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7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区位于莱州湾南畔,为查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采用大地电磁测深等探测方法在该区进行勘探。通过对大地电磁勘探剖面视电阻率断面图和三维反演结果的分析研究,结合该区的地质、钻探和物性特征,对该区的隐伏断裂构造进行了推断解释,划分出9条隐伏断裂。同时对研究区内两个Ⅳ级构造单元进行重新厘定,划分出五个Ⅴ级构造单元。从不同方向,不同深度三维反演切片图中能较为直观获得断裂空间展布情况、构造单元的形态、地质体电性特征等信息,为地质解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为探讨复原海岸平原沉积环境和精确划分海陆相地层的有效方法,对渤海湾西岸海河以南平原深达30 m的DC01孔岩心以约20 cm间距取样,测试黏土混浊水电导率(EC)、黄铁矿质量分数(w(FeS2))和pH值,并开展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Cw(FeS2)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7),而EC与pH以及w(FeS2)与pH均负相关(r分别为-0.43和-0.52)。根据EC值的大小将DC01孔自下至上分成5个带(Ⅰ—Ⅴ),进一步分别对5个带的ECw(FeS2)及pH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Ⅱ带相关性最为突出:ECw(FeS2)的相关系数为0.83,极强正相关;EC与pH的相关系数为-0.77,强负相关;w(FeS2)与pH的相关系数为-0.45,呈中等程度负相关。根据Ⅱ带的ECw(FeS2)极强正相关、且ECw(FeS2)均明显偏高以及多发育黑色泥炭和腐殖质黏土等特征,推断Ⅱ带为受海水影响的盐沼环境;结合AMS14C测年结果,推测8 260~7 470 cal.B.P.期间,海水曾经影响到DC01孔的位置。另外,Ⅳ带的EC值也偏高,但w(FeS2)却较低,其ECw(FeS2)的相关系数为-0.03,不呈正相关关系,其原因是因为接近地表的上部沉积物因淋溶作用,在Ⅳ带形成淀积层导致EC异常偏高;最上层的Ⅴ带为淋溶层,这样就导致钻孔上部(深6.7 m以上)Ⅳ带和Ⅴ带ECw(FeS2)的相关性出现异常。因此在讨论沉积物上部沉积环境时,将ECw(FeS2)综合分析可以更精确地划分钻孔岩心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3.
三门湾海域水波共振现象较为显著,容易引发海洋灾害。针对三门湾这一典型半封闭海湾,分别从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三门湾的共振周期。研究发现:理论推导结果可以用于对海湾整体共振周期的粗略估计,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精确,也能充分反映海湾内不同水域的共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门湾内各水域普遍存在3~4个共振周期模态,湾内各水道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共振周期数值解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石浦水道与外海相联通,共振周期不显著。三门湾内各水域共振周期第一模态对应的振幅最大,然后依次递减,但湾顶的青山港、蛇蟠水道第二模态共振周期及对应的振幅值与第一模态相差较小,基本呈现双峰结构。共振振幅由湾外向三门湾顶部逐渐增加,尤其是湾顶处振幅增益比较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三门湾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以氯度作为保守性指数研究了杭州湾海区由于离子强度的变化水体中钾、钠、钙、镁、锶和硫酸根离子的保守性、非保守性行为,结果发现在测定相对误差分别为±0.2% ,±0.5% ,±0.5 % ,±0.2% ,±0 .5 % 时,钾、钠、镁、硫酸根在整个氯度范围内表现为保守性;锶在整个氯度范围内没有规律性的“迁入”或“迁出”行为;钙的不保守行为表现为在氯度6 ~8 之间有明显的“迁入”,其在低氯和高氯区则具有较好的保守性。并对此结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5.
116.
荥巩和新密煤田是豫西北部的两个相邻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总厚100—150m;下石盒子组及晚二叠世的上石盒子组在本区仅偶含薄煤层。太原组位于含煤岩系最底部,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沉积,灰岩形成于清澈、温暖、浅水的陆表海潮下环境,碎屑岩则为潮道和潮间带为主的潮道、潮坪沉积。太原组含有6—7层薄煤层,形成于咸水或半咸水的泥炭沼泽中。山西组几乎全由碎屑岩组成,下部发育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二1煤以下层位为潮坪和横向与之共生的潮道、潮沟及河口潮汐砂脊沉积,二1煤以上为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三角洲由北向南进积到半咸水的海湾中。二1煤形成于海退时期,它们堆积在滨海平原的淡水泥炭沼泽中,其厚度变化及发育程度主要受成煤前沉积环境控制,但在本区西部构造较复杂处,煤层厚度受后期构造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对煤层原生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坪和废弃的潮道、潮沟、河口潮汐砂背沉积物之上,煤层发育好,而在二1煤之下有活动的潮道及河口潮汐砂脊发育时,煤层较薄或不发育。  相似文献   
117.
118.
人工神经网络在潮汐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汐数值预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其预报精度并不能让人十分满意,本文试图将传统的潮汐数值预报模式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并改进潮汐数值预报的精度。文章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系统,采用潮汐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作为网络输入,潮位观测资料作为输出,用建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明显地改进潮汐数值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9.
珠江河口伶仃洋水域潮波传播变形及其不对称性关系对河口动力环境和物质输运产生影响。研究根据珠江口伶仃洋及东四口门19个潮位站2011年6月实测逐时潮位, 利用收缩河型沿程潮幅解析理论, 阐释伶仃洋从桂山岛上行沿程潮汐传播规律特征; 在调和分析基础上, 应用偏度理论和分潮组合分析方法, 阐明了伶仃洋东西岸及洪奇门、蕉门内潮汐不对称性分布特征, 对照数值研究结果, 指出伶仃洋至虎门之间水域导致潮汐不对称性的主控因素及响应规律。研究表明, 河口平面形态呈近似指数收缩特征的伶仃洋, 沿程潮幅的变化符合指数收缩型河口波幅解析变化规律, 东岸潮幅高于西岸的主要原因是东岸水深大于西岸, 其次是科氏力影响; 行进潮波虽受地形摩擦耗能及非线性作用下不同频率分潮间能量迁移的影响, 但收缩河口能量汇聚效应可以保证收缩段天文分潮潮幅减缓衰减甚至增加, 半日分潮能量汇聚效果强于全日分潮, 各非线性项作用促使浅水分潮产生并持续增能, 保证一定距离内沿程潮幅的增大; 潮汐不对称性的偏度由湾口落潮占优向湾顶涨潮占优发展, 在伶仃洋中部赤湾至金星港一线转为涨潮占优,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自湾口向湾顶不同频率间天文分潮K1-O1-M2的相互作用, 导致表现为落潮优势潮的不对称性减弱, 而天文分潮M2和其对应的浅水分潮倍潮M4组合作用使涨潮优势偏度值的不对称性增强; 收缩河口形态属性要素中, 水深是影响潮不对称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0.
Populations of Pleopis polyphemoides were studied in Guanabara Bay, southeastern Brazil, to assess temporal variations in density and population parameters. The abundance of P. polyphemoides varied widely during summer, and collapsed in fall–winter. These variation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predation pressure. It is assumed that the planktonic population began by hatching from resting eggs, while the collapse of the planktonic population in April seemed to be related to lower temperatures and high densities of predatory chaetogna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