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607篇
地质学   369篇
海洋学   534篇
天文学   218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周期性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明钾1孔的孢粉数据进行了处理,发现在中、晚始新世时期孢粉植物群的波动存在各种周期成分。长周期有1.2Ma、2.0Ma及5.0Ma,中周期有0.2Ma、0.4Ma、0.6Ma、0.8Ma,其中1.2Ma及0.2Ma、0.4Ma、0.6Ma的周期成分在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中也存在,且与8.0Ma B.P.以来的构造气候旋回,亚旋回的准1.2Ma及0.4Ma周期相一致。这表明地球运动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制约作用由来已久。该孔孢粉时间序列的趋成分显示最少有4个水平,反映了孢粉植物群演化的4个阶段。曲线还揭示36Ma B.P.前后的波动周期及振幅都有明显的变异,可能预示了一次大的环境变革。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喜马拉雅一期运动和地球南半球一次大的海洋和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索doublesex1(dsx1)基因是否在蚤状溞的生殖转换过程中发挥作用,利用蚤状溞滤食摄食的特点将体外合成的dsx1双链RNA(ds RNA)通过浸泡得方法分别摄入不同生殖状态的溞体中,实现dsx1基因的表达沉默。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以及整体原位杂交分别检测不同生殖状态下蚤状溞在RNAi前后体内dsx1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而研究dsx1在蚤状溞生殖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雄性溞、两性溞、孤雌溞在RNAi后均出现了dsx1 m RNA表达水平的显著下调,且下调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孤雌溞中下调68%,在三种生殖状态中最为显著,其次是雄性溞(56%)和两性溞(20%)。同时发现,干扰前能够在溞的第一触角、第一胸肢和复眼上检测到明显的信号位点,而在RNAi后,仅在溞体的第一触角上发现少量dsx1基因表达位点,且第一胸肢及复眼上未检测到相关信号。结合未干扰前dsx1在不同生殖状态溞的表达定量以及定位结果,我们推测dsx1可能在蚤状溞的生殖转化基因调控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并且在维持雄性蚤状溞性别特征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以WRF模式输出结果作为风场驱动条件,采用SWAN和WAVEWATCH III相嵌套的方法,对珠江口附近海域进行共20年(1991-2010年)的波浪场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海域极值波浪特征,并使用Gumbel极值函数计算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波浪极值,结果显示:(1)1991-2010年间,珠江口区域最大有效波高为2.0m,万山群岛南侧可达5.0m,而外海最大有效波高可达10m以上,极值平均周期均在10s左右;(2)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波高在珠江口区域较小,而外海则相对较大,最大在14m以上;(3)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平均周期相差不大,不同海域之间相差也较小,大部分海域在10s左右,外海相对较大,可达12-14s之间。  相似文献   
994.
在北冰洋的高纬度海区,陆坡—海盆之间的交换对极北哲水蚤(Calanus hyperboreus)的种群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极北哲水蚤在西北冰洋种群补充的地理差异,我们利用2003年夏季所采集的样品,分析了该物种的丰度、种群结构和体长分布。从总丰度的地理分布来看,极北哲水蚤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与楚科奇深海平原之间的陆坡区(CS-slope),而在水深较浅的楚科奇海并没有记录。在CS-slope区域,极北哲水蚤的总丰度在1 110.0—5 815.0个/m3之间,而其他海区的总丰度在40.0—950.0个/m3之间。从不同的发育期分布上来看,早期幼体(CI-CIV)在CS-slope区域占优势,而CV期幼体和成体在深水海盆区占优势。从体长的地理分布上来看,差异最为明显的是CⅢ期幼体,其在CS-slope区域的前体长在2.48—2.61 mm之间,而在其他海区的前体长在2.16—2.37 mm之间。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幼体(CI-CIV)的丰度与叶绿素a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CV期幼体和成体却与叶绿素a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极北哲水蚤可以通过加快第一个生长季节的发育速度而受益于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并且高生产力的CS-slope区域是陆坡-海盆之间种群补充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995.
选取FES2004、EOT11a、TPXO7.2和Chinasea2010等4种海潮模型分别对23个CMONOC沿海测站进行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分析不同海潮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定量比较高频潮波参数模型间差异对周期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周日、半日潮波参数差异对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后序列长周期信号、周年信号和半周年信号功率的影响最大可达4.3%、2.6%、2.0%和9.1%、0.7%、9.6%。基于Chinasea2010和TPXO7.2海潮模型的OTL改正使WN+FN+RWN测站噪声组合所占比例增至43%,而基于FES2004模型的OTL改正对测站速度不确定度的改善最大,39%的测站得到60%~98%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6.
结合测震学和大地测量学方法分析日本2011年9级地震之后依舒断裂带北段的地震活动性认为,2012年至今研究区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是由于日本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依舒断裂带北段震后1 a内受影响较大,2 a后地震活动减弱,b值的时间扫描表现出其目前处于低应力场控制。依舒断裂带北段2012年至今5 a未发生4级以上地震,当前存在发生4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魏岗油田二层系统周期注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揭示洪季伶仃洋水域径潮动力作用规律,基于历年定点观测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和线性回归法定量剥离了主动力因子对流速的贡献。结果显示,该水域潮周期平均流速与潮差、径流量及其他动力因子相关性很好。潮周期平均流速始终与潮汐动力正相关,但其贡献近年有明显减弱。径流作用以往以随潮运动为主,削弱了潮流流速;近年其贡献变为涨潮期为负、落潮期为正。其他动力因子主要是垂向盐度斜压梯度力及季风等,在主槽水域其贡献涨潮期为正、落潮期为负,变化不大;但西滩水域“潮汐捕集”和储能机制对潮流流速影响作用被削弱。因此,伶仃洋河口湾较以往呈更多河道型水流动力特征,与近年伶仃洋水域围垦及水深增大等朝窄深形态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王恒知  王俊  周昱辰  钱婷  刘利  王锋 《中国地震》2020,36(3):571-580
选取江苏省强震动台网近年来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基于水平竖向谱比法(HVSR),计算了22个强震动台站的速度反应谱平均谱比曲线,采用谱比形状一致法进行场地分类,并结合典型台站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谱比曲线的卓越周期、场地放大等特征与台站场地地质资料相吻合,与传统场地分类方法相比,基于谱比法的场地特征分类方法能够突出不同场地的地震动反应特征,较好地体现了台站的场地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