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6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地热涡合并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的地热涡活动,研究了地热涡活动与唐山大地震的关系,追踪了有关地热涡的发展演化史及其合并活动对有关地震的影响.研究表明,唐山大地震前我国大华北地区有巨大的地热涡群活动,与邢台地震前地热涡的成群聚集类似,并且同样在地震爆发前发生地热涡合并.这一现象是大华北地区强地震发生的重要前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72.
造成山东不同天气的两个西南低涡异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飒  刘志红  张少林  程相坤 《气象》1998,24(1):20-24
1996年6月28-29日和7月3-4日两桨相似的西南低涡东移,造成山东降水的范围和强度却悬殊柝大,分析发现,西南低涡影响山东产生天气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引导气流,物理机制和热力结构的不同,尤其是引导气流的差异,西南低涡的移向基本上沿引导气流方向,而其发展决定于高空冷却平流的强弱,给出了西南低涡造成了山东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对今后预报此类暴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3.
1980~1994年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与降水季度预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0~1994年大陆3.2m深度和台湾3.0m深度的地温资料,分析了15a来的逐季地气图,统计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活动,发现平均每季有1个地热涡活动,其水平尺度比大陆内部的地热涡要小,生命史也要短,进入台湾地区的地热涡绝大多数是从西方和北方进入,其移动速度比大陆内部的要快得多。90%以上的地热涡在同期有多雨区与其对应,热涡中心与多雨中心相距在100km以内者占68%。最后给出了一个季度降水的定性预测方案,其步骤为:预报地热涡的中心位置、强度和水平尺度;推算降水正距平区的水平尺度、中心位置和强度;根据本区发生的地震等情况进行预报订正。  相似文献   
74.
2007年7月,红河州多受两高间辐合区影响,产生强降水,选取7月18~20日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单纯的两高辐合区并不一定能产生强降水。虽然此次过程中有深厚的西南涡从四川东南移,但强降水的触发机制并不是西南涡,而是高空冷平流,且高空冷平流具有高层强、低层弱的特点。水汽、能量条件表现出在高层随着环流背景场南移、中低层少变的特点,较强的上升运动也集中在对流层中上层。MM5对于此次过程较强降水发生的时间、区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降水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75.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monthly 500 hPa height data on a 2.5 latitude-longitude grid and 1°×1° sea ice data,the polar vortex area,intensity index and arctic sea ice area index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and the meridional distribution,period variation and the abrupts in the long range trend are analyzed to study their relationship.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ridional distribution of sea ice and polar vortex h-ave distinctive difference,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m are different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and exept they have periods of 4 months,quasi half year,quasi year,4-5 years and 10 years commonly,and 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respective variation as well.The sea ice area is decreasing apparently since 1980's,so is the polar vortex area,but their abrupt changge time are different totally.The area of sea ice and polar vortex has prominent positive correlation,but the relationship of sea ice intensity,polar vortex intensity,polar vortex area is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76.
近50a东北冷涡异常特征及其与淮河流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韩桂荣  孙燕 《气象科学》2015,35(2):216-222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数据分析了1960—2009 年夏季东北冷涡的异常特征,研究了夏季东北冷涡与同期淮河流域降水的关系,发现:东北冷涡偏强时,淮河流域的降水很可能偏多,东北冷涡偏弱时,淮河流域的降水很可能偏少。东北冷涡异常强年,淮河流域高低层环流具有斜压性,且低层有显著的正涡度发展,促进了上升对流运动活跃发展。而东北冷涡活动异常频繁,有利于引导潮湿阴冷的北方气流南下,与东亚夏季盛行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淮河流域上空交汇,在上升运动的触发下,导致淮河流域降水明显增多;东北冷涡弱年的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7.
山东半岛南部一次沿海强降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12年9月21日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强降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是在500hPa第1个西风槽过后第2个西风槽逼近的过程中产生的,850hPa以下为偏南的向岸风,且风速随时间增大,形成偏南的超低空急流,持续地向沿海输送水汽和能量,造成水汽辐合、湿度增大、对流有效位能升高。产生强降雨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远小于内陆地区。2在向岸的超低空急流的左侧产生中小尺度的涡旋和辐合上升,海岸地形抬升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加强,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强降水。3在雷达回波中,小尺度的对流单体沿海岸线向西南方向发展,后期在日照附近的沿海形成弓状回波,向东南海区移动。  相似文献   
78.
四川盆地低涡的月际变化及其日降水分布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超  李跃清  蒋兴文 《大气科学》2015,39(6):1191-1203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全国824个气象基准站的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8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低涡天气过程及其降水特征,结果表明:盆地涡初生位置主要位于盆地的西南部和东北部,盆地涡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现最少,其中初生位置位于盆地西南部的低涡7月出现最多,12月和1月出现最少;位于东北部的低涡6月出现最多,1月出现最少;盆地涡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西南型盆地涡3~10月夜晚发生概率均大于白天,其他月份低涡夜发性不明显,而东北型盆地涡只在5~9月期间夜晚发生概率大于白天,其他月份低涡夜发性不明显;盆地涡生命史与对流程度具有相关性,对流发展有利于盆地涡长时间维持,然而,夏季西南型盆地涡即使对流没向上发展也能长时间维持;盆地涡夏季移出最多,尤其以7、8月最明显,冬季移出最少,7月前以偏东路径为主,7月后以东北路径为主;盆地涡频数的月际变化与川西高原西南涡源地的风场扰动移出有密切联系,九龙地区夏季风场扰动移出活跃,冬季移出不活跃。小金地区春季风场扰动移出活跃,冬季移出不活跃。九龙地区风场扰动移出对盆地涡频数的月际变化贡献明显,小金地区风场扰动移出对盆地涡频数的月际变化贡献不明显;夏半年(5~10月)西南型盆地涡和东北型盆地涡引起的日降水区域分布的月际变化特征不同,前者的日降水最大值中心随月份先由盆地东北部向西南部移动,之后再由盆地西南部向东北部折回,后者的日降水最大值中心会一直稳定维持在盆地的东北部达州地区。东北型盆地涡虽然出现频次低,但各月的日降水强度要远大于西南型盆地涡。  相似文献   
79.
一次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过程的动力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钊明  王东海 《大气科学》2015,39(2):397-412
台风北移变性并入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夏季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形式之一, 但其中的热动力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一次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冷涡冷空气的不断侵入以及台风移动形成的相对冷平流使得台风暖心结构消亡, 其低层低压辐合和高层高压辐散结构消失, 变性并入东北冷涡后气旋整层偏冷, 低层出现冷中心。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过程中, 冷涡中心附近高空急流南侧的反气旋切变抑制气旋直接往高空发展, 而急流轴左侧的热动力分布特征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发展, 变性后的气旋环流向冷涡的移近有利于急流轴维持倾斜, 从而促进气旋向高空冷涡倾斜发展。同时, 冷空气在气旋低层附近堆积导致等假相当位温线发生倾斜, 造成垂直涡度在气旋中层倾斜发展。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后, 高空冷涡槽底的正垂直涡度平流促进气旋由中层直接向高层发展, 而高空冷涡槽底急流促进正垂直涡度平流的维持。气旋高空环流的发展反过来削弱了东北冷涡的高层环流, 导致高空冷涡中心出现北撤。  相似文献   
80.
在对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纬向谐波分析的基础上, 对比和讨论了2007/2008年冬季强极涡期间和2008/2009冬季弱极涡期间平流层和对流层不同波数的行星波的变化特征, 特别关注强极涡或弱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 沿60°N和30°N行星波1波和2波振幅和位相的差异, 以及相应的500 hPa位势场的差异, 进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平流层极涡异常会对东亚有不同的影响, 特别讨论为什么同一种极涡异常, 对我国南北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会不同。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发生异常时, 平流层行星波活动有明显的异常。随着极涡异常的下传, 对流层行星波的振幅和位相也有明显的变化, 而且, 对于不同的纬度带, 其变化又有不同, 表现为: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行星波1波和2波的扰动都向南伸, 而2009年1月的弱极涡(SSW)期间和之后, 1波和2波的扰动都偏北; 在对流层, 强极涡和弱极涡发生之后不但行星波1波和2波的振幅有所差异, 其位相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 其位相的差异还随纬度而变化。就同一年(或者说对于同是强极涡或者同是弱极涡)而言, 无论是1波还是2波, 在60°N和30°N附近的扰动相比, 几乎反位相。这样就使得它们的500 hPa 位势场也有明显不同:在东半球, 主要表现为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和位置不同。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东移, 不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包括我国北方)的输送, 使这些地区的温度偏高;而2009年1月弱极涡之后, 东亚大槽西退, 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输送, 导致这些地区较冷。对于同一种极涡异常(如2008强极涡或者2009弱极涡)由于南方和北方行星波扰动的位相不同, 对南方和北方冷暖空气的输送也就不一样。所以同一种极涡异常对(我国)南北地区的温度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