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3 毫秒
81.
82.
根据收集到的太平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捕捞产量、海水表层温度(SST)数据等,研究了太平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捕捞产量及渔场区 SST 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太平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在较高温度的热带海域,整个太平洋渔场区平均 SST 为 26.56 ℃,中位数为27.28 ℃,高产渔区SST相对较高,其主要渔场区平均表层水温主要位于23.8 ℃~29.3 ℃.渔场区 SST 数据分布为负偏,而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平均CPUE分布呈双峰分布,但主要捕捞产量多数在大于25 ℃海域捕捞.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大眼金枪鱼CPUE呈下降趋势,SSTA自1970年代末开始增加,表明太平洋热带海域处于变暖阶段,CPUE和MEI指数与SSTA 的周期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3.
南海深水延绳钓探捕渔获组成与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4.
85.
86.
大西洋金枪鱼渔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大西洋国际金抢鱼保护委员会ICCAT的报告和统计常设委员会(SCRS)数据库,统计分析了1978-2002年大西洋金抢鱼的渔获种类及渔具渔法。结果表明:按种类分黄鳍金枪鱼(占28%)、鲣鱼(22%)、长鳍金枪鱼(15%)、大眼金枪鱼(11%)、其他种类(8%);按渔具分围网(42%)、延绳钓(29%)、饵钓(22%)、其它渔具(7%)。同时分析了不同海域的渔获种类、渔获量波动情况和原因。  相似文献   
87.
A coastal state benefits from importing the services of a distant water fishing nation (DWFN) fleet if the DWFN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exploiting the fishery,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market access, costs or technology. The paper compares the activities of the Australian and Japanese vessels in the east coast tuna longline fishery and finds the Australian vessels receive higher prices, have higher costs and use a different technology from the Japanese fleet. These differences suggest a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ich can lead to Australia benefitting from importing the services of the Japanese fleet.  相似文献   
88.
根据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取得的32个站点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叶绿素、溶解氧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各水层(80—240m,每40m为一层)中各环境因子与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建立"栖息环境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模型",并利用另外8个站点的数据验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IHI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2)不同的水层影响大眼金枪鱼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在较浅的水层(80—200m),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与溶解氧浓度和海流相关,而在较深水层(>200m)则仅与温度相关;(3)大眼金枪鱼较适宜的栖息水层为120—160m;(4)大眼金枪鱼IHI指数分布较高的两个海域分别为2—3°S,169—175°E与1—3°S,178—180°E,建议在上述两个海域作业时,尽可能使钓具沉降到120—160m的水层,以达到减少兼捕渔获物,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9.
We investigated the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red meat from pilot whales consumed by some residents of the Japanese whaling town, Taiji, and in hair samples from 50 residents for their maker of mercury burden. The methyl mercury (M-Hg) level in the red meat was 5.9 μg/wet g, markedly higher than the US FDA action level and Cordex Alimentarius guideline level for predatory fish (1.0 μg/wet g). The average level of total mercury (T-Hg) in the hair from residents who ate whale meat more than once a month was 24.6 μg/g, whereas the average from the residents who did not consume any whale meat was 4.3 μg/g. The T-Hg concentrations in the hair from three donors exceeded 50 μg/g, the level for NOAEL set by WHO. The T-Hg level found in the Taiji whale meat consumers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overall (about 2 μg/g).  相似文献   
90.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主要的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渔场,渔场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但渔场分布在众多岛国的管辖海域,如何科学指导企业准确入渔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选取产量最高的22个海区(5°×5°),结合Niñ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和作业海域表温(SST),研究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以各海区捕捞努力量(作业次数)所占的百分比为入渔指标,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入渔决策模型。研究认为,中西太平洋鲣鱼捕捞努力量在纬度方向上主要分布于5°S~5°N,其累计捕捞努力量占所有作业海区的87.4%,其中以130°~140°E经度范围为最高,其捕捞努力量占22个海区的45.08%。入渔指标与Niño3.4区的SSTA、作业海域SST均符合正态模型(P<0.01),Niño3.4区的SSTA最适值为0.25℃,作业海域SST最适值在29.5℃左右。对预测和实际排名前十的海域进行统计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研究认为,所建立的入渔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企业的渔业生产,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