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480篇
海洋学   52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A study of sedimentary processes and sediment yields in a high arctic meromictic lake (Lake C2, Taconite Inlet, Northern Ellesemere Island, Canada) was undertaken from May 1990 through August 1992 to understand the links between climatic controls, hydrology, and the laminated sediment record preserved in the lake.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cesses and the sediment record is critical for interpreting the climatic significance of the laminated sediments in a region where high resolution climate proxy records are quite limited.Sediment transport to Lake C2 is dominated by fluvial processes.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the melt season slushflows transport sediment to the lake surface. Subsequently, suspended sediment is delivered to the lake by the main inlet stream and distributed lakeward by a plume emanating the main inlet channel. Due to the strong density stratification of the water column the plume distributes sediment downlake by overflows and interflows in the epilimnion. In general, overflows are generated by lower discharge events whereas interflows penetrate to the halocline during high discharge with increas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ediment trap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responds to diurnal through annual changes in stream discharge. Seasonal and annual sediment trap yields agree with average accumulation rates determined from varve thickness measurements and cumulative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main inlet stream indicating a close link between climatological,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controls and varve deposition.This is the fourth in a series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on the Taconite Inlet Lakes Project. These papers were collected by Dr R. S. Bradley.  相似文献   
112.
通过钐—钕同位素测定,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Ga、1.4Ga和2.9Ga.用单矿物铅同位素测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年龄分别为1.1~1.2Ga和940Ma.铷—锶全岩等时线法测得抱板群斜长角闪片岩和石碌群、抱板群中的云母片岩为1.3Ga和1.2Ga。因此,海南岛存在着前寒武纪地层,其中,具有花岗—绿岩且含有玄武质科马提岩组合的抱板群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前地槽构造层.石碌群是地槽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构造亚层。海南岛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X)、地槽(Ⅰ)、地台(Ⅱ)、地洼(Ⅲ)等多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3.
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哲贤  陈联寿 《大气科学》1995,19(6):701-706
本文用一个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九组试验,研究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初始场系根据SPECTRUM和TCM-90期间加强观测资料确定。结果表明:台湾岛地形的引进会使台风路径向右偏移;地形使台风环流的最大风速区向台风中心方向推移,造成台风环流空间尺度减小,这个结构的变化是路径右偏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4.
海南岛中生代地洼期构造与金银多金属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地洼活动始于二叠纪末,白垩世达到剧烈期。经历了基性一中性,中一酸性岩浆喷发及侵人和基性岩浆活动三个阶段。时空分布由南向北迁移。区内发育四种金、银、多金属矿床:(1)多因复成型;(2)隐爆角砾岩型;(3)热液型;(4)矽卡岩型。矿体产于断裂构造内,与酸偏碱性侵人岩相伴生。  相似文献   
115.
本文报道了邦溪和晨星两个地区变质基性岩的 Sm - Nd同位素定年结果。Sm - Nd等时线年龄 333± 12 Ma代表了变质基性岩的形成年龄。这些变质基性岩高度亏损 Th、Nb、Ta和轻稀土元素 ,εNd(t)≈ 7,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 ,形成于大洋环境。本文将这些洋中脊型变质基性岩称之为“邦溪 -晨星蛇绿岩片”,它们与金沙江 -双沟 - Song Ma蛇绿岩在形成时代上基本一致 ,代表了东古特提斯洋的残片。邦溪 -晨星蛇绿岩片在早三叠世华南 (包括海南岛北部 )和印支块体 (包括海南岛中南部 )块体碰撞拼合时构造侵位在大陆上 ,成为“石碌混杂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6.
第三纪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发育于板块汇聚边缘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火山-岩浆弧以及陆缘弧中,而大多数较古老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则主要发育于向大陆边缘增生的岛弧环境中.含矿斑岩的岩性变化范围从低钾钙碱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到高钾钙碱性石英二长岩到碱性的二长岩及正长岩,通常侵位于地壳浅部l~2km处,与同期的火山岩密切共生,并常见热液爆破角砾岩.其围岩蚀变从早到晚依次可分为Ca-Na硅酸盐蚀变、K硅酸盐蚀变、中级泥质蚀变、绢云母化、高级泥质蚀变,而浅部的高级泥质蚀变可以与早期K硅酸盐蚀变同期形成.Cu、Au矿化主要发育在K硅酸盐蚀变带中,矿化与A型脉密切相关,贫钼而富铂族元素.控制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几个关键过程包括:(1)源区有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2)能使Cu、Au等成矿物质有效进入岩浆熔体的机制;(3)合成矿元素的岩浆熔体在从地幔上升到地壳高侵位而形成斑岩体的过程中没有Cu、Au等成矿物质损失;(4)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岩浆挥发份能有效的逸出,并且逸出的时间越早,对成矿越有利;(5)Cu、Au等成矿元素能有效进入岩浆挥发份;(6)在成矿斑岩体上部发育有利的相对封闭机制,阻止岩浆挥发份的逃逸;(7)含Cu、Au成矿流体的有效沉淀机制;(8)具有一个地壳上部的岩浆房,能够不断提供成矿物质和驱动热液循环的热能.要形成大型矿床一般需要多期岩浆脉动侵位与多期矿化热液蚀变事件的叠加.现多倾向认为交代的地幔楔可能是其主要物质来源.而有利于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岩浆有钾质钙碱性岩浆、埃达克质岩浆、碱性弧岩浆.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或者熔融产生熔体提供了上覆地幔楔熔融的高氧逸度条件,这种高氧逸度特征是地幔源区Cu、Au成矿元素能否进入岩浆熔体的重要条件之一.最近研究表明流体的冷却可能是Cu、Au沉淀成矿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扼要介绍了富金斑岩型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7.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相似文献   
118.
海南乐东地区抱伦金矿矿石特征及其成因矿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抱伦金矿为大型中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矿石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次为含金蚀变岩型。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次要金属矿物20多种;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和绿泥石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次为金、铋和银的固溶体,含Au8.20%~99.30%,Ag≤52.71%,Bi≤91.20%。铋、碲矿物有自然金属、硫化物、铋化物、硫盐和碲化物等类型。金矿石含Bi0.18×10-6~16×10-6,平均4.11×10-6,富矿石中达419×10-6。该矿床属较特殊的富铋类型,与琼西戈枕剪切带的金矿有相似之处,在琼西-粤东金矿带大陆一侧存在类似矿床,它们在成因上均应与岩浆和韧—脆性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9.
龚士良  杨世伦 《水文》2007,27(5):78-82
长江口入海泥沙的淤积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重要来源,分析岸带冲淤的演变.有助于对岸带经济圈特别是围垦促淤地区因经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剖析。本文以上海崇明东滩为例,分析30年来的冲淤变化及未来趋势,并据此对新近沉积土的地面沉降效应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0.
杨逸畴  尹泽生 《地质论评》2007,53(B08):125-131,241
平潭县有“千礁岛县”之称,所属的海潭为全国第五大岛,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千礁岛县皆由花岗岩组成,潮涨潮落,海侵海蚀,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地貌,且种类齐全,典型奇特,分布广泛,集神、幽、险、趣于一体,尤其花岗岩球状风化铸成的,最突出的有国内最大的海蚀柱、天下奇观“半洋石帆”;浑身赤裸,形体逼真,比四川乐山大佛大四倍的“海坛天神”,横卧海边,头枕沙滩,腿伸大海;等等。素有花岗岩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平潭已开发成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其花岗岩海蚀地貌研究必将为中国研究花岗岩地貌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平潭岛的区位最近台湾,优先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与台湾北东海岸的类同海蚀地貌进行双向互惠的观光旅游,将有无限广阔、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