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4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499篇
地质学   1941篇
海洋学   251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46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其油气成藏及富集规律极其复杂,充分认识此类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对油气藏进一步勘探及有效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对东部井区的统计分析,目的层油气性质与I号断裂带及走滑断裂密切相关,平面上塔中北斜坡东部鹰山组油气具有“西油东气,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纵向上油气集中在不整合面以下200 m内,沿风化壳不整合面呈“准层状”分布。从源、储、盖、运等成藏要素角度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发育两套烃源岩,且经历了多期充注,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后期构造抬升及断裂活动促进岩溶作用的进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良三段到良五段致密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可以有效封闭油气,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较好的保存条件;塔中北斜坡东部断裂及不整合面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沟通源岩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相似文献   
992.
新坪花岗斑岩位于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中部新坪金矿区内。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报道了在该新坪斑岩体接触带附近发现金矿体并首次在岩体内部发现石英脉型辉钼矿(化)体,认为新坪花岗斑岩体与金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新坪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该斑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奥陶纪(462.9±6.4) Ma,属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因此与岩体有关的金矿化、铜钼矿化时间不会早于奥陶纪。岩体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坪花岗斑岩与邻近的古袍、圆珠顶、大黎矿区花岗斑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可能为同源岩浆不同阶段的演化产物,说明新坪花岗斑岩体具有一定的金、钼等多金属成矿潜力。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新坪矿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金矿以及钼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3.
To explore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evaluat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arine resource exploitation, net-collected phytoplankton and physical-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Xiangshan Bay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of 2010. A total of eight phyla, 97 genera, and 310 species were found, including 232 diatom species, 45 dinoflagellate species and 33 other taxa. 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s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P<0.001) seasonal difference with the average of 60.66×104 cells/m3. Diatoms (mainly consisting of 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Cerataulina pelagica, Skeleto n ema costatum, and genus Chaetoceros) dominated th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in all seasons. We found grea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similarity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 that temperature, nutrition, illumination, and salinity were the main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microalgal assemblag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an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change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coincided with increased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in this bay (e.g. operation of coastal power plants, intensive mariculture, tidal flat reclamation,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xercise caution when deciding upon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n the sea-related economy.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结构是两种主流青藏高原隆升模式争辩的焦点之一.中下地壳流曾经被认为是高原东缘隆升的主要构造驱动力,但是中上地壳之间低阻低速层的发现及其与2008 MS8.0汶川地震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高原东缘具有向东刚性挤出的可能性.然而大部分关于龙门山断裂的数值模拟仍建立在下地壳流的基础上,仅将低阻低速层作为断裂的延续或是弱化地壳物性参数的软弱层,而非能够控制块体滑动的"解耦层",也没有考虑到刚性块体变形中的断裂相互作用.本文建立了包含相互平行的龙门山断裂与龙日坝断裂的刚性上地壳模型,用极薄的低阻低速层作为块体滑动的解耦带,采用速率相关的非线性摩擦接触有限元方法,基于R最小策略控制时间步长,计算了在仅有侧向挤压力作用下,低阻低速层对青藏高原东缘的刚性块体变形和断裂活动的作用.计算结果显示,低阻低速层控制了刚性块体的垂直变形和水平变形分布特征.在侧向挤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在低阻低速层控制下的巴颜喀拉块体能够快速隆升,而缺乏低阻低速层的四川盆地隆升速度和隆升量均极小,隆升差异集中在龙门山断裂附近,使其发生应力积累乃至破裂.龙日坝断裂被两侧的刚性次级块体挟持着一起向南东方向运动,但该断裂的走滑运动分解了绝大部分施加在块体边界上的走滑量,使得相邻的龙门山次级块体的走滑分量遽然减少,也使得龙门山断裂表现出以逆冲为主,兼有少量走滑的运动性质.本文所得的这些计算结果显示了在缺乏中下地壳流,仅在低阻低速层解耦下刚性块体隆升过程及相关断裂活动,提供了青藏高原东缘刚性块体挤出的可行性,为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研究讨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通过2009-2011年5月下旬-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10m等深线内的大型水母调查数据,分析了辽东湾北部近海近三年中大型水母资源状况,并探讨了辽东湾大型水母的生态类型。结果显示:辽东湾北部近海大型水母种类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月水母(Aurelia sp.1),海蜇和沙蜇是优势种。海蜇幼水母阶段主要集中分布在5m等深线以内的近岸河口水域,随着个体增大有略向深水或密度较小的水域扩散的趋势,仍主要分布在5m等深线两侧水域,属于高温低盐种类。6月份调查海区中发现大量的沙蜇幼水母,随着沙蜇个体增大,7月份调查海区中沙蜇数量大幅度减少。辽东湾海月水母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多,2010、2011年在北部近海部分海域出现。白色霞水母近几年来辽东湾出现较少,栖息在盐度较高的水域。辽东湾各种大型水母中,沙蜇的生长速度最快。辽东湾海蜇幼水母、沙蜇幼水母的海区出现时间要晚于黄、东海。  相似文献   
996.
2011 年夏季胶州湾三种大型水母的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1年8月1日-9月30日,对胶州湾三种大型水母沙海蛰(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的种群数量变动及空间分布情况开展了目测调查,同步获得了气象、水温、盐度、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种类组成等数据,调查频率为每周2次。调查期间,海月水母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沙海蛰与白色霞水母种群均于8月11日达到数量高峰,8月底及9月中旬之后依次衰落,至9月底,三种水母基本消失。三种水母的种群平均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沙海蛰0-230.8ind/km2;霞水母0-150.2ind/km2;海月水母0-123.4ind/km2。从分布区域来看,海月水母主要位于近岸区,沙海蜇主要分布于湾口和中部深水区,而白色霞水母则在高峰期和次高峰期分别集中于深水区和近岸区。结合往年资料,作者认为,海月水母种群能够在胶州湾内进行自我补充并完成其生活史,而胶州湾沙海蛰与霞水母的种群补充则可能主要依赖于湾外种群。另外,目测方法的准确性可能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根据2011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探捕期间采集的1178尾茎柔鱼样本,进行了茎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茎柔鱼胴长范围为201—421mm,平均胴长为290mm,优势胴长为260—320mm;体重范围为200—2650g,平均体重为1000g,优势体重为600—1000g;胴长与体重关系呈幂指数关系;雌、雄性比为2.59:1;性腺成熟度以I、Ⅱ期为主;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雌性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97.2mm;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与其它海域相比,该海域茎柔鱼个体差异明显,主要为小型群体。  相似文献   
998.
烟台四十里湾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999.
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Zn、Hg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率为34.5%,清洁率为65.5%,重度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大致出现在1975年,于1997年达到最大,随后,重金属污染开始明显减少。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演化特征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渤海辽东湾区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辽东湾区海底地形,通过测深系统对辽东湾区海底地形进行了高进度、全覆盖测量,进而根据地形起伏特点对辽东湾区海底地形进行了分区,并分析了影响辽东湾地形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辽东湾区海底地形分为5个子区,地形发育受地质构造、水动力来源和沉积物供应的复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