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4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Shelf-life extension of aquatic products is of significant economical importance.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chitosan on the shelf-life of filleted tilapia,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fresh and spoiled tilapia fillets stored at (4 ± 1)℃ and examine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against relevant bacteria isolates. Results showed that Pseudomonas (20%) and Aeromonas (16%) were abundant in fresh tilapia fillets, whereas Pseudomonas (52%), Aeromonas (32%) and Staphylococcus (12%) were dominant in the spoiled samples. Chitosan showed wide-spectrum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ilapia and 5.0 g L-1 chitosan was selected for application in preservation. We further determined the shelf-life of chitosan-treated, filleted tilapia stored at (4 ± 1)℃ based on microb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sensory analys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lf-life of chitosan-treated, filleted tilapia was extended to 12 d, whereas that of untreated, control samples was 6 d. These indicate that chitosan, as a natural preservative, has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shelf-life extension of tilapia fillets.  相似文献   
52.
新疆乌鲁木齐二叠系湖相微生物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养牛场剖面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以发育浅湖至半深湖背景下的中层深灰色、灰色碳酸盐岩、粉砂岩、细砂岩与中、厚层灰黑色泥岩、油页岩的互层沉积为特点.湖相碳酸盐岩以微晶白云岩为主体,其次为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铁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等组成,常混有泥质组分且富含有机质.镜下观察白云石主要为微晶(<4μm)及微亮晶(4-10 μm),极少数为亮晶(>10μm).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微晶白云岩中存在微球状(直径约9μm)、微棒状(长度约0.3~1.2μm)及微米级它形(< 5μm)等3种微形貌的白云石,其中微米级它形白云石在白云岩中占绝大多数.在微晶灰岩中还发现了直径约70-150nm,形态与球菌相似的纳米微粒,具有微生物矿化的特征.研究区白云岩Sr丰度及Sr/Ca比总体持平或略高于微晶灰岩,Mn丰度远高于微晶灰岩,C、O同位素均高于微晶灰岩,暗示了白云岩可能形成于比微晶灰岩更深及盐度更大的水下还原环境,二者之间缺乏明显的交代关系.芦草沟组白云岩的δ13CPDB介于9.2 ‰~15.6‰,强烈正偏的δ13CPDB可能是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活动引起有机质碳同位素分馏的结果.以上特征表明,研究区芦草沟组白云石的沉淀可能与产烷带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引起的甲烷生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3.
通过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从南极长城站附近表层土壤样品中获得16SrDNA序列特征片段V3区序列进行分离。对其中的主要12条DGGE条带进行胶回收,获得的DNA片段经测序以及计算机比对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属于β、γ、δ-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CFB)群细菌、放线细菌(Actinobacteria)、蓝细菌属(Cyanobacteria)、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和绿屈挠菌属(Chlo-roflexi)等系统分类群。南极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大部分16S rDNA序列与从其他土壤或沉积物样品中直接获得的序列相似性较高(93%-100%)。  相似文献   
54.
小河金矿的细菌预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存江  熊英 《陕西地质》2000,18(2):93-97
陕西旬阳小河金矿的浮选金精矿含砷(20-27%),采用细菌预氧化时较为困难。采用不同方式对有T.f菌进行驯化,有效地提高了细菌的氧化活性,金的浸出率从0.6%提高到85.12%。  相似文献   
55.
为获知不同时期封闭式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因子、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结构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体内土腥味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于2018—2019年4次采集封闭式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样和大西洋鲑。测定水体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等指标,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测定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通过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MD-SPME-GC-MS)方法,分析大西洋鲑背肌中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MIB)的含量。研究发现:测定水质指标中温度、溶解氧、盐度、pH、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总悬浮物和溶解性总有机碳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3目、26属,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为优势门;不同时期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在不同时期,鱼体MIB含量均高于GSM含量,MIB为鱼体中主要的土腥味物质,在7和10月MIB含量较高。鱼体土腥味物质含量受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影响,而水质因子可能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的结构,来影响养殖鱼体内土腥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56.
This pathogenic study shows that the viral diseases of Chinese prawns (Penaeus chinensis. O'sbeck)is due to three kinds of viruses: epithelium envelope baculovirus of Penaeus chinensis (EEBV-PC, de-tected by the authors in 1993), infection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hepatopancreatic parvo-like virus, and that the first two viruses seem to be the main pathogens of theepidemic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in 1993.  相似文献   
57.
利用细菌对难处理金矿进行浸出处理,具有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小、处理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已成为非常有前途的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方法。笔者以河北遵化滑石峪金矿(含金黄铁矿)样品为例,在几种氧化亚铁硫杆菌中发现D3菌种处理此类难浸金矿有显著的增大提金率的效果。在200目粒度条件下,氰化提金率从单纯氰化的63.9%提高到细菌预处理后再氰化的88.2%,而且对100目以下的大粒度金矿,提金率也普遍提高10%以上;此外,还进行了该菌种处理金矿过程的条件实验,如粒度影响、pH值变化和物理方法强化的研究,得出了金矿在细菌氧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在实际操作时的最优化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58.
水生细菌几种计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AODC)和活菌直接计数(DVC)测定了多种水环境样品中的细菌总数及活细菌数。以DVC法测定出的活细菌数较常规平板涂布培养法高2个数量级。夏季青岛沿海海水样品中以DVC法计活细菌数占总细菌数的6.57~27.07%。比较了不同浓度的酵母膏对生活污水中细菌DVC计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60.
麦胚凝集素促进对虾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药浴法、注射法及药饵法研究了麦胚凝集素(WGA)促进对虾抗病力的效果。经肌肉注射法感染实验证明三种给药方法均可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其中以药饵法(20mg/kg含量、喂养28d)效果较好,对虾存活率提高17%。表明利用药物促进对虾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对虾抗病能力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