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475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接触模型的宏?细观参数标定是成功使用离散元方法的关键。在离散元的接触模型中线性接触模型与抗转线性接触模型均可用于模拟砂性土的力学行为,其中抗转线性接触模型在模拟密砂的剪胀性方面具备优势。采用抗转线性接触模型对室内密实砂土三轴试验进行了离散元模拟,验证了抗转线性接触模型的可靠性;进而系统分析了颗粒间摩擦系数、刚度比和抗转动系数等细观参数与砂土峰值内摩擦角、残余内摩擦角、峰值剪胀角等宏观参数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验证;揭示了偏应力作用下,细观参数对密实砂土试样内部剪切带宽度与倾角变化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剪胀角的剪切带倾角经验公式。通过研究建立了抗转线性接触模型宏?细观参数的量化关系并给出了标定参数的具体流程图,提出了快速标定宏观参数的方法并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为采用抗转线性接触模型精准模拟密实砂土的力学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2.
肖建成  卢景景  周辉  徐福通  冯春 《岩土力学》2022,43(12):3372-3384
截齿贯入角度是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建立截齿不同角度冲击贯入破岩的数值模型,通过断裂能本构模型实现岩体弹性−损伤−断裂的破裂过程,开展截齿有效角度50º~90º区间内的9组冲击贯入破岩模拟,研究贯入角度对截齿破岩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贯入角度对截齿几何排布的影响,总结布齿系统的截齿几何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当贯入角度从90º降低到50º时,岩体由张拉−拉剪破裂向剪切−拉剪破裂转变,截齿平均贯入力与破碎程度提高,截齿的跃进式侵入特性的显著性减低;贯入角度为75º~90º的第I类截齿与小于55º的第III类截齿在破岩中起辅助作用,贯入角度为55º~75º的第II类截齿可在岩体内部产生范围较大的水平非贯通裂隙,在布齿系统破碎岩体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个第II类截齿先后贯入岩体可较好地破碎截线间的岩体,可构成一类基本破岩单元,多个基本破岩单元按照正弦线形式排布,由此形成了一种布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完善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打破国外在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上的技术壁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冯大阔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22,43(11):3047-3058
运用80 t大型三维多功能土工试验机(3DMAS),进行了不同应力幅值比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大型三维循环直剪试验,深入分析了应力控制往返椭圆剪切路径下接触面切向位移、非共轴角和剪切柔度等三维力学特性以及应力幅值比的影响规律。应力控制往返椭圆剪切路径下,接触面产生了明显的x向和y向位移、非共轴角和剪切柔度。x向和y向位移幅值、剪切柔度峰值均随循环剪切的进行逐渐减小而后趋于稳定,表现出演化特性。非共轴角受切向应力幅值及切向应力增量方向共同影响,其最值、稳定值随循环周次基本保持不变;正向剪切时非共轴角最大值(最小值)与反向剪切时最小值(最大值)基本出现在同一位置。接触面剪切柔度与非共轴角随旋转角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剪切柔度的增加会抑制非共轴角的发展,反之亦然,两者对立统一。应力幅值比对接触面切向位移间椭圆关系及其时程变化形式、切向应力位移类椭圆关系等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切向位移幅值及其偏移程度、切向位移间椭圆关系的长短轴大小及方向、切向应力位移类椭圆关系的长短轴大小、非共轴角的数值及其随旋转角度的变化形式和最值出现位置、剪切柔度随旋转角度的变化形式和峰值及其产生位置等。应力幅值比越大,切向位移幅值越大、向负向偏移越大,剪切柔度峰值越大,随循环剪切的进行减小的速率越慢。应力幅值比ξτ=1和ξτ≠1时接触面非共轴角和剪切柔度随旋转角度的发展变化形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24.
文章从处理钻孔所揭露出的岩体构造资料入手,提出了位于类似热带地区的具有基岩露头少、堆积层厚大、矿体埋藏条件适宜露天开采等特征的矿床的露天采矿中确定推荐边坡角的一种方法。通过详细收集弱风化及未风化且节理开启或由方解石、石膏、粘土等软弱矿物充填的岩石的岩体构造特征,图解统计节理发育密度、节理与岩芯轴夹角随钻孔深度变化关系,并以相应钻孔深度倾角标准离差作修正,提出不同露天开采深度与稳定边坡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主要从卵石地层的特征分类、特殊结构及场内施工条件3个方面,对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及施工工艺选择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论证,力求使在卵石地层中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更科学、经济,使施工方法、工艺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6.
简要介绍了三种不同旋转角下的坐标转换模型,并通过Visual C++6.0编制相应的坐标转换程序,对三种坐标转换模型的精度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旋转角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坐标转换模型对坐标转换精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7.
研究了静止条件下零角度修正在GNSS/IN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分析了静止条件下载体航向角解算漂移的原因,给出零角度修正的具体表达式。通过更改卡尔曼滤波量测方程的方法实现航向角误差修正,并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静止条件下单独使用零角度修正可以提高载体的航向角精度,并利于垂向陀螺零偏的估计;在零角度修正基础上结合零速修正技术,航向角精度可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8.
直接利用光学遥感卫星的严格成像模型对地面点进行定位,定位误差与卫星姿态测量误差有关,其中包括地球自转引起的偏流角误差和姿态角常差。偏流角误差可以根据星历数据予以有效消除,而姿态角常差一般要利用少量控制点进行消除。基于此,在消除偏流角的影响下,这里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四元数算法——P-H算法用于快速计算姿态角常差,并对系统误差进行补偿。该技术较常用的欧拉角解算,具有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和结果稳定的特点。通过实践九号卫星影像的实验表明,运用该技术能快速和大幅度提高卫星在稀少控制点情况下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9.
给出了数字化地震记录P波初始部分平均出射角和方位角的分析处理方法,研究了山西大同ML=6.1级地震以及唐山ML=5.6级地震前出射角与方位角出现的异常变化,并对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这一类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0.
哈雷彗星在日彗距较大时出现长而直的主彗尾(尾流),这是很有趣的。尾流一般是指等离子体尾流;但是,当地球接近彗星轨道面时,尘埃尾流可能叠加到主彗尾上。在一般感光波段宽的彗星底片上很难区分这两种尾流。本文选取哈雷彗星在不同日彗距的5条主尾流,作了光度测量和比较分析。得出沿各尾轴及其垂直方向几个截面的亮度分布、亮度半极大全宽、尾轴的视风差角和真风差角及彗尾长度。在所分析的蓝敏底片上,过近日点前的2个尾流肯定是等离子体尾流,而5个尾流的相似性以及其他证据说明它们主要都是等离子体尾流,尘埃彗尾的污染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