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684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面对连云港市新浦区软土地基上施工的某住宅楼 ,施工时由于对北楼部分桩出现的缩颈及断裂未能妥善处理 ,造成楼房北倾的问题。经协商 ,及时采取了旋喷桩加固法加固北楼基础 :采用沉降法(切桩 )、纠偏 (使各承台均匀、协调、沉降 )、接桩、固封等措施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2.
粤北大沟谷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沟谷含金钠长石岩带上为层状下为脉状产于震旦系乐昌峡群片岩中,主要由钠长石岩及碳酸盐岩组成。钠长石岩多为块状及条带状构造。钠长石岩和片岩化学成分不同,钠长石岩相对富集Al2 O3 、TiO2 、MnO、Na2O、P2O5,而贫Fe2O3 、FeO、MgO、CaO、K2 O。在主要氧化物组成的直角坐标图上,钠长石岩和片岩位于不同的区域及具不同的变化趋势。钠长石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在 12.5 6× 10 -6~ 5 5.6 6× 10 -6之间,具较低的La/Yb(1.82~ 6.42 )、La/Sm(0.96~ 2.99)、Gd/Yb(0.99~ 2.71)比值,较大的δEu异常范围 (0.41~ 0.8),弱的δCe异常。钠长石岩地质产状特征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3.
钠长石岩分布不太广泛 ,研究程度较低。通过研究 ,本文将钠长石岩分为接触带型、层状型、顺层角砾岩型、脉型及岩体型 5类。其中以层状钠长石岩型分布较广 ,意义较大。层状及与之紧密相伴的顺层角砾状钠长石岩有特定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岩石组合 ,层状及角砾状钠长石岩产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 ,形成于特殊的沉积环境 ,且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并伴有特殊的 Au,Cu,Pt- Zn- Ag,Ba,Fe,B等矿产。因此笔者认为钠长石岩系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目前对其成因有岩浆岩、热液交代 +充填、热水沉积等不同认识 ;热水来源也有岩浆水、地下水、变质水等多种观点。本文作者认为层状及角砾状钠长石岩为热水沉积形成的 ,成岩流体属含 Na- Mg- Si- Al± Fe,Ba,B的 HCO3- ,CO32 - 碱性溶液 ,成岩物质来自基底富钠岩石。  相似文献   
104.
辽宁砖庙矿区硼矿床硬石膏的发现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作良  莫珉 《现代地质》1996,10(3):350-355
在对辽宁砖庙矿区硼矿床的矿物学研究中发现了硬石膏。该矿物产于硼矿体中,与遂安石、菱镁矿、镁橄榄石、袁复礼石、硼铝镁石等共生。通过矿物学研究和稀土元素、硫同位素的分析表明,由于硬石膏是蒸发沉积变质成因的,所以硼矿床也应是蒸发沉积变质成因的  相似文献   
105.
王焰新 《矿物岩石》1992,12(1):80-88
古岩溶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鄂东南多金属成矿带沉积学和矿床学工作的较薄弱环节之一。作者依据大量野外观测资料,提出识别该区古岩溶岩系的地层、构造、形态和岩石学等四种标志及其古岩溶岩系的成因分类方案,对古岩溶在时间、空间上发育之强度、多期性及其优先发育部位亦作了分析,并阐述岩浆活动对该区古岩溶发育的影响。最后对古岩溶岩系的生成环境,形成作用和时间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6.
Samples of sediment collected from the Severn floodplain between Worcester and Gloucester following the severe flooding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1990, were analysed for their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sand was deposited within 20 m of the channel bank, but that fine sand may contribute to flood sediment across the width of the floodplain. James' (1985) numerical model of overbank sedimentation attempts to predict the transfer of sediment to the floodplain during flooding. Geometrical and hydraulic data relating to the Severn flood are used as input for a computer program of James' (1985) model. The pattern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from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flood sediment. The patterns were found to be similar, so James' (1985) model was considered to predict in a relative sense 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sediment.  相似文献   
107.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伴生元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有禹 《矿床地质》1995,14(4):346-354
湖南大庸慈利的镍钼多金属矿床是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伴生元素镍钼及铂族元素等富集最好地段。该矿床中的硅岩应属典型的喷气岩;特殊的筒状富矿体,以及Ni、Mo、Cu、Zn、Se、As、Ba、Au、Ag、Pt族元素特殊组合;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呈胶状产出,显示快速堆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8.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孟庆任  王战  王翔  解建民 《地质论评》1993,39(6):535-547
黄骅坳陷是一典型的张性盆地,其构造主要受西缘向东倾的拆离断层的控制。构造沉降分析显示盆地西部以裂谷沉降为主,而向东热沉降逐渐增大,反映了上地壳的强烈裂谷区与岩石圈深部强烈减薄区发生了错位。沉积作用在裂谷期和热沉降期具明显不同的特点,指示了早期基底快速不均匀的下沉和晚期基底广泛缓慢下沉的过程。玄武岩的形成和演化也与盆地构造发展过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是在下伏岩石圈上部发生简单剪切和下部发生纯剪切的构造伸展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把地质作用中元素间的相关性划分为曲线相关、准线性相关和线性相关三种类型;并在建立反映岩浆、沉积作用过程中元素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及其它工作的基础上,详细讨论分配系数、源区成分和作用过程等方面对地质作用中元素间相关关系的制约作用。进而获得批式熔融、结晶分异、岩浆混合、化学沉积、碎屑沉积等过程中元素间呈线性和(?)线性关系的一般特征和应用前景。最后还给出La/Ce相关性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0.
Sediment cores and grab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Upper Gulf of Thailand to determine sedimentation rates and to determine if metal concentrations reflect anthropogenic inputs.Accumulation rates of sediments in the Upper Gulf measured using the 210Pb method, appear to vary from ca. 4 to 11 mm yr?1. Sediment budgets suggest that little of the sediment delivered to the Upper Gulf by the major rivers is ultimately transported to the Lower Gulf.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Upper Gulf sediments appear to be 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natural inpu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