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5篇
  免费   5205篇
  国内免费   8614篇
测绘学   763篇
大气科学   5925篇
地球物理   5047篇
地质学   13221篇
海洋学   7350篇
天文学   148篇
综合类   1649篇
自然地理   5271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1000篇
  2021年   1098篇
  2020年   1142篇
  2019年   1396篇
  2018年   1160篇
  2017年   1221篇
  2016年   1166篇
  2015年   1292篇
  2014年   1711篇
  2013年   1803篇
  2012年   1589篇
  2011年   1752篇
  2010年   1341篇
  2009年   1912篇
  2008年   1750篇
  2007年   1867篇
  2006年   1781篇
  2005年   1610篇
  2004年   1527篇
  2003年   1391篇
  2002年   1323篇
  2001年   1070篇
  2000年   1031篇
  1999年   906篇
  1998年   781篇
  1997年   775篇
  1996年   656篇
  1995年   544篇
  1994年   512篇
  1993年   420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14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利用T42L9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以揭示南海夏季风强度异常的特征及其影响。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该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气候平均的西风带槽脊和高低空气流分布以及它们的季节性变化 ,而且对于与亚洲季风有关的各个主要系统 ,如南亚高压、副高进退及越赤道气流等都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在亚洲季风区及热带太平洋这一大范围区域的大气内部热源异常强迫下 ,模式显示出了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特征、北半球热带外环流的响应以及亚洲季风区降水异常分布。南海夏季风长时间强度异常所引起的大气内部热源异常 ,一方面通过三维垂直环流的异常联结着南海夏季风对北半球热带内外环流的影响 ,另一方面它又通过持续异常期的波列传播 ,即能量的传播 ,不仅影响我国长江流域降水 ,还会逐渐影响到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结构。这样西风带环流形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影响到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2.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73.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中热盐环流对大气强迫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周天军 《气象学报》2003,61(2):164-179
大气环流与热盐环流 (THC)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挪威卑尔根气候模式 (BCM)的 3 0 0a积分结果 ,讨论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 (NAO)对海洋的强迫与热盐环流的年际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NAO活动的正位相 ,伴随着中纬度西风带的加强 ,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热通量损失剧增 ,同时海表盐度出现正距平 ,二者的共同作用 ,令表层海水变沉、密度增大 ,海洋层结出现不稳定 ,导致深对流发生。在NAO活动达到最强劲状态之后 3个月 ,拉布拉多海对流也达到最深。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强度变化对拉布拉多海对流活动的响应 ,要滞后 3a左右。而在年际尺度上 ,大西洋的极向热输送变化和热盐环流的变化则基本是同步的。对流活动对大气存在明显的反馈作用。在对流活动深度达到最大之后 1~4个月 ,对流热释放令拉布拉多海表层气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74.
隧道GPS网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连璧  周全基 《测绘学报》1997,26(3):207-212
本文在阐述隧道工程独立坐标系和隧道GPS网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GPS网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的通用计算公式,分析了隧道GPS网基准数据位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5.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76.
About half a million marine gravity measurements over a 30×30 area centered on Japan have been processed and adjusted to produce a new free-air gravity map from a 5′×5′ grid. This map seems to have a better resolution than those previously published as measured by its correlation with bathymetry. The grid was used together with a high-degree and -order spherical harmonics geopotential model to compute a detailed geoid with two methods: Stokes integral and collocation. Comparisons with other available geoidal surfaces derived either from gravity or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 were made especially to test the ability of this new geoid at showing the sea surface topography as mapped by the Topex/Poseidon satellite. Over 2 months (6 cycles) the dynamic topography at ascending passes in the region (2347N and 123147E) was mapped to stud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Received: 15 July 1994 / Accepted: 17 February 1997  相似文献   
977.
South China Sea Warm Pool in Boreal Spring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During the boreal spring of 1966, a warm-core eddy is identified in the upper South China Sea (SCS) west of the Philippine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U.S. Navy’s Master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Data Set. This eddy occurred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summer monsoon and disappeared afterward. We propose that this eddy is a result of the radiative warming during spring and the downwelling due to the anticyclonic forcing at the surface. Our hypothesis suggests an air-sea feedback scenario that may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and withdrawal of the summer monsoon over the SCS.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the warm-core eddy in this hypothesis is tested by using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相似文献   
978.
范广洲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97,16(2):140-142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积雪增加将使随后地夏季东、南来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季风区降水减少,索马里急流、印度季风的印度西南气流弱弱。另外,还提出欧亚大陆雪盖与整个高原雪盖和高原东部雪盖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敏感问题。与欧亚大陆雪盖相比,高原雪盖是影响  相似文献   
979.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利用垂直方向具有9层σ面、水平方向菱形截断波数为15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下10年积分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亚洲冬、夏季季风平均环流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去除地形,使夏季高层的南亚高压、低层的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及冬季的大陆冷高压在位置或强度上发生了改变;地形的有、无决定着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有地形时明显较无地形时强;地形的有无还影响着降水强度和雨带的分布。另外,副热带高压中心及雨带的季节性移动与高原大地形的存在与否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0.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7,16(3):250-257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