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究二氧化碳CO2麻醉协同低温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影响,延长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保活时间。【方法】研究保活过程中CO2质量浓度、麻醉时间、麻醉温度和鱼质量水比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时长的影响;在最佳麻醉保活条件下,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及肝脏氧化应激指标及代谢指标。【结果】卵形鲳鲹在16℃、100 mg/L CO2水溶液中麻醉3 min其麻醉效果最佳。在15℃低温下进行有水保活,鱼水质量比为2∶1,存活时间最长,为(359±2)min,此条件下复苏率达100%。经过CO2麻醉协同低温有水保活后的卵形鲳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BUN)和甘油三酯(TG)含量上升,血糖含量下降。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乳酸(LD)和糖原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肝脏中的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CAT活性和LD的含量上升,MDA和糖原的含量下降。【结论】CO2协同低温有水对卵形鲳鲹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保活运输。在保活过程中卵形鲳鲹通过提升能量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应答环境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形鲳鲹保活过程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2.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较容易受到某些抑制成分的影响,尤其是在对复杂环境样品进行的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定量结果的准确性更易受到影响。为减轻这种抑制作用,以采自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的DNA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模板法和添加BSA法对荧光定量PCR反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有减轻抑制的作用,但若考虑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的便捷性,则以添加BSA的方法更为优越,最适添加浓度为0.1~0.5μg/μL。这一检测方法的改进,为研究沉积物中微生物在硝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3.
利用血凝试验及糖抑制试验测定一种绒螯蟹的血清及肌肉提取液的凝血活性及糖抑制专一性,同时进行热稳定性、pH及Ca^2 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血清只能凝集9种红细胞,肌肉提取液能凝集12种红细胞。血清对鹌鹁红细胞的凝集可被乳糖、D-甘露糖、D-果糖、D-半乳糖4种糖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均为200mmol/L,其凝集活性均依赖于Ca^2 ,在pH为6.0~7.0范围内较稳定,经50℃保温10min后活性完全消失。肌肉提取液只被D-甘露糖抑制,在pH为4.0~10.0、温度为4℃~90℃范围内均具活性,说明有很强的耐热性,其凝集活性不依赖于Ca。以上结果表明:血清与肌肉提取液均含有凝集素,且凝集素的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34.
三唑磷对泥蚶急性毒性及血清SOD,CAT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唑磷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48h LC50为21.0mg/L,96h LC50为10.2mg/L,依此设计三唑磷对泥蚶的胁迫质量浓度(1.1,2.2,4.4,22mg/L),分别于胁迫后第0.5,1,2,4,8天及解除胁迫后第4天采样,研究三唑磷胁迫后泥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三唑磷胁迫浓度和时间的不同,泥蚶血清蛋白质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在0.5,1d时各处理组的SOD无显著影响,从第2天起,SOD活性显著下降,48h的LC50为3.62mg/L;CAT的活性在第1天显著升高,而后逐渐降低。三唑磷胁迫下,SOD,CAT活性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胁迫解除后,蛋白质、SOD和CAT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表明泥蚶具有一定的生理调节机能。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金属蛋白酶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作者分别对大菱鲆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金属蛋白酶,并于3、6、12、24、48、72 h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活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组(0.037mg/mL)金属蛋白酶处理后,CAT和T-SOD活力除3h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时间点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低浓度组GSH-Px和T-AOC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质量浓度组(0.073mg/mL)金属蛋白酶胁迫后血清中CAT、GSH-Px、T-SOD和T-AOC在3 h~72 h均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高质量浓度组(0.147 mg/mL)金属蛋白酶对上述4种抗氧化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在6 h~72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金属蛋白酶低质量浓度和中质量浓度组MDA含量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化趋势,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质量浓度组MDA含量在3 h~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6.
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 mg/L;T2组:50 mg/L;T3组:100 mg/L;T4组:150 mg/L)乳铁蛋白(lactoferrin,简称LF)强化的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投喂9~23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仔鱼。结果表明,摄食LF强化卤虫幼体的大黄鱼仔鱼其生长无明显改善(P0.05),但大黄鱼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显著提高,T3(60%)和T4(80%)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T1(40%)和T2(30%)组(P0.05)。T4组大黄鱼仔鱼的耐干露能力最强,T4组和T3组的抗高盐度(65)应激能力明显的强于T1和T2组(P0.05),T4组和T3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4 h高温(32°C)曝露后,T1和T2组的仔鱼全部死亡,T4组和T3组的成活率分别为30%和23.3%。即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受卤虫强化LF水平的影响显著,LF强化的有效剂量为不低于100 mg/L强化水体。  相似文献   
37.
以鹌鹑蛋蛋清蛋白作为原料,探讨酶解鹌鹑蛋蛋清蛋白生成小分子活性肽的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出蛋清蛋白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胰蛋白酶,固液比1∶3,加酶量187.5 U/g底物,水解时间5 h,pH 8.07,酶解温度51.76℃,水解度可达到91.37%,且得到的酶解液风味良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酶解液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达16.22%,是1种天然优质的水解制品,可精制成富含多种氨基酸的蛋白溶液,应用于新型产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38.
氧化应激是饲料组胺胁迫对鱼体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饲料组胺胁迫的缓解效果, 对降低鱼类饲料源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5.01±0.17) g/尾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 即对照组、H组、H+Ast4组和H+Ast8组, 分别饲喂基础饲料、高组胺饲料(662 mg/kg)及在高组胺饲料中添加4 mg/kg、8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H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有害菌群丰度升高; H+Ast组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高于H组(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低于H组(P<0.05), 上述指标H+Ast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Ast组肠道有益菌群丰度高于H组和对照组。可见, 添加4 mg/kg虾青素即可缓解饲料组胺胁迫导致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抑制, 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降低肠道自由基水平, 有益调节肠道菌群。添加8 mg/kg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上述指标无进一步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虾青素缓解美洲鳗鲡饲料组胺胁迫及其在饲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几种鲑鳟鱼血清蛋白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硬头鳟、金鳟、虹鳟、北极红点鲑和溪红点鲑血清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结果显示,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溪红点鲑的遗传距离最大;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北极红点鲑处于同一亚组, 而溪红点鲑独处于另一亚组。研究结果表明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溪红点鲑的亲缘关系远于与北极红点鲑的关系; 同时还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鲑鳟鱼血清蛋白的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本研究结果对鲑鳟鱼的种属鉴定、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和遗传结构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 虹鳟的繁养殖需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减少蛋白遗传基因的流失, 从根本上预防大规模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40.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