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09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红粘土地区水泥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粘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含有红粘土的地基多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下部红粘土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可充分发挥上部硬塑红粘土的作用,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试验得到了水泥红粘土的基本力学参数。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后,给出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强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水泥掺量、龄期水泥土之间的强度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82.
不同类型沉积物磁化率的比较研究和初步解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吉云平  夏正楷 《地球学报》2007,28(6):541-549
沉积物的磁化率分析以被广泛应用在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中,不同类型沉积物磁化率的解释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选择了黄土、冲积物、湖积物、风沙堆积和南方红土等五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进行了磁化率的测试,粒度和孢粉分析,试图通过对沉积物磁化率和相关古环境指标的研究,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的磁化率予以对比并进行初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和湖泊沉积中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指示古气候的重要指标;河流沉积物和风沙沉积物的磁化率主要受粒度的影响;影响南方红土磁化率的因素十分复杂,其磁化率的解释比较困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一研究表明,鉴于不同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在运用磁化率进行古环境解释时须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83.
在1300℃下将赤泥和石英砂熔制成基础玻璃,经粉磨、筛选后,通过二次热处理工艺获得了以钙铝榴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采用XRD和SEM等研究赤泥和微晶玻璃后表明,赤泥主要由方解石和霰石等钙质成分组成;热处理温度对微晶玻璃性能和钙铝榴石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优化的制备条件为:核化900℃,1h,晶化1105℃,2h,该条件下所得的微晶玻璃晶相含量较高,晶体发育完整,性能良好,相应的体积密度为2.79g/cm3,显微硬度为6.52。  相似文献   
84.
Carbonates in loess-red clay sequences consist mainly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The EDTA analysis of carbonates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veal that calcite is a sensitive index of summer monsoon.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carbonates and calcite from an 8.1 Ma loess-red clay sequence at Chaona on the Chinese central Loess Plateau shows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namely 8.1―5.5 Ma, 5.5―2.8 Ma, 2.8―1.5 Ma and 1.5―0 Ma, with increasing intensification and fluctuation, suggesting a possible combining impacts of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global changes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85.
文章在对滑坡周界确定和滑坡体特征研究基础之上,从岩性条件、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滑坡成因。该滑坡发生在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缓倾角红层中,地层岩性为河湖相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灰绿色粉砂岩互层,软硬相间,该套地层的岩性内在差异构成了滑坡产生的岩性条件。加上边坡呈顺向坡结构,顺坡向节理发育,坡角临空,岩体沿着软弱层发生滑移-拉裂破坏。通过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蓄水或地震等不利条件下,整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只是在相对较陡的滑坡体前缘和库水位附近地形较陡的局部部位,蓄水后可能会产生小规模失稳,但其方量不会太大,加上离坝址较远,所以不会危及工程安全。因此,通过对滑坡成因分析和稳定性评价,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86.
红土是一种特殊土,其成分和结构决定了红土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存在使土颗粒之间产生胶结,是土具有“假粉性”和“假砂性”特征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游离氧化铁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红土颗粒的粒度分布。通过对不同pH值红土试样的颗粒成分进行测试,借助分形理论得到不同pH值红土粒度成分分维值。计算发现,不管是否在测试过程中采用分散剂,土粒度分维曲线上都存在两个无标度区。pH值的改变引起了土粒度分维的变化,随pH值的增大,土粒度分维值也变大,反应出土的细颗粒含量增加,土颗粒所形成的集合体越分散。土pH值的大小与粒度成分分维、游离氧化铁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了红土中游离氧化铁对土颗粒胶结的本质。  相似文献   
87.
ABSTRACT

The Early Cretaceous was an important epoch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system in which major tectonic episodes occurred, especially along the Alpine–Himalayan belt. The paucity of reliable palaeogeographic data from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is geological puzzle, however, hamper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panoramic view of its Early Cretaceous palaeogeography and geodynamic setting. Here we present multidisciplinary provenance data from Lower Cretaceous strata of the overriding plate of the Neo-Tethyan subduction zone (the Sanandaj–Sirjan Zone; SSZ, of central Iran), including structural, basin-fill evolution,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Sandstone provenance analysis of Lower Cretaceous red beds suggests the occurrence of sub-mature litho-quartzose sandstones attributed to an active continental arc margin in convergent setting predominantly derived from plutonic, quartzose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rocks exposed in the central SSZ. Weathering indices indicate moderate chemical weathering in the source area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close source-to-sink relationships or arid climate. Our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and original geological mapping indicate that the erosion of uplifted basement rocks exposed in horst blocks provided the sediment sources for the syn-extensional deposition of uppermost Jurassic–lowermost Cretaceous conglomerates and Lower Cretaceous siliciclastic red beds within a continental retro-arc basin during initiation of the ‘Neo-Tethys 2?. The polyphase tectonic reactivation along the principal fault of the study area controlled the syn- and post-extensional tectonostratigraphic evolution that reflect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decoupling/coupling along the northern Neo-Tethyan plate margin.  相似文献   
88.
昆明机场残积红土既是区域内重要的土地资源,更是各类工程建设的建筑地基,由于机场及临近区域内小江地震活动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使研究区处于较不稳定状态。本文采用MIDAS GT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利用动三轴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分别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玄武岩残积红土、砂页岩残积红土地层下典型的地下结构进行了抗震模拟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对红土分布区城市及村镇房屋建筑地基和地下空间结构抗震安全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红砂岩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含水率的变化使其崩解破碎十分显著。采用湖南株洲地区的红砂岩样,进行室内静态与扰动崩解试验。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红砂岩颗粒崩解破碎级配曲线演化模型,分析了模型参数λ与k的意义。分析表明,Weibull分布参数λ与k的大小及变化速率体现了红砂岩颗粒崩解破碎的演化过程。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求得了相对崩解比的计算公式,并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依据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讨论了耐崩解性指数与崩解比的异同及所采用试验方法的不同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验证了Weibull分布模型应用于岩石颗粒崩解破碎演化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回顾了热释光测年的简史,展示了我国黄土热释光测年的现状,表明尚达不到建立可靠而精确的地质年代标尺的要求,其原因在于问题的复杂性,而主要是样品的残余热释光信号问题。目前,红外光释光法的初步成功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