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腐泥型煤二次生烃热解模拟的荧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块腐泥型煤原样及热解模拟残渣样的荧光特征的研究,对腐泥煤二次生烃特征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当开始二次生烃时,将出现蓝移现象,蓝移现象标志着二次生烃的开始;(2)蓝移现象发生的起始位置(镜质组反射率为标志)及蓝移现象的强度与样品的原始成熟度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原始成熟度的提高,蓝移现象发生的成熟度位置将逐渐后移,其与初始成熟度的差值将先增大后减小,增大与减小的转折点推测位于1.4 6%~1.80%之间。   相似文献   
62.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文昌鱼胚胎整装荧光原位杂交(WFISH,whole-mounte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将有助于鉴定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功能基因。报告了文昌鱼胚胎整装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以快速灵敏分析特定基因在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图式。用体外转录合成的地高辛标记文昌鱼FGFR基因的反义RNA探针,检测到FGFR在文昌鱼原肠胚中表达于发生内陷的中内胚层细胞中,而预定发育为外胚层的细胞不表达FGFR。  相似文献   
63.
碳点(CD)具有粒径小、抗光漂白性好、荧光稳定性高、发射光谱可调、表面易功能化、毒性低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在催化、生物成像、药物传递、荧光检测、光电子器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利用不同原料制备高性能荧光CD的合成方法备受关注。此外,通过CD直接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特异性配体修饰后的CD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CD与其他物质形成复合物后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构建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微量金属离子的检测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CD的光学性质和合成原料,对其常用的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类合成方法的过程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基于CD与目标分析物的三种相互作用方式所构建的荧光探针在测定Fe^3+、Zn^2+、Cu^2+等具有生化作用的离子和Hg^2+、As^3+、Pb^2+、Cr^6+、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进展。本文指出,深入研究检测机理,发展新型检测模式,针对特定金属离子和样品组成设计构建荧光探针,建立可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方法是开展构建新型CD荧光探针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以淡水天然水体主要放流鱼类鲢鱼种为实验材料,采用盐酸四环素(TCH)浸泡和药饵投喂两种方式对鲢进行荧光标记,比较这两种TCH处理方法对鲢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测定150、250和350mg/L的浓度条件下浸泡24h鲢血液转氨酶以及肝脏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 TCH浸泡处理比投喂处理对耳石的标记效果更好,在150—350mg/L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标记效果越好;TCH浸泡处理24h会引起鲢血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处理后1d显著升高,2d后降低到对照水平。肝脏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水平,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快速极显著升高,然后下降直至恢复正常水平。表明TCH浸泡对鲢肝脏造成了短暂的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胁迫,但在2—5d后即可恢复正常,TCH浸泡方法是鲢标记放流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本研究结果可为鲢的增殖放流、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其他鱼类的标记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66.
Abstract

Two multi-tracer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fissured rocks accessible in underground laboratories to examine a new fluorescent dye: pyrene-1,3,6,8-tetra sulphonic acid (PTS). The first tes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Lindau Rock Laboratory (LRL), Germany, in a highly permeable ore dike, and the second, at the Grimsel Test Site (GTS), Switzerland, in a heterogeneous granite fault zone (AU 126). At the LRL new tracer was injected together with uranine in a convergent flow field (monopole test), and slightly different tracer breakthrough curves were observ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both tracers. The matrix porosity calculated with the aid of the one-dimensional (1-D) single-fissure dispersion model (SFDM) agrees well with that found in earlier tracer tests and with measurements performed on core samples. At the GTS, the PTS tracer was applied together with pyranine in two-well injection–withdrawal (dipole) tests. Both tracers yielded identical tracer concentration curves, which confirm their conservative behaviour. Mathematical simulations performed with the aid of a 3-D numerical model (FRAC3DVS) yielded equally good fits for different sets of parameters, independent of whether matrix porosity was included or neglected. That lack of unique solution and the difficulty in observing the influence of matrix diffusion result from a wide distribution of the transit times of particular streamlines,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for injection–withdrawal tests. However, both tracer test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he new tracer (PTS) behaves conservatively at high pH values an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groundwater labelling.  相似文献   
67.
乔小芳 《矿产与地质》2011,25(4):345-348
介绍了X射线荧光法工作原理及其在金矿勘查的物理基础和寻找金矿依据,通过在桂北金矿区勘查的应用,表明了该方法可缩小找金矿的靶区,确定隐伏金矿体位置,划分金矿体的边界,达到缩短找矿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光照及营养盐对3种赤潮甲藻吞噬营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室内批量培养实验中添加活体藻类及荧光标记藻类(Fluorescent Labled Algae,FLA)的方式,研究不同光照及营养盐条件下3种赤潮甲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及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不同煤级样品的索氏抽提物的荧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氯仿沥青“A”、芳烃、非烃以及沥青质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作了对比,总结出随煤级增高各种馏份荧光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南极不同苔藓植株及其器官间的元素组成和分布的差异 ,我们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对菲尔德斯半岛 3种金发藓植株进行了重元素分析。这 3种植物是高山金发藓(Polytrichumalpinum) ,桧叶金发藓 (P .juniperinum)和极地金发藓 (P .alpestre)。它们所含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 ,主要有K、Ca、Mn、Fe、Cu、Zn和Sr等 ,这说明在菲尔德斯半岛 3种金发藓植株的生境条件是相似的。但是 ,在Polytrichumalpinum叶内 ,K峰远大于Ca ,Ca峰大于Fe ;在P .juniperinum植物叶片中 ,K峰大于Ca ,而Ca峰接近于Fe ;在P .alpestre叶内 ,K、Ca和Fe峰几乎相等。通过对P .alpestre不同部位进行X荧光分析 ,并用荧光计数法表示元素相对含量 ,我们发现各部位间的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在顶芽处 ,K的含量最高 ,K/Ca比等于 1 .30 ,而其他部位的K/Ca比均小于 1。在假根部位 ,Mn的含量在所有部位中是最高的 ,并且Mn/Fe比值最大 ,为 0 .2 1。在老叶片和假根部位 ,Cu/Zn比分别等于 1 .2 0和 1 .84,而其他部位的Cu/Zn比均小于 1。特别是这两个部位还出现了Br元素 ,这可能与器官的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