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蒙脱石的电动电位调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玲  张敬阳 《矿物学报》2013,33(1):19-24
为了提高蒙脱石对水体中的Cr3+、Ni2+、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净化效率,用各种金属离子、聚合羟基铝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及邻菲罗啉的螯合物等插层蒙脱石,调控其电动电位,研究了改性蒙脱石的电动电位与吸附金属离子性能的关系,探索了pH值及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石经不同物质改性后,电动电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聚合羟基铝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及邻菲罗啉螯合物的插层,使蒙脱石的电性从负值变为正值,不利于对带正电的金属离子的吸附。利用重金属离子的配位性,先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邻菲罗啉,使其生成螯合物,再用蒙脱石进行吸附,能显著改善吸附性能,这一方法不仅提高了对低浓度的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而且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使得吸附性基本不受溶液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岩性地层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堤泛(侧翼)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细小差异识别油水层.在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中,建立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了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带及储层类型,提高和扩大了测井曲线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3.
从川西高原饮用水赋存的环境-地质条件出发进行研究,较全面的探讨了该区气象、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水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制约作用。通过对研究区内饮用水赋存环境的一系列环境地质调查与氧化还原电位的现场测试可以得出:(1)该研究区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横断山系北段,属川西高山高原区)导致该区具有冬长,无夏,春秋短,气温低,温差大等独有的气象条件;该区主要的构造侵蚀高山地貌类型导致地下水循环具有径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大,水-土间交换作用十分强烈的特点,该区土壤的特点是淋滤作用较强且成弱酸性等,这三个环境要素的特点是直接导致该区饮用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值升高的主要原因;(2)由于不同类型水(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其与大气接触程度的差异导致其氧化还原值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即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  相似文献   
104.
铜精矿中铅锌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琴  王劲榕 《岩矿测试》2000,19(4):295-297
利用铜铁试剂分离Cu、Fe等干扰元素,同时铜铁试剂与Pb和Zn产生络合物吸附波,可连续测定铜精矿中的Pb和Zn。体系中铅峰在-0.54V,锌峰在-0.99V,线性范围Pb为80~1600μg/LZn为120~1200μg/L,检出限Pb为40μg/L,Zn为80μg/L,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相符,RSD(n=3)Pb(n=3)Pb〈6%,Zn〈10%。  相似文献   
105.
VSAT小站的防雷包括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外部防护包括建筑物和VSAT天线,内部防护包括各种金属管线、电源线和信号线。提出了防护的技术指标和具体措施,可基于避免VAST小站发生雷击。  相似文献   
106.
安海静  赵家骝  赵和云  刘宝勤 《地震》2004,24(3):115-120
根据对中法合作天祝松山电磁台运行6年的全部资料(变化周期≥1 d)的分析, 从中可看出, 我国西部某些中强以上地震前, 天祝地电场出现了缓变信息异常, 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自然电位异常。 异常有2种形式, 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性背景变化和大幅度的单向加速变化。 除此之外, 震前还有短临的大地电场阶跃性异常。 文中讨论了几种异常的可能机理, 认为大幅度的单向加速异常与磁暴有关; 而趋势性背景变化是过滤电场的冲流电位在震前明显改变所致, 主要出现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之前。  相似文献   
107.
首次提出了一种间接测定悬浮粒子Stern电位的方法,即通过测定悬浮粒子在不同浓度NaCl(0.01~0.40mol/L)溶液中的ζ-电位,按照Gouy-Chapman理论一般公式之对数变换式,用作图法计算悬浮粒子的Stern电位.用该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悬浮粒子Stern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淡、咸水混合初期,悬浮粒子的Stern电位迅速减小;当S>3.5时,Stern电位不再随盐度的增大而变化.由此提出,对Ca2+和Ms2+的吸附是影响河口悬浮粒子Stern电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利用井地电位测量技术取得了北票煤矿煤层气探测区M1井水力压裂缝前后储层的电位数据。通过反演成像方法对实测电位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水力压裂缝分布的几何参数。显示了井地电位测量技术探测水力压裂缝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彭自正  牛志仁 《地震学报》2001,23(3):298-306
计算了在均匀高阻介质中含有低阻裂隙的岩石的电场分布,并由此推导出裂隙非均匀分布的岩石中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裂隙的埋深、规模、走向(平行或垂直视电阻率测线)以及真电阻率等,对视电阻率的观测和计算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结果对视电阻率法用于地震分析预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成 《地震地质》2001,23(2):292-300
在简要阐述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杏 7- 2更 2 4井调剖工艺效果评价、大港油田港西三区一断块注水井注水推进方位测试及山西吉试 1井煤层压裂裂缝方位测试等现场应用实例 ,证实了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工艺措施评价及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及今后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