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34篇
  免费   9395篇
  国内免费   13395篇
测绘学   4756篇
大气科学   9083篇
地球物理   9797篇
地质学   26396篇
海洋学   11541篇
天文学   8019篇
综合类   3553篇
自然地理   7879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678篇
  2022年   1813篇
  2021年   2120篇
  2020年   2101篇
  2019年   2427篇
  2018年   1970篇
  2017年   2294篇
  2016年   2252篇
  2015年   2532篇
  2014年   3416篇
  2013年   3622篇
  2012年   3473篇
  2011年   3841篇
  2010年   3436篇
  2009年   4484篇
  2008年   4216篇
  2007年   4318篇
  2006年   4083篇
  2005年   3747篇
  2004年   3231篇
  2003年   2963篇
  2002年   2691篇
  2001年   2266篇
  2000年   2176篇
  1999年   1943篇
  1998年   1621篇
  1997年   1214篇
  1996年   1067篇
  1995年   891篇
  1994年   822篇
  1993年   739篇
  1992年   532篇
  1991年   440篇
  1990年   311篇
  1989年   264篇
  1988年   196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1998年夏季南海水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 1 998年夏季“南海季风试验 ( SCSMEX)”期间所获的 CTD资料 ,使用系统聚类、Fuzzy模式聚类、Bayes判别分析和 Fuzzy分析等水团分析方法 ,对南海水体的结构和水团配置状况等进行了分析 ,划出了南海存在的 9个主要水团 ,并对各水团的温、盐度特征进行了初析。在调查期间 ,南海本地水 (南海水 )几乎控制了整个调查海区 ,而黑潮水仅出现在台湾岛的西南海域 ;海水强烈混合发生在吕宋海峡附近 ;在中南半岛以东和吕宋岛以西海域 ,表层水明显下沉 ;在南海东南部可能有来自苏禄海的海水 ,其温、盐度特征类似于吕宋海峡中的黑潮水  相似文献   
972.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3.
974.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in this volume reviewing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oceanography is briefly summarized, and updated references are given. The region is an unusual bi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 consequence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forcing – including a strong and shallow thermocline, the ITCZ and coastal wind jets, equatorial upwelling, the Costa Rica Dome, eastern boundary and equatorial current systems, low iron input, inadequate ventilation of subthermocline waters, and dominance of ENSO-scale temporal variability. Remaining unanswered ques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75.
沈佩玉 《海洋预报》1994,11(4):59-63
本文采用黄海(35°N以北,124°E以西)断面调查资料,对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进行谐波分析,讨论了年波与半年波位相与振幅在海区的分 布不同水系消长及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6.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977.
利用1994年8-9月期间,由台湾海峡两岸的4艘海洋调查船在南海东北部海域所获之CTD和ADCP资料,并结合1992年3月间在同一海域获取的CTD资料及部分历史水文资料,对该区域的海水特性以及黑潮水入侵南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本海区水团分布与冬末、春初(1992年3月)航次基本相似,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水结构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温、盐度特性。虽发现有黑潮水穿越巴上海峡进入南海,但其势力甚弱。因此,在夏末秋初,黑潮亦无直接的分支深入南海,即使在巴士海峡北端进入台湾海峡的黑潮水,其影响也是十分微弱的。由等密度面、地转流分析和实测ADCP资料显示,在调查海区的东南海域存在一支较强的N向流动。它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绕过吕宋岛西北角流向东北,在巴上海峡呈现与黑潮水混合的迹象,其水体在冬季明显呈高温、低盐的特性;夏季则为相对低温、低盐。故在冬季的几幅卫星图像上也有较好的体现,很有可能长年存在。  相似文献   
978.
Ludwik  &#;mudzi&#;ski 《Marine Ecology》1996,17(1-3):221-226
Abstract. In the late 1980s, a radical change in the macrozoobenthos composition occurred in the Vistula Lagoon, an oligohaline and silted water basin. This structural change is a result of the mass appearance of the very strongly euryhaline spionid polychaete Marenzelleria viridis Verrill, a newcomer from North American estuaries. It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previous bottom macrofauna, which was composed mainly of Chironornidae larvae and oligochaetes.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macrozoobenthos into the sediments and its total biomass increased in the last years, which enhanced the organic matter displacement in sediment layers of a greater thickness. The previous bottom dwellers inhabited mainly the most superficial sediment layer, whereas the new polychaete immigrant can penetrate down to a depth of 20–40 cm.  相似文献   
979.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 nm和495~595 nm,605~695 nm,445~485 nm。  相似文献   
980.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在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认识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盆地的基底结构、地质结构和主要构造类型等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北黄海盆地是在前中生代结晶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盆地经历了走滑拉分(J3-K1)、断陷(E2-E3)、拗陷(N—Q)3次主要的沉降作用过程,形成了下、中、上3个构造层,在盆地内发育了断裂、褶皱和潜山3种基本构造类型。盆地的这种构造特征为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边界条件,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走滑拉分形成的下构造层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同时还有良好的圈闭发育条件,后期的构造改造也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应是北黄海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