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地质文化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地质文化村规划却滞后于地质文化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以地质文化村规划引领地质文化村建设是必要的。本研究将地质文化村规划定位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并提出构建地质背景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规划体系的建议。针对范围划定,提出了先划定地质资源范围,再综合划定地质文化村规划范围的方法。在比较分析地质文化村规划、地质公园规划、村庄规划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大洲塘地质文化村规划实践探索,提出地质文化村规划的15项主要内容,包括9项强制性内容和6项引导性内容。在规划内容中,注重突出地质产业、彰显地质特色、融入地学文化和衔接好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32.
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1∶1 500万)基于最新地球物理数据,结合中国大洋调查航次积累的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和矿产资源资料编制,综合反映印度洋底及周缘地质、地貌、地球物理和资源分布等特征,将为理解和推进印度洋盆构造演化和资源分布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介绍了该图编制的思路和方法、数据来源、图面内容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认为印度洋盆具有多微陆块、多期扩张、多洋底高原、无震海岭和"入"字形洋中脊等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印度洋盆地构造演化归纳为3个阶段:(1)冈瓦纳大陆裂解与洋盆初始张开(侏罗纪-白垩纪中期);(2)洋盆持续张开与扩张中心跃迁(白垩纪中期-古近纪初期);(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及非洲板块裂解(新生代)。在扩张中心跃迁式的发育形式下,现今印度洋盆多微陆块、多期扩张中心和"入"字形的洋中脊基本构造格局在古近纪早期便已形成。  相似文献   
33.
黄丽萍 《福建地质》2010,29(4):368-374
探讨应用专业AutoCAD软件功能解决DLG测绘产品的数据编辑技术,实现全数字摄影测量与后端计算机编辑一体化工艺流程技术。讨论使用CASS测绘软件批量修改数据的图层、编码、图块、线型等信息的技术方法,提高测绘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4.
关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延伸去向问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100万遥感地质解译编图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综合解译发现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有可能在阿龙山镇附近演变形成延伸方向和性质均不同的两条分支大断裂.一条呈北东向延伸进入俄罗斯;另一条呈北东东-北东向延伸出境,并以锐角相交形式在阿龙山镇附近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中南段衔接,构成一醒目斜"Y"型断裂构造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35.
中国 1∶4 0 0万沼泽图是我国第一幅大范围的沼泽图件。本图及其附图以地图图像的形式 ,形象地、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有关单位近 4 0年来在沼泽方面的研究成果 ,表现了我国及主要典型区的沼泽及诏泽化土地的类型、特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重点反映适合我国沼泽特点并具有新观点的分类体系和分区体系。全国沼泽分类体系被分为四级 :类 (第一级 )、亚类 (第二级 )、型 (第三级 )、组 (第四级 )。全国沼泽化土地的分类系统也相应分为四级。主图表示沼泽和沼泽化土地的前三级类型 ,在作为插图 (2幅 )和附图 (4幅 )的典型区沼泽图 (1∶2 0万~ 1∶15 0万 )上侧重表示第四级类型。另一幅插图为《中国沼泽分区图》(1∶2 5 0 0万 ) ,全国被分为 8个沼泽区和 4 0个沼泽亚区。中国 1∶4 0 0万沼泽图采用综合图型 ,范围法与符号法 (分级定位符号 )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室内制图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与野外验正和缩编相结合的编绘方法。  相似文献   
36.
37.
桐柏—信阳一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全国区域化探扫面的一部分。编图中涉及19和20投影带及4个1∶20万图幅的拼接,制图中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为了避免2个投影带产生的裂隙坐标不统一,将20带数据转换到19带,然后在高斯—克吕格座标表中查取座标自然值,并计算座标通用值后进行座标展绘,取得了较好的制图效果。  相似文献   
38.
陈耀宇 《甘肃地质》2008,(4):85-89,93
分析了矿产勘查工作部署的阶段性和勘查工作全面性要求的具体内容、矿产勘查原始资料收集、整理与归档应注意的主要方面、勘查报告章节安排的逻辑顺序和报告编写涉及的议论性内容,对矿产勘查工作涉及的工程编录分层、矿体厚度参数在综合图件上的标示、矿化体圈连的基础、勘查术语称谓的变更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本文阐述了《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金刚石》(DZ/T 0384—2021)的编制原则,明确了金刚石矿勘查目的、勘查阶段划分、勘查工作程度、勘查技术手段等规范主要内容,融入了绿色勘查工作要求,并就金刚石矿床(体)规模的划分,基本勘查工程间距、一般工业指标、选矿样品合理体积的确定,以及平均品位的计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首先从认识物种开始,并需要内容全面的的基础资料,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研习所获得的物种编目和分布图集研究成果。由于分类学人才储备不足,重要标本的收集和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洋生物种源中心,许多海洋生物类群的最高物种多样性都出现于该区域。本文在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5-152°E,0–45°N)701个测站获取的6203份浮游动物样品分类鉴定基础之上,对1965-2008年该区浮游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分类、物种多样性和新物种新纪录进行了汇编和总结。本文共记录和编入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个浮游动物类群206科686属2657种(含亚种)。包括水螅水母类99科251属697种,栉水母类12科22属59种,浮游软体动物14科36属85种,介形类8科91属416种,桡足类51科156属908种,糠虾类4科60属202种,磷虾类2科8属56种,十足类8科23属105种,毛颚类5科13属48种,被囊类5科26属81种。文中详细列举了10大类群的主要优势种,并记述了筒螅水母科2新种以及棒状水母科1新属2新种。许多赤道热带海、高纬度寒带海、深海深层的浮游动物物种在我国首次记录,较以往我国所记录的1852种增加了806种,增录43.5%,包括赤道热带种增录1.4%,高纬度冷水种增录3.5%,深海深水种增录3.2%。作者还对中国海洋浮游动物研究的5个主要领域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定性系统分类信息对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2008年以后中国海洋生物种类全面系统总结的专著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