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39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61.
物种中文名,即物种学名的中文译名,在生物专业领域和科学普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海洋浮游甲藻中文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拟定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现有海洋浮游甲藻的中文名比较混乱,甚至很多属缺少中文译名,不利于国内同行科研交流、管理部门决策处置及科普宣传等。本文以AlgaeBase藻类数据库中收录的海洋浮游甲藻的有效拉丁名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文浮游植物文献书籍中的海洋浮游甲藻中文属名,参照已报道的中文拟名规则,通过溯源考证、参考形态学特征等方式规范了部分浮游甲藻的中文属名。结果显示,海洋浮游甲藻共计152个属,其中有77个属有唯一的中文名报道,且被广泛应用,予以保留;有12个属有两个及以上的中文名,且使用比较混乱,结合文献及这些属的形态特征,为之拟定了比较合理的中文名;有63个属暂无中文名,依据其建立时的文献资料,详细考证其拉丁属名的来源、原始含义及其形态特征描述,为其拟定了较为合理的中文属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2.
DAPI荧光染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浮游细菌及原生生物的定量研究,但对底栖生物的定量效能尚缺必要的研究。比较了冷冻和冷藏两种保藏方式以及保存时间对DAPI荧光计数底栖细菌、蓝细菌、硅藻、不同粒级自养小鞭毛虫(PNF)和异养小鞭毛虫(HNF)的影响。对黄海冷水团三个站位表层2cm底栖样品进行的4℃冷藏与?20℃冷冻避光保存的比较研究表明,两种保藏方式下两个站位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显著差异,但另一站位的PNF(2~5μm和5~10μm)的冷藏保存显著优于冷冻保存。对选取的另外两个站位(0~2cm和2~5cm分层)的样品经1个月和4个月冷藏保存后的分析表明,对于底栖细菌、蓝细菌、PNF(5~10 μm)、PNF(10 μm)、HNF(10 μm)和硅藻在保存1个月和4个月后的计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PNF(2~5 μm)、HNF(2~5 μm)、HNF(5~10 μm)保存4个月的数量明显低于保存1个月的样品,如其中一个站位的0~2cm分层的PNF(2~5 μm)丰度减少了47.4%,2~5cm分层的丰度减少了59.6%,HNF(2~5 μm)和HNF(5~10 μm)经4个月后丰度降为0。本研究表明,对底栖细菌、蓝细菌以及原生生物的定量计数可因样品、保藏方式及保存时间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对于底栖样品短期内宜采用避光、冷藏保存,并在带回实验室后尽快分析。  相似文献   
563.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底栖生物指数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和正在发展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的底栖生物指数,包括指示生物法、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BI指数、AMBI指数和Bentix指数,总结了这几种生物指数的应用和特性,探讨了底栖生物指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4.
Nordaustlande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valbard archipelago, within the northernmost reach of the West Spitsbergen Current. This current transports Atlantic water to the Arctic Ocean along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Svalbard margins. This region is well-sui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changing Atlantic water inflow to the Arctic Ocean. We studied the marine sediment core HH12-04-GC from Rijpfjorden. Benthic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nd sedimentological data are combined to reconstruct the palaeoenvironment of the fjord from the end of the last local deglaciation to the late Holocene. The local deglaciation, between 11.3 and 10.6 cal ka bp , was dominated by active glacier calving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a strong inflow of Atlantic water. Thi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glaciomarine conditions. The Holocene was initially characterised by a relatively stable and warm environment associated with a strong contribution of Atlantic water. Glaciomarine influence progressively decreases after 9.7 cal ka bp and the Atlantic water contribution increases. The late Holocene displayed a similar environment to today, with the influence of glaciomarine conditions and limited Atlantic water inflow.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Atlantic water inflows made a continuous contribution to northern Nordaustlandet throughout the postglacial period.  相似文献   
565.
强潮环境下悬沙对底部边界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韫玮  高抒 《海洋科学》2010,34(1):52-57
对杭州湾金山深槽附近两个定点站位的大潮期间同步水文、泥沙观测结果进行了粉砂分布区再悬浮效应的分析,提出了根据再悬浮过程反演底床切应力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强潮动力、高悬沙质量浓度环境下,即使无密度成层性,悬沙质量浓度对底部边界层的影响仍然存在,表现为底部切应力的减小。在这一条件下,如仍然采用卡门-普朗特模型(κ=0.4),则估算的底部切应力将大大高于实际的数值。  相似文献   
566.
蓝文陆  黄凌风  郭丰  潘科 《海洋学报》2005,27(6):131-137
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对厦门岛东海岸黄厝沙滩底栖甲藻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为每月一次的调查,共鉴定甲藻种类46种,其中底栖种39种,常见种14种,优势种4种.Amphidinium britannicum和Adenoides sp.为冬春季优势种,Herdmania litoraris和Peri-dinium quinquecorne为夏秋优势种,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比较明显.夏秋季节的种数多,冬春季节的种数少,细胞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夏季,秋冬两季数量很少,由夏季的200多个每克干沙减少到冬末的0~4个/g干沙;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10和2月,谷值出现在12月和7月.空间分布上,底栖甲藻的总细胞密度和优势种的细胞密度呈现由高潮带向中、低潮带增加的趋势.分析了影响厦门东海岸沙滩底栖甲藻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沙滩底栖甲藻与近岸赤潮及着色砂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