鸯湖景区、月亮湾景区、城区和部分村庄选取7个能够代表当地生态环境特征的监测点,进行为期2 d的负离子浓度、温度、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流动监测,并与南昌城区负离子浓度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负离子分布规律,以及负离子与首要污染物(PM10)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负离子浓度与植被覆盖率、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首要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风景区的负离子浓度高于城区:植被状况与瀑布对负离子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6.
Chemical weathering indices are useful tools in characterizing weathering profiles and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weathering. However,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ntional indices is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unweathered parent rock.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an alternative statistical empirical index of chemical weathering that is extracted b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f a large dataset derived from unweathered igneous rocks and their weathering profiles. The PCA analysis yields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PC1 and PC2), which capture 39.23% and 35.17% of total variability, respectively. The extent of weathering is reflected by variation along PC1, primarily due to the loss of Na2O and CaO during weathering. In contrast, PC2 is the direction along which the projections of unweathered felsic, intermediate and mafic igneous rocks appear to be best discriminated; therefore, PC1 and PC2 represent independent latent variable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extent of weathering and the chemistry of the unweathered parent rock. Subsequently, PC1 and PC2 were then mapped onto a ternary diagram (MFW diagram). The M and F vertices characterize mafic and felsic rock source, respectively, while the W vertex identifies the degree of weathering of these sources, independent of the chemistry of the unweathered parent rock.

The W index has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properties that are not found in conventional weathering indices. First, the W index is sensitive to chemical changes that occur during weathering because it is based on eight major oxides, whereas most conventional indices are defined by between two and four oxides. Second, the W index provides robust results even for highly weathered sesquioxide-rich samples. Third, the W index is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felsic, intermediate and mafic igneous rock types. Finally, the MFW diagram is expected to facilitate provenanc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rocks by identifying their weathering trends and thereby enabling a backward estimate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unweathered source rock.  相似文献   

97.
玛因鄂博韧性剪切带位于阿尔泰山南缘额尔齐斯大断裂东段,玛因鄂博断裂以北,带内岩石糜棱岩化强烈,线理、面理构造发育,局部剪切变形明显部位发育S-C组构、σ型和δ型残碎长石斑晶系,均指示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带内变形岩石宏、微观特征显示:玛因鄂博韧性剪切带是以压扁变形为主的左行剪切变形,韧性变形深度相当于地壳10~15km深处,温度约300~450℃,压力在0.25~0.40GPa,是一种发生在地壳中-浅构造层次和中-低温度、中等压力条件下的韧性-脆性变形,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中低绿片岩相,局部达高绿片岩相;剪切主应力方向为NEE向,约83°.剪切位移量和剪切带宽度大致相当,总剪切位移量约9.2~11.5km.该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活动持续时间较长,高峰期为290~270Ma,而其最后结束时间为230Ma左右.  相似文献   
9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顶管施工作为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由于地下工程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拥挤的城市,顶管施工常面临极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顶管施工项目风险因素及后果,给出了降低顶管施工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
刘希林  晏敏 《广西气象》2007,28(1):74-77
分别从温度,压力,电解质以及电解液浓度等方面因素在水电解过程中对电解电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实际工作加以应用,从而达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对应分析的训练样本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对应分析的训练样本的选择方法。它从训练样本中自动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训练样本,使得在自动分类中充分利用所采集的样本信息,以便得到满意的分类结果。通过实验与分析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它明显优于人工随机选择训练样本的方式。与基于Q型因子分析的训练样本选择方法相比,可以更快地得到较少的典型样本,满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