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659篇
地质学   858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中原邙山黄土及构造与气候耦合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的中原邙山黄土地层,以厚层S1古土壤(15.7m)和巨厚L1黄土(77.3m)为其特色。对赵下峪剖面S10以上总厚172.1m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1)邙山黄土是一种风成近源砂黄土,其源区就在黄河下游冲积扇的扇顶部位;(2)约150kaB.P.(L2上部)开始,风尘沉积速率突然加快,L1LL1层段高达3.45mm/a,其原因是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给源区带来丰富的物质;(3)粒度和磁化率分别指示的冬季风与夏季风变迁存在四种强弱对应关系,与黄土高原的情况不完全一致;(4)邙山黄土-古土壤序列是黄土高原侵蚀与华北平原堆积的镜像反映,因而记录了构造与气候的耦合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942.
为研究防潮闸启闭与跨水工程建设对河口地区水流泥沙运动状态的影响,以河口近闸跨水工程为背景,建立了以Godunov格式有限体积法为基础的二维浅水流动数学模型和基于固液二相流理论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以实测资料进行必要验证,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永定新河河口区域二维水沙数值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滨海新区Z4线一期跨河工程段的水沙分析,并对工程建设后永定新河河口水流泥沙运动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永定新河河口二维全沙模型较为可靠,可为河口近闸跨水工程的相关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3.
基于中国大陆区域2074个具有实测速度的已知测站,进行中国大陆速度场在CGCS2000坐标转换中的应用研究.采用不同内插组合方法,充分考虑未知点与已知速度测站的距离因素,使已知速度测站的数据得到充分利用.相比于单纯利用速度场格网模型,该方法得到的未知点速度精度具有较大幅度提高,其在点位X、Y、Z三个方向上的历元归算精度...  相似文献   
944.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南部海域在中中新世末发生了一次区域构造运动,被命名为万安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新生代沉积中的表现是断裂、块断、挤压背斜和向斜。部分地区发育逆冲构造等。根据南海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这次构造运动的起因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于13MaBP在民都洛岛处发生碰撞.以及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在苏拉威西岛处发生碰撞(10MaBP)有关。这两次碰撞事件均对南海南部海域产生挤压,尤其是第一次碰撞挤压(向西方向)很强烈,是这次构造事件的主导因素。万安构造运动在南海南部海域沉积盆地中产生了许多挤压构造;而该海域沉积盆地中生烃的关键时刻是6MaBP,构造形成时间在生烃关键时间之前。因此,该海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945.
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简称东沙海区)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特别是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造消减过程的响应。根据地震地层学分析,结合区域重磁资料、ODP184钻孔资料对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东沙海区自南海扩张后发育了3个沉积层序(层序Ⅴ,Ⅵ,Ⅶ),经历了较强烈的构造抬升作用、岩浆活动、沉积物剥蚀。该区发育NEE-SWW和NW-SE向两组断裂,且以NEE-SWW向断裂最为发育。断裂大多具有多次活动,且为上新世到第四纪的活动断裂构造,断块抬升幅度大,沿断裂带发生岩浆侵入。分析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二次重要的构造运动,即东沙运动(9.8-4.4Ma)和流花运动(1.89-1.4Ma),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综合该区东强西弱构造变形、构造抬升发生的时间和应力场变化等特征看,该区受8Ma以来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与吕宋岛弧碰撞所产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在8Ma以前,由于台湾岛不存在,活动的古东海大陆边缘延伸至东沙群岛海区东北部。  相似文献   
946.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pit‐type bedload traps that use pressure pillow and load cell systems to measure the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 A low cost load cell bedload sampler design is presented. Using a specially designed cradle, a single load cell may be used to measure the load applied on the bottom of an aluminium box of 0·27 m2. Bedload enters the trap through a 0·2 m wide slot cut into a hinged plate on top of the trap. Low profile fences were fitted to the sides of the slot to prevent lateral ingress of sediment. The load cell system converts the immersed weight of sediment directly into an analogue voltage reading that can be stored on a datalogger. Because the load cell is sealed, pressure correction for the water column height is negated. Temperature correction is shown to be necessary for each load cell.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and field calibrations are presented and design improvements suggested. Field data output is illustrated.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7.
靳立杰 《地质与勘探》2024,60(3):515-529
Inkisi组是泛非运动之后刚果盆地最早的沉积地层之一。确定Inkisi组地层时代、物源及恢复构造演化过程,对研究刚果盆地的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Inkisi组碎屑锆石进行U-Pb年代学研究,深入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对泛非运动进行了约束,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物源。研究发现,Inkisi组下段与上段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分别为526±6 Ma和534±14 Ma,最年轻的4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532±9.4 Ma,由此限定了Inkisi组的最大沉积时代。因此将其时代划归早寒武世,并将其从新元古界Xisto-Gresoso群解体。另外,Inkisi组岩石并未发生变质变形,也说明其形成于泛非运动之后。碎屑锆石年龄谱结果显示,Inkisi组碎屑锆石的年龄变化范围较广,整体呈现五个年龄峰值:>2800 Ma、2800~2400 Ma、2100~1750 Ma、1500~900 Ma、850~500 Ma。通过将年龄峰值及周围地质体进行对比,认为西刚果造山带、卡赛克拉通、安哥拉克拉通是其主要的物源,卢弗里安构造带等是其次要物源。  相似文献   
948.
砂质底质潮汐水道均衡态模拟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过程模拟法探讨了发育在砂质堆积体上的潮汐水道的均衡态问题.在潮汐作用为主导、初始状况为平坦海底、底质粒度均一等条件下,利用修正的Bagnold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和沉积物连续方程,建立砂质潮汐水道均衡态的一维模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潮汐水道达到均衡态的时间尺度为10a以上,水道形成的早期冲刷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刷减缓.从水道冲刷出来的物质在水道前方形成堆积体.潮汐水道的演变受控于水动力变化和沉积物冲淤的负反馈机制,水道均衡态主要与沉积物粒径、涨落潮流速、历时、流速沿水道轴向分布的组合特征有关.流场特征决定了水道均衡态的形态;在沉积物组分均一的情况下水道均衡深度与潮流流速呈正相关;达到均衡态的时间尺度与沉积物粒径、涨落潮历时、流速的变化以及水道规模有关.沉积物临界起动流速随深度的变化对水道均衡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49.
丽水—椒江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断裂构造组成了盆地内的主要构造样式。通过对区域断层剖面组合和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识别出8种类型的断层剖面组合形式,在平面上划分了12个断裂系统区。总体来说本区构造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即断裂系统沿北东—南西方向成条带状分布,凹陷南部以地堑式组合为主,北部以地垒式为主。区域断裂系统的演变显示凹陷南北基底基岩存在差异,而且基底发育北西—南东向的断层,从而导致凹陷南部构造活动较北部强。  相似文献   
950.
本文应用G 变新理论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探讨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的起因以及怎样把握运动的规律是地学界长期探索而至今仍颇有争论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本文从对最基本的物理数学原理(开普勒第二定律和机械能守衡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相对论) 和定义拷问出发,寻找自然科学中某些研究难以突破的症结。从牛顿力学的局限中发现和建立更为准确的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运动规律的物理原理,即广义G 变论。正如天体运动轨道没有绝对的圆一样,该理论强调G 的变化的普遍性。强调物质的等能量运动和分布。从而对诸如天体运行、G 变规律、地球形状与运动等方面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