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777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275篇
地球物理   944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34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CINRAD/SA天气雷达在PPI扫描过程中天线来回摆动,导致雷达无规律出现方位扇形范围无回波,雷达不能正常发挥其有效作用。为查找故障原因,从新一代天气雷达伺服系统信号流程入手,结合雷达基数据分析软件,分析雷达天线运行轨迹,通过信号流程中关键点参数的测量和比较,发现问题出现在轴角编码盒方位环节,导致轴角盒串行方位轴角数据输出不连续,造成雷达无规律出现方位扇形范围无回波。通过对此类故障分析思路与处理经验的总结,对台站级雷达技术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2.
300 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相似文献   
133.
对2011年3次短历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闪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3次短时强降水都以负闪为主,负闪占总闪电的比例都在92﹪以上;②小时闪电频数峰值超前降雨峰值1h或同相;③5min闪电频数超前雨量峰值5~60min;④负闪电密集区主要发生在40dBZ以上的回波区,偶尔发生的正闪一般在较弱回波处;闪电大部分发生在回波顶高大于5km以上的区域;多分布在速度不均匀场附近;闪电密集区与VIL大值区对应关系不太好;⑤不同云体,闪电特征不尽相同,闪电频数高峰有的发生在强回波阶段,有的并不是回波最强阶段,而是减弱阶段。强回波前沿出现闪电密集区或前方无回波处发生闪电,预示未来强回波移动的方向;有的云体发展、成熟阶段闪电分布密集,负闪电主要集中在强回波中心附近,云体减弱阶段闪电分散,集中在单体的不同部位。  相似文献   
134.
不同环境下镉对小球藻吸收磷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配制的污水中进行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不同pH值下,镉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悬浮和固定状态下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存在的情况下,在实验所设的各光照强度内,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4~10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12~16μg/(h.个);而相同的镉浓度下,在不同的pH范围中,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1.9~9.4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5.7~12μg/(h.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镉总体上降低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其中使悬浮藻普遍下降40%~60%,而固定处理使藻受镉的影响较少,至多下降10%~20%,但在个别光照强度下镉反而促进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不同pH值时,无论悬浮态还是固定态,镉在大多pH下使小球藻的磷吸收速率下降20%~30%,固定处理并没有减少镉的影响,同样在个别pH下镉促进了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5.
于2004年利用3个品系的雨生红球藻(H0、H2和H3)和以去除营养物质的藻液为实验对象,探讨了光强对细胞转化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和细胞转化有显著影响,并在品系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品系H0在光强≤2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光强在20000~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处于较高水平,而光照强度>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升高而下降;H2品系在光强≤2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光强在25000lx左右时虾青素积累量较高,当光强≥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大幅度下降;H3品系在≤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升高而增加,20000~45000lx为虾青素积累较适宜的光强,高于4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则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得出,弱光导致红球藻虾青素含量较低是光照强度不足、细胞内虾青素含量少的结果,而强光下虾青素含量下降则是细胞受到损伤、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的。对比研究发现:在较低光强下(20000~25000lx)H2单个细胞内虾青素积累量略低于H0,但其积累虾青素总量却最高,这是由于此时H2不动细胞增长速率比其它品系高造成的,不过适宜H2积累虾青素的光照范围最窄,它对高光强的耐受性也最差;而H3在较低光强下虾青素积累总量及单个细胞内的积累速率均最低,但是它的适宜光照范围最宽,即对高光强的耐受性最强,在较大的光强波动范围内都可以保证较高的安全转化量,这就使得它在较高的光强下虽然单个细胞积累虾青素的速率仍然最低,积累总量反而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系。  相似文献   
136.
刘超  陈甲斌  胡聪 《地球学报》2021,42(2):167-178
加快构建自然(矿产)资源上线,实行资源总量管理,是资源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划定的影响因素,引入开发利用强度和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构建了开发利用强度指标体系.以大宗战略性矿产铁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09—2018年我国铁矿开发利用强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7.
多波束声呐记录的海底后向散射片段(Snippet)数据处理成角度响应曲线和地理编码(Mosaic)图像可以 帮助识别海底底质类型和反映地貌形态,这一过程包括辐射校正、角度响应改正(AVG)和几何地理编码,但不同的多波束系统硬件在辐射校正和角度响应改正方法上存在差异且传统处理方法忽略了声呐系统本身的指向性模型随时间变化的事实。以声呐方程为基础,针对Kongsberg EM 多波束系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Snippet数据处理流程,并分析了各步骤中存在的可变性,给出了每一步的处理建议,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EM2040浅水多波束实测数据,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8.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贸易发展优势明显。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HM指数,分析2001—2017年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和贸易依赖程度,并分析影响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联系紧密,增长速度快,贸易总额在“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②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重庆与东盟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而与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的贸易总额较少;③在进口方面,形成以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为首的多元进口格局,泰国和越南进口伙伴地位上升。在出口方面,形成以马来西亚为首的多元出口新格局,越南出口地位下降;④在市场相互依赖程度方面,重庆出口对东盟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贸易市场的重要性程度上升,而对东盟国家市场依赖程度较小;⑤产业结构、贸易通道、文化交流和政策等是影响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9.
Bohai Bay, a representative semi-enclosed bay of China, has been severely impacted in recent decades by rapid human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mantis shrimp Oratosquilla orator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ohai Bay ecosystem and fishery, its feeding ecology and the impact of habitat changes on its feeding habits are poorly known.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identify its feeding strategy through the separation of stomach contents, and to describe its trophic ecology during maturation in the Tianjin coastal zone of Bohai Bay by the DNA barcoding method using a fragment (about 690 bp)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CO I) gene. A total of 594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to July 2018, and 347 (58.42%) stomachs were found to have food remains. More than half of the O. oratoria individuals had poor feeding activity, and the degree of feeding of fe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isual fullness index and the fullness weight index (FWI) between sexes for each month. In addition, the feeding activity of O. oratoria was consistent across the months, suggesting in artificial breeding programs it is not worried too much about the accessional diet supplied to the female bloodstocks except maintaining their normal food. A total of 167 retrieved prey items yielded 187 readable sequences; 86.63% of these sequences could be assigned to the species level. Consequently, 25 different prey taxa covering all readable sequences were identified, showing O. oratoria is a generalist predator. In terms of percent composition by frequency of occurrences (%N), crustaceans and fishes accounted for the same and highest percentage (35.83%) in the mantis shrimp diet, followed by mollusks (24.59%) and the remaining marine organisms (3.73%) including Polychaeta (2.67%), Sagittoidea (0.53%), and Chromadorea (0.53%). The result shows the benthic fish Oxudercidae (family) appears to be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food supply for O. oratoria during maturation. The degree of cannibalism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diet species and the frequencies of cannibalism in this study was notice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ing that cannibalism may be a significant feeding strategy in the mantis shrimp O. oratoria in the Tianjin coastal zone of Bohai Bay, and because of the frequently cannibalistic behavior, the high stocking density of broodstocks should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40.
南海北部早渐新世发生明显的营养供给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相关地质记录为研究颗石藻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实验室。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颗石藻群落演化的指标,定义为E*比值。该比值由富营养属种和中等-贫营养属种的相对丰度计算而得(E*=e/(e+c)×100,e代表富营养属种,c代表中等-贫营养属种)。其中富营养属种包括小Reticulofenestra, Reticulofenestra lockeri组,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组和Coccolithus pelagicus组,而中等-贫营养属种包括Cyclicargolithus spp.。E*指标与早渐新世营养盐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表现不同的公变趋势。将群落组合与已发表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比,我们提出颗石藻可能在二氧化碳持续降低的环境下改变其对碳源和营养盐的利用方式,指示颗石藻的碳浓缩机制可能开始于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