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5篇
  免费   974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测绘学   883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780篇
地质学   3197篇
海洋学   64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07篇
自然地理   5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 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 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  相似文献   
72.
遥感技术在煤炭资源开发状况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象可以快速查明煤炭资源开发状况以及煤炭资源开发的合法性(界内开采、界外开采、越界开采)等,对煤矿安全生产及维护矿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中部某煤炭开采密集区为试验区,选择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从矿山铺助设施、道路、矿堆、矸石的特征出发,进行矿山开采状况遥感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支撑实现采矿权数据、规划数据图层与遥感专题数据的叠加分析和相关分析,判断非法与越界矿山,评价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73.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不仅为国家找出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施工和技术工作经验,以及大量的地质资料。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大量的以往地质资料,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先进的地面勘查手段,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逐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和科技水平,加强基础地质工作,不断寻找新的工作靶区,把握住煤炭勘查市场的主动权。抓住机遇,做好资金积累,加强资本运做,充分利用已有探矿权,走探采一体化道路,做精做强到做大地勘单位,是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74.
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的由来、意义和总体研究目标为引,概括的介绍了项目依托工程中各个专项技术研究完成情况,并对非均匀介质成像技术、高精度三维地震静校正技术、高密度采集技术、特观技术、岩性反演技术、属性体解释技术等六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进行了重点说明。指出随着我国煤炭生产重点的逐步西移,应加强诸如叠前、叠后深度偏移技术的研究,以解决复杂山区三维地震面元内地震反射波散射问题,提高其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为西部煤炭工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5.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
在平顶山矿工路路面改造工程中,使用GX-2型及RD-4000型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地下管网布设情况。根据地下管线种类、管线布设方位、埋置深度、探测难度大小进行了多次试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电磁探测技术与方法:利用直连法提高被测管线中的交变电流,压制邻近平行管线和地下介质中的异常反映;在多管并存、且间距较小的情况下,应选择“梯度法”对磁场水平分量垂直梯度ΔHx进行观测,以得到最大清晰异常;另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诸如压制旁侧管线法、选择发射法、偏移感应法、动源发射法等发射方式,保证目标管线中有较强异常呈现。在管线密集区,应尽可能地降低工作频率,以减小旁侧管线中产生的二次电流及二次磁场;为防止信噪比下降,可适当减小收发距,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7.
成矿理论与勘探实践证明,东部一些老矿由于勘探深度、范围的限制以及认识上的局限,在矿区深部、周边仍有一些矿未能发现和查明,其中相当一部分仍具有找矿潜力;而寻找西部新的煤炭资源是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需要。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其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及资料处理原则有所差异;而资料解释在东部以查明地层赋存形态、煤层赋存范围、构造发育特征为主,西部则以寻找煤系地层波阻抗差异明显、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为解释重点。地震勘探技术在中国东西部的二个典型地震时间剖面佐证了其在深部找矿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8.
通过镜下观察,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类型较多,以粒间孔为主。细管压力曲线上看,曲线较陡,分选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总体上较差,与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大的孔隙对渗透率的贡献最大。扶杨油层的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于成岩作用影响,压实作用使孔隙空间显著缩小,胶结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生长使孔隙进一步缩小和复杂化,后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空间增加。  相似文献   
79.
This study employed Slack-based measure (SBM), Meta-frontier analysis, and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 (MLI) approaches to measure energy efficiency (EE), production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and energy productivity variation and its main determinant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G20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95–2020. The study's findings are: (i) Average EE for G20 countries is 0.8577, but still has an improvement potential of 14.23 percent. (ii)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 higher average EE than developing (0.8927 > 0.8290). Results further reveale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scores in Argentina, Australia, Brazil, France, Saudi Arabia, South Africa, the US, the UK, and Korea are>1. (iii) Technology gap ratio (TGR) valu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higher than in developing (0.9869 > 0.6801), indicating that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ies superiority. The average MLI is less than one, showing a decline in energy productivity mainly due to a decline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as EC < TC. (iv) Developed G20 countries get 0.64 percent aggregate growth in energy productivity as their MLI score is 1.0064, mainly due to technological growth (TC = 1.0161). Developing G20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witnessed a decline in their energy productivity during 1995–2020, as MLI = 0.9925 > 1, designating that, on average, there is a 0.75 % decline in MLI.  相似文献   
80.
The ge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near the reservoir sit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or absence of seismic activity. Near Bhatsa reservoir,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intense seismic activity occurred during August–September 1983, after a lag of six years of initial impounding. From July 1983 to September 1990, 15,388 earthquakes (mostlyM 1<3.0) were recorded, the largest being of magnitude 4.9.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ell located 172 earthquakes suggest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picenters and the disposition of dykes and faults around the Bhatsa regio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se dykes have acted as barriers for the diffusion of water from the reservoir, thereby becoming zones of instability due to increased pore pressure not only along them but also over the volume they b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