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73篇
海洋学   135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31.
浙江新昌下白垩统馆头组是我国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本文报道了新昌地区馆头组木化石新材料及其内含真菌菌丝化石。木化石具明显生长轮,管胞径壁纹孔南洋杉式(多数单列、椭圆形、紧挤排列,偶见双列互生排列);交叉场纹孔南洋杉式;木射线单列式,多数2~11个细胞高。当前木化石新材料具有与现生南洋杉科植物相类似的木材解剖特征,显示其应归入贝壳杉型木属(Agathoxylon Hartig)。鉴于该类型木化石的分类现状仍有待厘清,将其定为Agathoxylonsp.。木化石内含真菌菌丝化石,管状,具横隔,平直或弯曲,常以不同角度分叉,菌丝壁光滑,具典型的锁状联合,属于担子菌类。当前木化石木材组织具有明显的木材腐朽特征,与现代真菌造成的木材白腐一致,推断此真菌化石为木材白腐菌。新昌地区贝壳杉型木属木化石新材料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馆头组木化石的多样性,有助于增进对南方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当前真菌菌丝化石是我国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担子菌化石,为探究白垩纪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32.
郑丽波  戴雪荣  张欢 《江苏地质》2018,42(4):543-551
古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遭受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很多古夷平面遗迹已无从清晰辨识。浙江四明山顶古近纪夷平古风化壳面的发现,为研究浙江东部甚至华东地区的新生代地貌演化提供了重要地质信息,同时为始新世和中新世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质证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采集了该区5个点位的20个古风化壳样品和7个点位的15个现代风化壳样品,开展黏土矿物分析和玄武岩K-Ar年龄测试。研究确认四明山地区发育有2期古夷平面遗迹,即古近纪(E)和新近纪(N)古夷平面遗迹:第一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65. 0~32. 2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32. 2~21. 7 Ma;第二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21. 7~10. 5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10. 5~3. 0 Ma。研究区2期火山活动喷发所形成的玄武岩盖层有效保护了该区的古风化壳,从而使四明山古夷平面遗迹具有空间展布完整、剖面信息清晰等特征,呈现出由古夷平面(古风化壳)与玄武岩堆积面(现代风化壳)组成的"双风化壳"现象,为观察古夷平面遗迹特征提供了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33.
范凡  陆尔  葛宝珠  王自发 《气象科学》2019,39(2):178-186
为了解不同程度的降水对江浙沪地区大气PM_(2.5)的清除作用,搜集了2014—2016年该地区41个城市的降水和PM_(2.5)观测数据,通过对比2 a非降水和全时段PM_(2.5)平均浓度的差异,发现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说明降水对该地区PM_(2.5)具有清除作用。利用降水前与降水期间PM_(2.5)的浓度差异作为降水对PM_(2.5)的清除率,降水后与降水期间的浓度差异作为雨后浓度回升的增加率,分别研究了目标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降雨量以及不同降雨时长对PM_(2.5)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1)与江浙沪南部地区不同的是,北部地区降水清除率与降水前浓度存在正相关,降水后浓度的增加与当地的排放量呈正相关。(2)当降水量为30 mm或者降水时长为36 h时,清除率增幅减缓,说明降水对PM_(2.5)的清除效率存在着阈值。  相似文献   
34.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能发现于下蜀组底部的、近年来生境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生物化石,认为下蜀组沉积初期的环境可能是温湿、低平、多水域的,沉积成因类型可能是水成的。在生物证据不多的情况下,哪怕增加一点点说明问题的生物线索都显得异常珍贵,因为往往生物反映的环境面貌比较地全面和具体。  相似文献   
35.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成矿条件及勘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火山岩型银矿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统陆相火山岩中;由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大陆边缘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嵊县—黄岩地区由于断裂为造、火山岩发育而形成南北向的矿化集中区.成矿与火山岩浆活动晚期的潜火山岩、脉岩有关.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根据矿床围岩蚀变、矿化类型及成晕元素的分带规律,可指导找矿及预测隐伏矿床.并初步建立了勘查模式.总结了成矿预测、综合找矿、详细评价三个层次的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36.
Cahracteristics of progressive ductile deformation and remnant igneous fabrics indicate that the foliated diorites in the middle sector of the Jiangshao fracture belt in Zhuji County,Zhejiang,are mylonites deformed from diorites,The mylonitization occurres about 353-370Ma ago under a condition of 425-475℃and 3.8-4.6kb.herelation between 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was discussed based on petrographic evidence and mineral chemistry and assemblage,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form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grade greenschist-facies metamorphism of mylonitic diorites by introducing fluid phase to accelerate metamorphic reaction and diffusion.  相似文献   
37.
浙江缙云斜发沸石水的核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宽线NMR技术,结合红外测定,研究了缙云斜发沸石中水的结构类型、存在状态、运动特征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缙云斜发沸石中的沸石水按其运动特性可以分为受阻旋转水、自由旋转水和自扩散运动水三种类型,它们以谱线中分裂的双线和线宽不同的单峰相区别。低温时,受阻旋转运动的水在晶格中转变为刚性配置。其脱水次序决定于各类型水与沸石结构骨架键合的强弱,脱水是连续的。研究显示缙云斜发沸石的结构骨架相当疏宽,骨架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没有严格的方向性,这一特性有利于阳离子的交换。  相似文献   
38.
浙江全新世海滩岩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守仁  江大勇 《地质论评》1995,41(4):332-339
浙江全新世海滩岩是目前公认的中国最北的海滩岩,对它的研究在古气候、古环境、古海面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浙江海滩岩进行了综合研究,提示其古动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氧碳稳定同位素和^14C测年等特征,从中提取了古气候、古环境信息。研究表明,浙江海滩岩由8个岩石类型组成。  相似文献   
39.
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青田芝溪头的鹤溪群大理岩中,首次发现化石(介形类、鱼骨等),同时根据同位素年龄值,确认原来认为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鹤溪群为二叠纪沉积,其中的石墨为煤层的变质产物,并可大致与福建童子岩组对比,为浙江煤田的预测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浙东南碰撞造山带的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东南碰撞造山带龙泉等地的岩石磁组构测试,显示了普遍具优势取向的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由此所揭示的NW-SE方向的主压应力与侏罗纪以后该地区的推覆构造所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结合已发表的邻近地区的古地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认为该地区应属中生代碰撞造山带,龙泉群的变质年龄也与此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