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测绘学   439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500篇
地质学   926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库车坳陷古-始新世沉积厚层膏盐岩,在沉积差异形成的重力负载作用下,膏盐岩发生塑性流动,山前的膏盐岩流向盆地内侧,发育盐底辟构造,形成吐孜玛扎盐墙、却勒盐丘,膏盐岩的塑性流动发生在膏盐层沉积后不久,并且持续到上新世库车早期,盐底辟构造主要通过被动底辟作用完成。上新世晚期,库车坳陷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发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吐孜玛扎盐墙、却勒盐丘(应变强度薄弱部位)的北侧发育断层,盐岩沿断层刺穿地表,形成底辟型盐墙和喷出型盐席,同时发育整合型米斯坎塔克盐背斜和大宛齐盐枕。库车坳陷的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构造平静期(渐新世-上新世),以重力差异负载作用为主,发育底辟型盐构造;构造挤压期(上新世晚期-现今),挤压作用强烈,形成逆冲推覆断层,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别形成盐席、盐墙、盐背斜,早期的盐构造对于后续挤压作用下盐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2.
基于CIRCLE特征变换的点群选取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地图自动综合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ircle特征变换的点群选取新算法。文中介绍了该算法中空域中心点的确定、目标特征空间的计算、坐标空间到特征空间的转换、特征空间的聚类以及特征空间的化简等关键步骤。最后就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83.
Y. Jia  H.B. Bian  G. Duveau  K. Su  J.F. Shao   《Engineering Geology》2009,109(3-4):262-272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rmal impact on the in situ behaviour of the Callovo–Oxfordian argillit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rpretation of an in situ heating experiment carried out in the Meuse/Haute Marne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 (M/HM URL). The argillite was heated successively by two constant heating powers: 277 W and 925 W. When subjected to thermal loading, the argillite exhibits an important volume change and a strong pore pressure response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its hydraulic and mechanical behaviour. Numerical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by using a coupled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that incorporates a constitutive model especially developed for this material. Based on Biot's theory, this model includ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stitial pressure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The simulation obtained reproduces satisfactorily the results of the in situ experiment and the main observed patterns of behaviou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numerical results provide additional data that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 behaviour concepts of saturated argillit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84.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laterally loaded rigid piles in cohesionless soil. The method assumes that both the ultimate soil resistance and the modulus of horizontal subgrade reaction increase linearly with depth. By considering the force and moment equilibrium, the system equations are derived for a rigid pile under a lateral eccentric load. An iteration scheme containing three main steps is th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system equations to obtain the response of the pile. To determine the ultimate soil resistance and the modulus of horizontal subgrade reaction required in the analysis, related expressions are selected by reviewing and assessing the existing methods. The degradation of the modulus of horizontal subgrade reaction with pile displacement at ground surface is also considered.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s results with those of centrifugal tests an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pplications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to laboratory model and field test piles also show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985.
基于激光扫描仪的点云模型的自动拼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目标进行旋转扫描,获得目标的不同旋转位置的空间数据和数字影像,对相邻的两幅立体影像利用匹配方法寻找同名点,并映射到空间方,同时利用相对定向和空间相似变换分别剔除像方和空间方的粗差,以获得相邻两个坐标系准确的空间相似变换参数,根据空间相似变换参数将位于相邻的两个坐标系的空间点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去,完成三维数据的配准。  相似文献   
986.
新疆气象站年均风速均一化订正与基本风压估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较好地开展风能资源的详查与综合评价工作,根据新疆各风区挑选的参照站历史风况资料序列特点,在参考测站历史"元数据"直接进行非均一性检验与一致性订正基础上,对其中4个长期无自记风记录参照站采用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Potter检验、平行累计和等客观方法对1970~2009年的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与均一化订正,同时对测站无自记风时期年最大风速序列的时距换算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布尔津、淖毛湖、红柳河站的年平均风速存在因测站环境改变或其它不明原因而使序列间断的现象。从年平均风速序列SNHT非均一性订正结果以及测站四周建筑群体的发展规模看,布尔津测站受测站环境变化等不明原因的影响程度最大,三度间断,累积订正量平均达0.9m.s-1左右。淖毛湖站两度间断,其中1次与近距迁站而又未进行迁站订正有关,订正量约为0.1~0.2m.s-1。红柳河站的1次间断,也与未进行迁站订正有关,订正量约为0.1~0.2m.s-1。2)在构建测站无自记风时期历年最大风速序列的时距时次经验公式中,十三间房站适于西北统一经验公式,其余3站适于在一定阈值风速条件下,根据有自记风时期2min时距平均风速与10min时距最大风速的相关比值系数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987.
适用于砂土循环加载分析的边界面塑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建勋  刘海笑  李洲 《岩土力学》2019,40(2):684-692
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框架,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砂土排水循环加载的边界面塑性模型。采用了考虑虚拟峰值应力比的偏应变硬化准则,初始加载阶段应力点位于边界面上,反向加载阶段以历史最大屈服面作为边界面,同时实现了对密砂软化现象的模拟和对历史所受最大应力的记忆。边界面采用修正的椭圆形,引入考虑密度与应力水平的状态相关剪胀函数,采用非相关联流动法则和以应力反向点作为映射中心的径向映射准则。模型仅有10个参数,通过常规三轴试验即可确定,并且使用一套参数可以模拟不同围压、密度的单调和循环加载情况。分别对饱和砂土的单调、循环排水三轴试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饱和砂土排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相似文献   
988.
竺明星  戴国亮  龚维明  万志辉  卢红前 《岩土力学》2019,(7):2593-2607,2662
为探讨摩阻力增强效应影响下的水平受荷桩承载机制,建立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考虑增强效应影响的桩侧摩阻力τ-s曲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桩身单位长度侧阻抗力矩数值解。随后开展了桩径、临界位移、极限侧摩阻力等因素影响下Ms,ini/Msu,ini-θ/θref,ini无量纲化曲线规律分析。结合摩阻力增强效应理论进而分别建立了线弹性-塑性、双曲线、API规范砂土与黏土τ-s曲线模型作用下的桩身侧阻抗力矩简化理论解,并基于传递矩阵法原理,解得了考虑桩侧摩阻力作用时基桩水平承载力半解析解。通过多组验证工况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侧阻抗力矩简化解以及考虑侧阻抗力矩影响的基桩水平承载力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摩阻力增强效应对基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并得出如下结论:无试验数据参考时,砂土、黏土与桩接触面的刚度指数可分别取0.725和0.600;桩身侧阻抗力矩随着桩径、极限摩阻力的增加以及临界位移的减小而增加,其中桩径对侧阻抗力矩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89.
王辰霖  张小东  杜志刚 《岩土力学》2019,40(6):2140-2153
应用三轴加载煤岩渗流试验装置,对预制贯通裂隙煤样开展循环加卸载轴压渗透率试验,分析循环加卸载轴压作用下预制裂隙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隙煤样渗透率与轴压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渗透率对应力敏感性随加卸载次数增加而降低。加载阶段渗透率差值与卸载阶段渗透率差值随加卸载次数增加而降低,渗透率差值与应力敏感性系数呈正相关性。加载阶段与卸载阶段渗透率存在明显差值,渗透率产生明显损失量,其随加卸载次数增加而降低。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与应力敏感性系数明显高于水平裂隙煤样与完整煤样,水平裂隙煤样渗透性与完整煤样渗透性相差不大,但水平裂隙煤样应力敏感性系数高于完整煤样。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差值与渗透率损失量明显高于水平裂隙煤样与完整煤样,水平裂隙煤样渗透率差值高于完整煤样,但两者渗透率损失量相差不大。循环加卸载轴压结束后,完整煤样渗透率损失率最大,水平裂隙煤样渗透率损失率居中,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损失率最小;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恢复率最大,水平裂隙煤样渗透率恢复率居中,完整煤样渗透率恢复率最小。  相似文献   
990.
孔令刚  肖方初  樊继营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19,40(12):4659-4667
水平偏心受荷群桩同时发生水平移动和绕承台中心的转动,使基桩的运动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基桩的运动方向成为影响群桩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水平偏心受荷的两根桩,前桩运动方向与两桩连线夹角0o≤η≤90o,后桩夹角?90o≤θ≤90o;量化两桩间桩?土?桩相互作用的折减系数与η和θ密切相关,η和θ组合存在一个范围,在该范围内两桩不存在相互作用;当两桩存在相互作用时,相互作用对后桩的影响往往大于对前桩的影响。通过将定量描述水平受荷群桩群桩效应的p乘子概念拓展到水平偏心受荷群桩,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试验和数值计算成果,提出了折减系数计算公式,进而给出了广义p乘子经验计算公式。通过试验案例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