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4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824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480篇
地球物理   643篇
地质学   2246篇
海洋学   107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159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揭示赤点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环境因子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赤点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盐度、pH值及不同浓度的NaCl、KCl、CaCl2、MgCl2、EDTANa2溶液,探究这些因子对赤点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结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对精子活力的影响表明,精子活力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27.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37min;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5~35,盐度1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50min;适宜的pH范围为7~9,pH为9时精子的运动时间最长为33min。赤点石斑鱼精子在EDTANa2溶液中呈抑制状态,在400~700 mmol/L的NaCl溶液、400~600mmol/L的KCl溶液和500 mmol/L的CaCl2溶液中精子均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在MgCl2溶液中赤点石斑鱼精子的活动能力不佳。赤点石斑鱼精子的最适温度范围与繁殖季节的最适水温范围符合,适宜盐度范围较广,对pH值的变化适应性较强。赤点石斑鱼精子在NaCl、KCl、CaCl2溶液中活力较佳,在MgCl2溶液和EDTANa2溶液中呈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42.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的方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大面积萎缩,冰川冰盖质量损失,积雪减少,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多年冻土升温,全球海洋持续增温,1993年以来,海洋变暖和吸热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海洋表面酸化加剧,海洋含氧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yr,是1901—1990年的2.5倍,但存在区域差异。高山、极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服务功能均发生变化,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且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海平面持续上升加剧了洪涝、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岸带灾害,并影响沿海生态系统。海洋及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持续,应对这些影响而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强化海岸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综合应对,打造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43.
起算点精度对GPS基线解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线处理时要求知道一个点的坐标,其精度对GPS基线的解算结果有影响。采用实测数据研究起算点精度对GPS基线解算质量的影响,得出了其影响规律,同时给出了提高起算点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上海石化总厂化工物料码头周围水下地形工程前后的变化。指出在淤泥质岸段,由于沿岸工程的影响,造成工程附近水域动力环境的改变,水下地形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在淤泥质岸段附近流急、含沙量高的水域中构筑沿岸工程,工程的水流下方一侧,水流减缓,水流挟沙能力大大减弱,出现明显的局部淤浅地形,为提高工程效益,对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5.
主要介绍了我国近的来在海岸工程设计,建设中有关海浪数值模拟及环境参数选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6.
47.
港口爆破施工的主要环境影响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见的三种港口爆破施工方法——炸礁、爆破挤淤以及开山填海等的介绍,分析炸礁、爆破挤淤以及开山填海主要环境影响,并提出对三种施工方法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49.
Seasonal patterns of use of coastal resources by otters have been studied,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diet analyses and spraint counts (expressed as marking intensity, MI). In spite of the small size of the study area, two different sectors could be clearly identified, a sandy and a rocky one. The origin (freshwater or coastal) of most prey types could also be determined. Surveys were performed bimonthly and classified as autumn–winter (A–W) or spring–summer (S–S).In the sandy sector, eels, flatfish and grey mullets were more frequently consumed in A–W, while crayfish was more frequently consumed in S–S. None of the identified prey types in the rocky sectors showed different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values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In this sector otter fed mainly on coastal prey throughout the year, while in the sandy one there was a clear shift from coastal prey to freshwater ones in S–S. The decrease of coastal prey consumption in S–S in the sandy sector coincided with the lowest MI values, showing that in this period otters use coastal areas less intensely. Though shifts in otter diet and use of space in the sandy sector are probably influenced by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estuarine fish species and crayfish, the increased tourist disturbance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in the sandy sector could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observed patterns. Fin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measure of habitat use by otters, at least in small areas.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