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7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622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329篇
地球物理   592篇
地质学   1875篇
海洋学   1049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147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 ,并在描述地球系统科学近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给出了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世界正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描述了气候系统研究所达成的共识、面临的挑战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并从大气、海洋和陆地间的CO2 交换、转换、不确定性等方面阐述了碳循环 ;然后 ,简单描述了全球水循环研究进展 ;最后 ,展望了在变化的地球中生存所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12.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主要结论有 :第三纪青藏地区曾两次隆升与夷平 ;7MaBP开始高原再次抬升 ,3 6MaBP以来经历了强烈隆起。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与高原隆升过程紧密相联 ,2 5MaBP高原季风由浅薄系统变为深厚系统 ,现代季风格局形成。在约 1 1~ 0 8MaBP间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 ,西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沙漠扩展、周边地区新的黄土体系形成均与此有关。高原气候在冰期 /间冰期循环时间尺度上具有升温缓慢、降温迅速的特征。达索普冰芯记录中的CH4 浓度高出极区 15 %~ 2 0 %,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青藏高原最新的一次大湖期时代在 40~ 2 5ka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暖湿事件。古里雅冰芯研究发现气候突变事件频繁。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根据冰芯、湖芯、树轮和历史文献恢复揭示了2ka以来高原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百年来青藏高原气候经历了 3次突变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的变暖趋势超过北半球及同纬度地区。高原冰冻圈 (包括冰川、积雪和冻土 )对近代  相似文献   
113.
史培军  哈斯 《地学前缘》2002,9(1):121-12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萨哈尔带均为处在季风尾闾带的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的地带。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两个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自全新世以来 ,两个地带均出现过几乎同步的 8个千年尺度的冷暖、干湿旋回 ;在近百年的干湿变化方面都有 10~ 2 0a变化周期 ;在少雨期和多雨期的转变过程中非洲萨哈尔带较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提前 5a以上。这一超前信息的存在 ,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兆因素。  相似文献   
114.
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不仅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西部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探讨了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5.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冰缘地貌研究的启动者,他在近半个世纪前发表的两篇论文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发展形势,详细阐述了冰缘作用的特点、过程及其对解决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意义。裴老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当时强调了在古冰缘研究中综合分析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冰缘现象,这种在地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现在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6.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Camels Back Cave, western Utah, recovered a series of small-mammal bone assemblages from stratified deposits dating between ca. 12,000 and 500 14C yr B.P. The cave's early Holocene fauna includes a number of species adapted to montane or mesic habitats containing grasses and/or sagebrush (e.g., Lepus townsendii, Marmota flaviventris, Reithrodontomys megalotis, and Brachylagus idahoensis) which suggest that the region was relatively cool and moist until after 8800 14C yr B.P. Between ca. 8600 and 8100 14C yr B.P. these mammals became locally extinct, taxonomic diversity declined, and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species well-adapted to xeric, low-elevation habitats, including ground squirrels, Lepus californicus and Neotoma lepida. The early small-mammal record from Camels Back Cave is similar to the 11,300–6000 14C yr B.P. mammalian sequence from Homestead Cave, northwestern Utah, and provides corroborative data on Bonneville Basin paleoenvironments and mammalian responses to middle Holocene des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17.
Jean Lavigne 《GeoJournal》2002,58(4):285-292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the state of Montana has pursued a controversial policy of lethal control to manage winter migrations of bison from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n the late 1990s, as the state and a number of federal agencies attempted to cooperatively outline a more palatable scenario for bison management, local environmental groups becam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 debat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rategies pursued by these organization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attempt to construct a new, ecosystem-level territorial space and jurisdictional scale for bison, and places their struggle within the context of existing work in geography on the politics of scale. Ultimately, the failure of their efforts illustrates some of the important constraints faced by social groups that attempt to create new territorial regimes and new scales of resistance in the interstices of existing politic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18.
2001年三次6级左右地震前西昌地磁的虚假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雅元  王天国 《地震研究》2002,25(3):246-250
2001年,在西昌地磁台300km范围内连续发生了三次6级左右地震;即2月23日在西昌北200km的四川雅江县境内发生的6.0级地震;5月24日在西昌西南140km的盐源县内境内发生的MS5.8地震,10月27日在西昌西南260km的云南永胜发生的MS6.0地震。震前,西昌地磁台各相对观测记录分量和绝对观测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邻近基建施工,使观测环境发生改变,引起大幅度虚假异常,这些异常 尽管与三次地震对应较好,但不是先兆异常。  相似文献   
119.
坝上高原安固里淖粒度年纹层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建立了纹层年表,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8507a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8507-5429aB.P。冬季风活动较弱,后期的所波动;5429-3244aB.P.冬季风活动较强,3244-2494aB.P。冬季风活动减弱;2494-1165aB.P。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1165aB.P以来,冬季风活动减弱。安固里小淖粒度年纹层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情况与我国北方地区同期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0.
战略环境评价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回顾了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进展,阐述了战略环境评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对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