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592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4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松嫩平原东部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2.
The long-term effects (>1 year)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toxic plankton bloom (Karenia brevisulcata) on subtidal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Wellington Harbour, a semi-enclosed temperate embayment in New Zealand. For 3 years communities were sampled at three different sites in the harbour. Analyses revealed that community recovery following the bloom was site-specific. Multivariat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t one site community composition was approaching recovery 3 years post-bloom. At the second site, a sequential recovery process was indicated, whereas at the third site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scillated from year to year, but did not show any signs of a sequential recovery process. The nature of the hydrodynamic regime was identified as a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observed recovery processes. Communities exposed to an active hydrodynamic regime were less affected by the bloom and differed little in their composition pre- and post-bloom, as they were naturally in a perpetual state of recovery as indicated by a dominance of r-selected species. The community at the hydrodynamically less active site was more affected by the bloom and exhibite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composition consistent with successional models. Complete recovery to a pre-disturbance climax community dominated by K-selected species is likely to take 4–5 years, if not interrupted by other disturbances. Given the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worldwide, more monitoring and manipulat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uch disturbances on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83.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5,自引:14,他引:61  
李志刚  吴缚龙 《地理学报》2006,61(2):199-211
采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库中居民委员会尺度的数据,对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分异展开研究。存在6类社会区: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工人居住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白领集中居住区、农民居住区、新建普通住宅居住区、离退休人员集中居住区。通过计算分异指数,发现当前上海存在严重的住房分异;但并不存在明显的以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的社会空间分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以及仍然存在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对住房的影响。中国城市目前的社会空间分异在程度上与西方城市还有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84.
依据奶牛生物学特性及与气象条件关系,利用延庆地区30年的气候资料,从地理位置、体高、适温条件、不适温条件、温湿指数、相对湿度和日照、风寒指数、饲料条件等多方面,分析论证了延庆在发展奶牛相对于北京平原地区的气候优势.综合分析表明,相对于北京平原地区,延庆气候更适于发展奶牛养殖.  相似文献   
85.
鲍育苗生物学中饵料硅藻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底栖硅藻是鲍育苗阶段不可缺少的饵料,也是诱导鲍浮游幼体附着和变态的重要物质,硅藻的种类、营养价值、生态状况等对幼体的附着变态及其后以微藻为饵料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总结近10a国内外与饵料硅藻相关的研究概况,包括硅藻对鲍附着变态、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鲍幼苗饵料转化与消化器官发育的关系;影响硅藻营养的生理生化因子;与鲍幼苗掉板死亡相关的藻类研究等,为鲍育苗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6.
泉州潮间带贝类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泉州市潮间带贝类的种类、数量及其生态分布。经记录整理、鉴定共得标本125种,隶属于3纲、46科和84属。其中,多板纲3种,双壳纲63种,腹足纲59种。根据它们对温度的适应性质可分为4个类群:暖温带种占5.6%;亚热带种占40.8%;广温广布种占48.0%;热带种占5.6%。  相似文献   
87.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并且对海洋生态监测站建站的原则、流程、建设内容与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指导,以促进海洋生态监测及其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8.
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时代需求下,茂名应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近年来,茂名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海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海洋创新成果初具规模、海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奠定了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洋经济规模偏小且结构不够合理、现代化海洋产业进程缓慢、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且受到制约和缺乏保障等问题。未来应从加快供给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89.
东海北部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径流及黑潮暖流入侵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东海北部及其临近海域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于2016年9月和12月,对研究海域共计20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内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16个,其中海洋线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他优势类群主要包括桡足类、动吻类和多毛类。9月航次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 758±759)个/(10 cm2),线虫占95.6%;平均生物量为(1 216.4±464.7) μg/(10 cm2)(干重),线虫占55.26%。12月航次平均丰度为(2 011±1 471)个/(10 cm2),线虫占95.6%;平均生物量为(1 143.0±755.0)μg/(10 cm2)(干重),线虫占67.2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可以划分为近岸和外海两个组,其中近岸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显著高于外海站位。但在各断面分布上,绝大多数站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最高值均出现在60 m等深线附近,并且该水深处站位的温度和盐度数值均表现出黑潮水的特征。黑潮近岸分支对东海陆架入侵是导致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小型底栖动物在60 m等深线附近具有的高丰度值可作为其对黑潮入侵的响应。推测,黑潮入侵所导致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以及黑潮水所携带的溶氧可能是导致该深度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作者籍以能值和生态炯分析,将海洋生态内在价值补充到溢油损害评估中,并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例,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在价值损害评估的特点。结果表明溢油生态内在价值损害大于对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害,前者是后者的6.9倍;能值变化反映对资本积累的损害,生态炯更突出了溢油对初级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本评价是现有溢油损害评价的补充,可为彻底、有效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提供保障,对海洋开发管理决策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