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079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滇中郝家河砂岩铜矿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先  马宏 《地质论评》1994,40(2):183-192
本文论术字滇中生代地层与矿区及春外围马头山组中铜的时空分布与迁移富集规律,揭示了矿床的沉积-后期叠加改造成因。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形成矿源层,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矿体的过程。后期改造中铜元素发生了大量迁移,矿质主要来自矿体之下伏紫色矿源层。  相似文献   
122.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承涛  周美进 《福建地质》1994,13(3):151-158
罗卜岭异常区处于成矿有利部位,本文通过对该区的热液蚀变分带、岩石化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等的初步研究以及对化探异常进行深部验证,认为罗卜岭异常区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23.
辉碲铋矿单矿物的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大中  郑若锋 《岩矿测试》1995,14(4):250-253
辉碲铋矿物经HNO3-KClO3溶解,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事滴定法测定Bi,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Te、Fe、Cu,3,3'-二氨基联苯胺光度法测定Se,硫酸重量法测定S。其结果与矿物化学成分理论值十分接近,主、次量元素平行测定6次,其RSD小于0.8%,痕量元素RSD(n=6)小于10%。  相似文献   
124.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概念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旺亮 《地球科学》1991,16(3):249-256
  相似文献   
125.
126.
云南兰坪金满中生代沉积岩中的铜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荣阁  陈卉泉 《现代地质》1994,8(4):490-496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岩中产出一系列热液型铜矿床(矿点),以石英、铁白云石与含铜硫化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和辉铜矿)为主,呈脉状产于砂岩、页岩中,而单独的黝铜矿、方解石和重晶石脉则产于底部碳酸盐岩中.红色碎屑岩中的浅色还原层内的细脉和裂隙中也具有铜矿化。矿石构造以角砾状、脉状最为发育,矿脉多位于褶皱与走向断裂破碎带的叠加部位。金满铜矿的Sr、S、Ph同位素证据、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液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成矿元素主要来自沉积岩层,合矿卤水属于盆地卤水,流来自于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及沉积硫化物的淋滤溶解作用。含矿流体是H。O-NaCI~CO。体系卤水,成矿温度为150~300C,流体盐度为5%~20%NaCI。据含CO2包裹体的测温资料估算成矿压力大于6X10'Pa,相当于3km深的静岩压力。根据铜矿床成因研究,笔者提出了含矿热卤水储备与突发成矿作用的成矿模式。成矿前,矿化卤水象石油天然气一样,首先集中到一定的构造部位,在构造活动期突然爆炸成矿。成矿期由3个阶段组成,即爆炸充填、渗透充填与改造阶段,热液活动主要在前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柴窝堡铜矿带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分析,认为矿带具备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阐述了铜沟─庙儿沟铜矿田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铜沟─庙儿沟铜矿区的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28.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中地下热水运移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国章  任启江 《地球化学》1994,23(4):402-410
按照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描述成矿流体运移过程的控制微分方程组,运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得到有关成矿流体运移的流函数和温度分布值,将上述理论应用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9.
Summary Recent mining literature on cutoff grade theory has come to reflect some viewpoints and analyses expressed earlier in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Agreement is best when the cutoff grade policy is established by analysis in stages, starting from the limits of the deposit, and using the maximum net present value objective. In the derivation of the optimal cutoff grade policy a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is then applied t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as a series of linked, nonlinear, stage optimization problems. A wholly satisfactory use of a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ology requires that two conditions be satisfied: the separability and optimality conditions. The former is, strictly, violated by a heap-leaching or dump-leaching process, the latter by possible forms of resource rent taxa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including such a leaching process in a cutoff grade policy analysis along aforementioned lines. It concludes that a workable method of doing so may be found which, in particular, may be quite satisfactory in arid climates where, in addition, some practical leaching experience already exists.  相似文献   
130.
根据大量的考古出土实物,以及依据古籍中涉及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解理、断口、味感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描述,我们认为中国古代认识的主要含铜矿物已达13种。它们是:自然元素一种:自然铜;硫化物三种: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硫盐三种:硫砷铜矿、车轮矿、黝铜矿;氧化物二种:黑铜矿、赤铜矿;硫酸盐二种:水胆矾、胆矾;碳酸盐二种:孔雀石、蓝铜矿(详见正文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