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5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1240篇
测绘学   760篇
大气科学   387篇
地球物理   1720篇
地质学   2127篇
海洋学   687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408篇
自然地理   66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程序FLAC^3D,对上海世博会500kV地下变电站围护结构的动力反应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所建立的模型采用摩尔一库伦本构关系,同时考虑了静力、动力以及地下承压水的影响,并且通过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引入统一强度理论,来判别围护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力求更真实地反映围护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圆型围护结构的环向刚度比较大,受力时将大部分侧向荷载转移给其环向拱结构,从而使得基坑和周围土体无论在静力状态还是动力状态下,整体变形均较小;基坑整体在所研究的各种工况下,围护结构都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92.
导线覆冰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刚  韩晓林  费庆国 《地震学刊》2010,(2):185-189,195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对导线覆冰等环境荷载反应敏感,容易发生动态倒塌破坏。目前对线路覆冰下输电塔的振动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线路覆冰下输电塔的动力特性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建立了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导线划分精度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线覆冰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线划分精度对输电塔振动影响较大;导线覆冰不仅影响输电塔振动频率,而且对输电塔振型也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输电塔横担的振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连续体系模型与传递矩阵法的结合,提出了一种简化方法来计算多肢剪力墙的动力特性。整个结构体系等效模拟为一个夹层结构梁;建立了相应的基本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到了楼层间变形函数;利用边界条件及层间变形函数导出了层间传递矩阵;据此计算出了体系的振型与自振频率。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给出的解是比较吻合的。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地区黄土阻尼比变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兰州、洛川、杨凌地区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扭剪三轴试验,研究了黄土阻尼比滞回圈形状变化的基本特性以及黄土阻尼比在不同固结压力、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土阻尼比滞回圈形状受动剪应变、含水率影响较明显;黄土阻尼比受一般的固结作用的影响并不大,但受含水率的影响较明显。根据含水率的不同,按照半对数坐标中的直线方程,分别给出了兰州、洛川、杨凌地区黄土阻尼比在不同固结压力下的拟合结果,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该三个地区黄土的阻尼比进行了汇总拟合,为西北相近地区黄土在中、大应变条件下的阻尼比取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的拟静力法和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出准确的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必需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对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进行分类。根据动力分析得到的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破裂面的性质和位置,提出基于拉-剪破坏的动力时程分析法和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第一种方法将FLAC计算得到破坏时刻的动应力施加到静力情况下边坡上,采用动力分析得到的拉-剪破裂面,结合极限平衡法求解边坡地震安全系数,是一种改进的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第二种方法考虑了拉-剪破坏的FLAC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是完全动力的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为边坡地震安全系数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结构健康监测和结构状态评估的主要前提之一是结构损伤识别。基于曲率模态对结构局部损伤比较敏感和频率指标测试简单方便、精度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结构的曲率模态为基础,综合考虑频率的变化的改进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随机子空间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于环境激励的结构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无需人工激励,不中断桥梁的运营。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不中断桥梁运营的基于改进曲率模态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最后用一三跨连续梁的有限元模型对该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随机子空间结合改进的曲率模态方法可以在不中断桥梁运营的前提下有效地识别出桥梁的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997.
三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一种时域直接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三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直接方法。该方法采用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和透射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地基,通过编制的FORTRAN程序实现;采用ANSYS软件对上部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并通过FORTRAN程序对ANSYS软件的调用,实现了土与结构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分析。该方法为显隐式相结合的方法,地基和上部结构可采用不同的时间步距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效率。通过两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ough pan of paddy fields provide continuous ponding condition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control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wet rice production. Its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 however, exhibits a larg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as a consequence of a highly dynamic soil structure involving temporary shrinkage cracks. Water flow through the earthen bunds surrounding the fields further contributes to the uncertainty in water flux calcul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imple deterministic model with stochastic elements (‘PADDY‐FLUX’) for depiction of deep percolation,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water management scenarios on percolation in two channel command areas. Darcy's law is used as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 for water flow calculations with the ponding water depth h as a time‐dependent variable. Flux uncertainty is estimated by a Monte‐Carlo‐type implementation. Ks is treated as a random variable of a bimodal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which is the weighted sum of two Gaussian PDFs (accounting for a matrix and a preferential flow domain). The weighing factor α is a function of h, reflecting an increasing risk for preferential flow situations after desic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hrinkage cracks. Under‐bund percolation is calculated using transfer func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ercolation losses increas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continuous soil saturation < continuous flooding (CF) < mid‐season drainage and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MD + II) < mid‐season drainage and continuous flooding. The bunds contribute up to 54 and 17% to total fluxes under CF and MD + II, respectively. Preferential water flux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 part of water losses as soon as desiccation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shrinkage cracks. As a conclusion, continuous soil satur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as the least water‐intensive irrigation regime, while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is recommended only in case that irreversible shrinkage cracks have already develop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9.
吴艺 《岩土力学》2011,32(11):3508-3514
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黏性人工边界条件和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虽具有计算效率和精度较高的优点,但施加边界单元的工作量较大;远置边界虽然具有处理技术简单、精度高等优点,但又存在计算成本高的问题。为克服黏性人工边界和黏弹性人工边界施加边界黏弹性单元工作量大、远置边界计算成本高的缺点,基于波的传播理论和波在介质交界面上的反射、透射原理,通过设置完全透射层并大大降低波在透射层的传播速度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等效远置动力人工边界条件并对其进行数值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等效远置动力人工边界条件仅需通过合理选取透射层的参数,即可实现反射波向无限地基传播的模拟,具有精度和效率较好、不需施加边界单元工作量等优点,可应用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当中。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作用下黄土边坡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FLAC3D软件对某三级黄土边坡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首先分析了静力作用下该黄土边坡剪应变增量和坡面、坡内、坡顶不同监测点的位移;在此基础上进行动力分析,得出黄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力作用下坡面上水平向位移明显大于垂直向位移,水平向位移从坡底向上逐渐减小;坡面处位移较大,位移在每级坡坡脚稍向上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地震作用下黄土边坡剪应变增量由坡脚稍向上部位开始向周围扩展,范围明显增大,且随地震持时的增加剪应变增量增幅较大;塑性区变化显示该黄土边坡坡顶以拉破坏为主,坡脚稍向上开始以剪破坏为主并伴有拉破坏。黄土边坡对地震波具有临空面放大效应,地震波在坡体内传播过程中还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