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综合采用地统计学、GIS和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瑞安市耕作层土壤9种养分元素有效态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耕作层土壤碱解氮呈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钼、有效铜和有效锌呈西低东高的分布趋势,有效磷呈东西高、中间低的分布趋势,有效铁分布均匀;研究区中西部耕作层有效硼较缺乏,东部碱解氮较缺乏,中部有效磷较缺乏,其他地区9种养分元素有效态含量均达到中等以上;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有效锰和有效铁为强空间相关性,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钼、有效铜和有效锌为中等空间相关性,有效硼为弱空间相关性。研究认为,中性或是弱碱性、含盐量较高且阳离子较活跃的土壤环境有利于速效钾和有效硼富集,酸性或弱酸性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碱解氮和有效铁富集;速效钾、有效钼、有效硼、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的控制因素相似,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素和施肥、耕作等随机性因素的双重影响,而碱解氮、有效铁、有效磷和有效锰的含量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基于作物缺水指数的土壤含水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江苏省徐州市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基于MODIS数据和站点气象数据,利用蒸散发双层模型和考虑土壤水分可供率的改进双层模型分别计算实际蒸散发量,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区域潜在蒸散发量,计算获得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并与2010年7月和11月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实测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建模,得到了土壤含水量分布图。结果表明:基于蒸散发双层模型的土壤含水量估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3和0.72,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89%和9.6%;对双层模型进行改进后,土壤含水量估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都为0.84,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47%和6.03%,利用改进后的双层模型对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估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3.
在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市实际情况提出各指标项并具体给出算法,确定技术流程,然后借助GIS技术,实现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市区的后备建设用地很少,三县相对来说较为充裕,三县之间的内部差距也较小。根据后备建设用地较少这一实际情况,该市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并实行最严格的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44.
不稳定能量参数在一次强对流天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1°×1°NCEP/NCAP再分析资料,运用MM5V3.7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4年7月12日17时30分前后发生在江苏南通的一次强中尺度对流系统(龙卷)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南通上空处在上干冷、下暖湿的大气不稳定层结中。干冷空气侵入与边界层暖湿气流强烈辐合,大量能量释放造成了本次龙卷的发生。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了最佳对流有效位能IBCAPE、对流抑制能量ICIN、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INCAPE、能量—螺旋度指数,刚和强对流天气威胁指数/SWEAT等不稳定能量参数。通过分析上述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在南通上空的时间分布,发现它们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45.
When tropical cyclones (hereafter referred as TCs) are over the ocean, surface friction plays a du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s. From the viewpoint of water vapor supply, frictional convergence and Ekman pumping provide a source of moisture for organized cumulus convection and is propitious to the spin-up of TCs. On the other hand, surface friction leads to a dissipation of kinetic energy that impede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Cs. Which role is dominant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TCs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friction on the growth of TCs is re-examined in detail by conducting two se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itialized with different cyclonic disturbanc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because of the inherent complexities of TCs, the impact of surface fric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Cs can not be simply boiled down to being positive or negative. In the case that a TC starts from a low-level vortex with a warm core, surface friction and the resultant vertical motion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vection in the early developing stage of the TC by accelerating the build-up of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and ensuring moisture supply and the lifting of air parcels. This effect is so prominent that it dominates the friction-induced dissipation and makes surface friction a facilitative factor in the spin-up of the TC. However, for a TC formed from a mesoscale convective vortex (MCV) spawned in a long-lasting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the initial fields, and especially the low-level humidity and cold core, enable the prerequisites of convection (i.e., conditional instability, moisture, and lifting), to be easily achieved even without the help of boundary-layer pumping induced by surface friction. Accordingly, the reli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Cs on surface friction is not as heavy as that derived from a low-level vortex.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urface fri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Cs realized through facilit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convection is nearly cancelled out by the friction-induced dissipation. However, as SST is enhanced in the latter case, the situation may be changed, and different development speeds may emerge between model TCs with and without surface friction considered. In short,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C development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initial perturbations, SST, etc., the importance of surface friction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Cs may vary enormously from case to case.  相似文献   
46.
对流有效位能计算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流有效位能是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载水气块和非载水气块两种情况下,对流有效位能的两个新的计算方案,分别记作CAPEw和CAPE。该方案与以往的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和根本的区别,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以计算两种情况下的对流抑制能量CINw、CIN,对流有效位能CAPEw、CAPE,抬升凝结高度LCL(二者相同),自由对流高度LFCw、LFC,对流凝结高度CCL(二者相同)以及平衡高度ELw、EL;可以预报对流温度Tg(二者相同);可以分析地面和高空温度、湿度、等压面高度发生变化时,CINw、CIN和CAPEw、CAPE等的数值变化情况,便于业务应用和理论研究。还讨论了影响对流有效位能局地变化的因子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47.
阿克苏河流域无站控制区地表水资源及可利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苏河是"四源一干"中最大的源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80.6×108m3,入塔里木河水量34.2×108m3,占阿拉尔站以上3条源流输水量的73.5%,对塔里木河的形成、发展、演变和生态环境起着决定作用.无站控制区调查面积7 110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2%.2005—2007年对中国境内阿克苏河无站控制区主要19条河(沟)洪水水量、洪水沟基流和17条泉水水量野外调查计算,阿克苏河流域无站控制区间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68×108m3.其中,洪水沟总洪量0.6050×108m3,洪水沟基流总量2.0569×108m3,泉水天然补给量4.0185×108m3.在6.68×108m3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中,可利用量为3.2×108m3.  相似文献   
48.
用能量分析方法识别冰雹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GMS TBB遥感资料和湿-比有效能量方法分析了1998年巴盟地区9次降雹过程,认为:(1)云顶温度及其水平梯度是识别冰雹云的重要参量,云顶温度低于-25℃才可能出现有灾冰雹,预报区云顶温度水平梯度大于50℃/50km才可能出现重雹灾;(2)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是高能舌,而中高层低能中心和负能量平流中心位于其北或西北方;(3)有雹无灾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没有高能舌,在降雹区西北方450km以内也没有中高层低能中心。  相似文献   
49.
许晨海  吴宝俊  刘延英 《气象》1995,21(4):33-36
利用湿有效能量方法找出了盛夏午后北京地区中尺度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一些征兆:(1)北京地区已贮存着大量能量;(2)湿有效能量正在北京地区积聚;(3)低层流场结构有利于出现强迫抬升;(4)北京地区与河套地区之间午后将出现非绝热加热形成的巨大水平温差。  相似文献   
50.
克拉玛依地区土壤速效微量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克拉玛依地区土壤速效微量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绘制了微量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土壤速效微量养分在整个研究区内均表现出中等变异水平 ,其变异性大小表现为 :速效Mo >速效B >速效Mn >速效Zn。除速效硼外 ,其它微量元素都表现出很强的空间结构性 ,速效Zn、Mn变程较短 ,分别为 8.7km和 5 .2km ,速效Mo、B变程较长 ,分别为 4 1km和 6 6 .4km。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 ,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速效微量养分进行了克里格插值 ,结果表明 :速效Zn在研究区内普遍缺乏 ,速效B、速效Mn含量较丰富 ,而速效Mo含量在整个研究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