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437篇
地质学   949篇
海洋学   63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Marine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corded in the Moroccan Anti‐Atlas were unaffected across th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transition. A stromatolite‐dominated consortium was replac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tdabanian (ca 20 Myr after th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boundary) by shelly metazoan and thromboid consortia, which contain the oldest biostratigraphically significant fossils of the Moroccan Cambrian. The associated collapse of microbial mat (stromatolitic) growth appears to coincide with a change from pre‐Atdabanian shallow‐water restricted conditions into Atdabanian deeper, open‐sea conditions. It is postulated that this environmental change led to an episode of improved water circulation over carbonate platform interiors, promoting shelly metazoan immigration into the region. The Tiout/Amouslek lithostratigraphic contact in the early Atdabanian marks the end of an episodically unstable seafloor as suggested by the abundance of slumping and sliding structures, and synsedimentary microfaults and cracks recorded in the underlying Tiout Member. Concurrent with the transition is the occurrence of a network of cryptic fissures and cavities that provided habitats for a coelobiontic chemosynthetic–heterotrophic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ed of stromatolitic crusts, RenalcisEpiphytonGirvanella intergrowths, and Kundatia thalli. In the overlying Amouslek Formation, archaeocyathan–thromboid reefs were constrained by substrate stability, water depth and subsidence rate. Four reef geometries are distinguished: (i) patch reefs surrounded by shales, (ii) bioherms in which flank beds intercalate laterally with carbonate and shale inter‐reef sediments, (iii) biostromes or low‐relief structures formed as a result of lateral accretion of patch reefs, and (iv) kalyptrate complexes that nucleated because of a marked tendency for aggregation, and in which patch reefs and bioherms occur stacked together bounded by clay–marl–silt seams.  相似文献   
52.
53.
检波器尾锥与地表耦合阻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检波器与松散地表耦合的实际,设计了双自由度耦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检波器与地表耦合系统的特性,并结合野外实验定性地分析了在不同表土情况下,检波器尾锥与地表耦合系统中尾锥与地表之间的阻尼变化时对耦合系统特性及地震资料的影响,揭示了合理的选择检波器尾锥与地表之间的阻尼在地震信号采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笼状水合物拉曼光谱特征与结构水合数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气体组分和环境介质对形成笼状结构类型水合物和水合数的影响, 开展了一元体系 (CH4、CO2、C3H8 )和二元体系(CH4 +CO2、CH4 +C3H8、CH4 +N2 )的水合物生成结晶充填过程、结晶构型和动力学特性分析, 并对生成的水合物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单组分甲烷充填小孔穴 512和大孔穴 512 62 形成Ⅰ型笼状结构水合物(SⅠ), 二氧化碳和丙烷只占据大孔穴 512 64 形成Ⅱ型笼状结构水合物 (SⅡ ); 而二元混合组分中小孔穴中只充填有甲烷, 而没有CO2、N2 和C3H8。应用反褶积的ν1 对称谱带测定了CH4 分子在Ⅰ型结构大孔穴和小孔穴中的相对占有率,并根据谱带的面积比(对应于小孔穴与大孔穴)计算了平衡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孔穴占有率及其耦合的水合数, 认为气体分子的大小不仅影响它所充填的孔穴形态和类型, 而且影响水合物生成的结构类型和水合数。  相似文献   
55.
分海洋和陆地两种情况来讨论IAP/LASG全球海-陆-气耦合系统模式(GOAL)四个版本的结果,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一些重要的大气变量包括表面空气温度,海平面气压和降水率用来评估GOALS模式模拟当代气候和气候变率的能力。总的来说,GOALS模式的四个版本都能够合理地再现观测到的平均气候态和季节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评估也揭示了模式的一些缺陷。可以清楚地看到模拟的全球平均海平面气压的主要误差是在陆地上。陆地上表面空气温度模拟偏高主要是由于陆面过程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降水率模拟偏低主要是在海洋上,而中高纬的陆地降水在北半球冬天却比观测偏高。 通过模式不同版本之间的相互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模式中太阳辐射日变化物理过程的引入明显地改善了表面空气温度的模拟,尤其是在中低纬度的陆地上。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引入对热带陆地的降水和中高纬度的冬季降水也有较大改进。而且,由于使用了逐日通量距平交换方案(DFA),GOALS模式新版本模拟的海洋上的温度变率在中低纬度有了改善。 比较观测和模拟的年平均表面空气温度的标准差,可以发现GOALS模式四个版本都低估了海洋和陆地上的温度变率,文中还对影响观测和模拟温度变率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沙漠化:从圈层耦合到全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沙漠化概念提出伊始 ,沙漠化成因机理的研究就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沙漠化过程究竟有多少是由自然因素所致 ,多少是由人类活动所为 ,诸因素与沙漠化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诱因等 ,当属地球系统科学应解决的难题。文章从全球变化的角度 ,将沙漠系统视作一种类生命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指出沙漠化源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之间复杂的相关与耦合作用 :气候变化是控制沙漠进退的首要因素 ;陆表水持续亏损则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 ;岩石圈构造运动塑造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 ,奠定了沙漠分布的地理格局 ;人类的不当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物生产力的衰退及土地覆盖的破坏 ,造成了现代沙漠化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57.
蓄能器容积的变化与夯管锤的工作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活塞的前后运动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每一时刻所需要的油量不同的,理想状态就要通过蓄能器的容积变化来调节,就是说蓄能器的容积变化要与夯管锤的冲击振动相耦合。简要介绍了油压夯管锤结构原理,分别解释了油压夯管锤蓄能器与夯管锤的容积压力耦合。  相似文献   
58.
59.
剥片高岭土的有机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醋酸钾进行插层形成高岭土—醋酸钾复合体。通过X射线检测,高岭土层间距明显增大。将此复合体通过水洗,除去醋酸钾,高岭土即被剥片。剥片后高岭土粒径变小,但保持了高岭土的基本层状结构。用偶联剂对剥片后高岭土进行有机改性,形成高岭土有机复合物。“有效活化指数”的测定实验表明,利用此种方法制备的剥片高岭土有机改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0.
西藏冈底斯东段成矿系列区域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冈底斯乐段优势矿床成矿系列预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研究了成矿系列矿源场特征,以及地球化学靶区与矿床成矿系列的联系,揭示了矿化规模的地球化学控制因素,计算了因素耦合系数。预测冈底斯构造带是4种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的密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