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2篇
  免费   2675篇
  国内免费   4989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2847篇
地球物理   2241篇
地质学   8006篇
海洋学   294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974篇
自然地理   388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652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674篇
  2019年   785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694篇
  2015年   726篇
  2014年   973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995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853篇
  2004年   854篇
  2003年   770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593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388篇
  1997年   392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我国月平均气温场遥相关结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我国月平均气温场的遥相关结构。指出,我国冬季月份的气温场的跷跷板特征不明显。夏季月季有明显的遥相关结构。给出了各月的遥相关模态及强度。指出,月平均气温遥相关表现为从南向东北,西北方向的辐射状。在105°E以东呈东北-西南向。在105°E以西呈西北-东南向。这种遥相关结构是由环流异常造成的。而且可以在区域的月平均气温场预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972.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973.
1823 年(清道光三年)我国特大水灾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道光三年(1823年)长江下游与华北的严重洪水概况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这次洪水发生的原因及灾害形成的机制也作了分析,认为了解这次洪水及其产生的影响对于我国减灾战略的制订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4.
中国西北地区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区包括中国西北地区几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阿尔泰、天山、内蒙古褶皱、塔里木盆地、柴达木和祁连山地区.从群速度和剪切波速度模型上可以看出,除塔里木具有十分明显的稳定构造体特征外,其它地区均具构造活动地区的特征,但其速度表现各具特点,并与它们的构造演化史有关.莫霍界面的起伏基本上控制了布格重力异常的分布;另外,天山地区与北山的速度结构在土地幔盖层中差别很大,天山的上地幔高速盖层可能与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975.
中国东部近百年的雨量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名立 《大气科学》1993,17(4):451-461
本文用279个气象测站的年雨量资料得到中国东部(100°E以东)1891—1988年大范围平均雨量资料序列.对代表性进行了检验表明:序列在1921年以后能较好地反映大范围气候旱涝状况,而1920年以前则代表性较差.从雨量变化看中国东部的气候在近百年期间是干湿交替出现的,可以分成六个时段.在近四五十年中雨量有减少的趋势,前期雨量偏多,后期从60年代中期以来雨量持续偏少.而且这种变化与北半球副热带其他地区有同相变化的关系.在50年代以前副热带地区雨量的变化却没有明显的同相关系.  相似文献   
97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发展变化的趋势及特点。在确定了研究的方法,采用的指标后,文章从三个方面,及全省区域差异的总体状况;省内各区之间的差异;省内各区内部的差异,分析了广东省1980—1990年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区域差异迅速扩大,且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与全省其余各地差异的扩大;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三角洲内部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但1980年以来三角洲呈现出很强的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差异发展的特点与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最后,文章探讨了缩小广东省区域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977.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开忠 《地理学报》1993,48(6):481-490
1979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变动的特征及其对区际增长和分工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省市区工业结构变化高于国家水平,但由于各地人均收入、区位性以及结构性差异,这种变动具有明显地理分异:南大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2)各地工业结构变动普遍表现为重加工业地位上升,采掘工业地位下降,且多数省市区原材料工业和轻工业地位下降,高加工度化和重加工业化十分显著。(3)广东、江苏、福建、河北、安徽、湖南、陕西、浙江、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结构调整有利经济增长,其它省市区结构调整相对不利经济增长。(4)资源型地区数量减少,加工型地区较大幅度地增加,基本形成沿海沿江地区和陕西省以加工业为相对专业化部门,其它广大地区以采掘、原材料为相对专业化部门的区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978.
华北平原下垫面荒漠化和绿化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贤超  尹思明 《地理学报》1993,48(6):552-562
从大气热力学能量方程,水汽守恒方程以及降水与大气水汽含量和相对湿度的经验关系出发,本文假定大尺度环流不受地表下垫面变化的影响,不考虑大气辐射吸收与水汽和温度的反馈作用,对大气和地表能量过程作参数化处理,建立了一个反映区域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与地表反射率和波恩比变化之间的关系。计算分析表明,对于线性尺度为550km的华北平原来说,如果地表下垫面从目前状态变成沙漠的话,年平均温度将增加2.14°C,年降水量将减少536.1mm。如果华北平原全部绿化、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年降水量可增加21.2mm。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以太行山为界将华北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河淮块体,西部为鄂尔多斯块体.利用最小二乘法,从混合路径基阶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提取两块体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的层状结构.所得结表果明,两块体的面波频散和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河淮块体地壳较薄,地壳内平均速度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壳内平均速度约低0.13km/s,壳内20km深度左右出现低速层;而西部的块体壳内速度成层递增,未见低速层出现.两块体上地幔顶部速度均偏低,地幔低速层的埋藏深度基本相同.但西部块体地幔低速层厚,且比东部块体地幔低速层的速度约低0.3km/s.  相似文献   
980.
王尧奇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0,9(3):327-33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